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课程标准

汉语课程标准

汉语课程标准汉语课程标准(修改二稿)第一部分前言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是我国各民族都要学习和使用的语言。

汉语在培养少数民族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搜集和处理信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汉语教育是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语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系中,汉语是主要的授课语言之一。

汉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前提和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少数民族公民的汉语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备包括表达交流与识字阅读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汉语教学要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全面实施双语教学的精神和要求,在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汉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并参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制定出本标准。

一、课程性质1.汉语教学是国家通用语教学国家通用语的教学和民族语言的教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语言教学。

学习、掌握作为国家通用语的汉语,对确立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学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从课程来看,汉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工具性是指汉语课作为民族中小学的主课程之一,应该完成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所谓基本素质包括热爱祖国、热爱家园,热爱学习,学会学习,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汉语课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在双语教学中,汉语是少数民族学习其他学科和文化的主要工具,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工具。

人文性是指语言包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汉语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自己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记载了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这就是汉语的人文性。

学习汉语就是学习中华文化,确立中华文化认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同时,学习汉语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情操的过程,是综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过程。

3.从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来说,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汉语学习是在学生学习母语后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母语学习的经验和知识,逐步学习汉语知识,获得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

汉语课程要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使用汉语,组织学生生动活泼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汉语实践活动要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手段,注重学生汉语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要组织各种汉语小组学习活动,拓宽汉语学习渠道,创造汉语学习和运用的环境。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目标按十二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汉语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各个学段互相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到总目标。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汉语交际能力和汉语素养的整体提高。

3.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设计要考虑到新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语言环境和汉语学习的条件的不同,也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体现汉语课程目标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基础教育阶段汉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达到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的教学目标。

文化适应能力是指没有文化障碍,能够自由、得体地和说汉语的人交往。

1.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自觉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社会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提高综合文化、科技素质。

3.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养成汉语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基本的语言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运用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6.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7.具备识字写字能力。

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以上,其中要求掌握2500个左右。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8.学会使用6000个词语和200个习惯用语,能在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9.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了解词类及其使用、句子的构成和主要类型,形成一定的语感,用来帮助理解语言难点,提高表达能力。

10.能熟练地使用常用的汉语工具书或双语工具书。

11.具备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少量的古诗文。

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

阅读一般性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意思,捕捉所需信息。

读后有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12.阅读一定数量的、包含各种文体和内容的现代文。

课外阅读总量应在60万字以上(小学、初中各30万字)。

13.具备日常口语交际能力。

在日常交际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逐步学会文明、得体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一般交际和学习生活中的口语交际任务。

14.具备一般的写作能力。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能写一般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

做到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词、句运用基本正确、通顺;书写清楚工整,行款整齐。

养成勤动笔写和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

15.具备用汉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一)汉语能力目标总体描述对汉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

能用一般的汉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信息。

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对话或歌谣。

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能书写一般的词语和简单的句子。

基本上能用汉语学习数学。

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

(二)口语交际能力1. 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2. 能听懂老师、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讲话;3. 能完全听懂课堂用语、他人的问候或招呼;4. 能在口头表达中做到发音清楚,语句流畅、基本正确;5. 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6.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课本剧;7. 能够参与数学和其他课堂教学活动,踊跃发言。

(三)识字、写字能力1.能认读所学汉字,根据录音或汉语拼音,读出简单的词语和句子;2.能够书写简单的汉字,笔画、笔顺基本正确;3.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4.能模仿范例写简单的句子;5.能独立地做数学题。

(四)阅读能力1.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2.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3.能正确朗读所学课文4.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基本读懂数学课本。

(五)汉语知识目标1.了解汉字的读音:声母、韵母、声调,能整体认读音节;2.了解汉语拼音字母,能借助汉语拼音字母正确发音;3.学习有关话题范围的1000个左右的常用词,掌握800个以上的词语;4.能识读300个以上的常用汉字,正确书写100个常用汉字。

5.掌握基本笔画笔顺和汉字的间架结构,能在田字格内仿写汉字。

6.掌握100个以上常用句式;7.能基本区分名词、动词、形容词;(六)情感态度目标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开始把汉语学习和其他学科,特别是数学的学习结合在一起,逐步适应双语学习。

(七)学习策略目标1.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2.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3.对所学习内容能主动练习和实践;4.在词语与相应事物之间建立联想;5.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6.积极运用所学汉语进行表达和交流。

第二学段(3-4年级)(一)汉语能力目标总体描述对汉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

能基本理解与个人或学习、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熟悉而简单的语言材料。

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

能读懂小故事、简单应用文及其他书面材料。

能参照范例或借助词典写出一般句子。

能参与角色扮演、讲演等活动。

能用汉语学习数学等学科。

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二)口语交际能力1.能完全听懂老师用汉所作的讲解;2.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3.能借助提示听懂教师讲述的故事。

4.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5.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6.能讲述简单的小故事;7.在上述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三)阅读能力1.能正确朗读课文;2.能理解与课文程度相当的短文的内容;3. 能读懂简单的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4. 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工具书;5. 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汉文的其他学科教科书;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达到10万字以上。

(四)写字词能力1.汉字书写比较流利,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2.能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汉字表达基本意思;3.能参照范例写出简单的话语和应用文;4.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

(五)汉语知识目标1.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汉字;2.发音清楚自然流畅;3.学习有关话题范围的1500个以上的常用词和10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能使用最常用词语1000个以上;4.能识读600个以上的常用汉字,正确书写300个常用汉字。

5.汉字书写较流利,形体正确。

6.掌握基本句型200项;(六)情感态度目标初步确立汉语学习的目的,了解汉语学习的意义,能自觉地用汉语去学习其他学科,收集相关的学习材料。

(七)学习策略目标1.初步掌握汉语知识的部分学习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

2.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乐于表现,注意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汉语。

第三学段(5-6年级)(一)汉语能力目标总体描述有较明确的汉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

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