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古代汉语》课程标准系部:初等教育系教研室:语文教育专业教研室课程名称:古代汉语课程编码:20400303/20400404执笔人:周婵娟审核人:2017年 9 月 1 日《古代汉语》课程标准一、前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理论课程,它在专业培养目标中既是专业课,又是基础课、工具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首先,使学生能比较扎实全面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使学生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再次,使他们有能力自主地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为他们今后从事人文科学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它是以现代汉语为学习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小学语文教法课程的基础。
为培养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的培养目标服务,在前续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古代汉语》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主要工作岗位、具备的职业能力与专业课程设置”中的“语文教师应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工作项目设置的。
本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专业知识涉及面广,内容艰深,承担者培养古代汉语素养和良好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任务。
其基本理念是基于对学生阅读古书的主要困难是词汇问题而不是语法问题的认识,形成了把学习内容处理为以“文选”为核心,在讲读文选的过程中,结合文选中的语言现象讲解古代汉语语法常识、简要对比古今汉语常用词词义变化的课程知识体系。
本课程是在第三学期开设,前导课程是现代汉语,中国传统文化,平行课程是古代文学。
(三)课程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的依据,课程改革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制定依据,目标实现途径古代汉语是语文教育专业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具性。
本课程通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讲授,古代文选的讲读,以及讲读练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古书阅读能力、古代汉语语言现象的分析能力,以及文言文的讲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文化修养,促进相关学科的学习。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实践能力。
理论知识的传授把深入浅出的原则贯穿文言文教育理念,知道学生把古代汉语理论知识活学活用,更好更快更实际,更有效地运用到未来的实践及教育中,真正做到以学促学,以学促改。
“杯水”与“桶水”的理论清楚地告诉我们,要运用好汉语言知识,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只有厚积薄发,才能居高临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紧密联系,相互为用的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文选和词汇学习。
词汇学习是提高学生阅读古书能力的关键,但是需要掌握的词汇量大而又零散,不便几种逐一讲解,大量的是通过自学,有一些可以融于文章的讲解、诵读中,是学生逐渐积累掌握,基础知识系统性较强,应发挥知识的串联作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外到内,逐步构建起扎实的理论系统,以便更好的知道实践。
文献阅读是重中之重,理论学习归结是为了知道实践,具体过程中,要活学活用,要活学活用,要有敏锐的视角、清晰的判断力去分析文献中遇到的语言现象。
在内容上:补充新颖的课程内容。
传统的古代汉语课程内容,呈现出平面化的单调色调,很难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们对此进行了改革,如在古代汉语课程内容中适量渗透了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使平面的、毫无生气的语言知识、语言现象“活”了起来,使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发展史中,深刻而准确地理解了古代语言,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结合一定数量的典范文言文的阅读学习,积累古代汉语文言作品主要是先秦诸子散文的文学背景常识。
2、通过古汉语各项基本知识的学习,积累古代汉语在文字、词汇、语法、音韵、古汉语工具书等层面的语法知识和常见的古代汉语特有语言现象知识。
3、积累与文选相关的古典文学、古代社会文化知识。
(二)能力目标1、掌握古代汉语常用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能够运用古代汉语语法知识分析文选中的文字、词汇、语法层面的古代汉语特有语言现象。
2、能够对照注释阅读其他一般难度的文言文材料。
培养和提高阅读古籍的能力以及讲授中学文言文语言知识的能力,并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古汉语知识,独立解决在教学中新出现的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
(三)素质目标1、学史明理,养成善于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客观态度。
并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古为今用。
2、培养客观认识文选所反映的古代哲学思想的辩证分析能力。
三、课程定位(二)本课程在实现所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责任古代汉语是语文教育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它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既是专业课,又是基础课、工具课。
培养、训练、提高学生运用古代汉语知识和阅读古代文言作品的能力,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读懂一般难度的、没有今人注释的文言文;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讲授文言作品的能力;使学生比较扎实全面地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学会科研方法,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通过专业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
(三)与前后左右课程的联系1、与前导课程的联系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古代汉语经过长期的发展,孕育出了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二者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学习了现代汉语可以为古代汉语做铺垫,毕竟古今语法差别不大,差异主要在词汇上。
而学好了古代汉语,可以加深对现代汉语的了解。
2、与平行课程的联系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关系密切,学好古代汉语是正确深刻的理解赏析古代文学的基础。
而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可以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并使得理论知识得到感性的印证。
两者相互促进。
四、课程内容主题一古汉语绪论部分五、实施建议(一)教学组织建议。
1、理论和实践结合,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通过直接接触真正的古籍,提高了学生实际阅读能力。
从近几年的课程论文写作情况看,不少学生能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等经典著作中、古代汉语工具书中找出一些可商榷的标点或注释问题来。
实践证明,理论和实践结合,大大加强了学生对古代汉语知识和现象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养成了学生自觉观察古代汉语现象、搜寻古代汉语材料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古代汉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2、知识和能力结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一方面要了解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形成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在知识和能力之间,需要培养“判断”能力,即:“培养专业人员不能只是简单地把他们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而是在不可避免的、不确定的情况下学会运用判断,即学会变化、适应、融会贯通、批判、发明,把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变成职业工作所需的临床知识。
”如教学中引导学生及时解决中小学古代汉语问题,可以使学生迅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为自身走上中学教学岗位做好铺垫。
3、继承和创新结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几年来,我们要求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借助于学校电子资源、期刊,紧跟学科前沿。
我们的学生均在课外阅读了大量古代文献和相关学术期刊上的论文。
学生在校期间每人都完成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小或大课程论文2篇以上。
从教育实习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的结果看,我们的学生在课件制作上精美、专业。
因而,学生不仅基础知识扎实,而且富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考核方式建议。
课程评价是“鉴定课程教学的成败优劣,为选择课程教学改革的方策提供有效而可靠的依据”。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一门课程最终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方法,教师就会盲目教学,课程管理就会落空。
在实际教学中,古代汉语课程最常采用的课程评价方法是考查和考试。
考查和考试应采用多元评价体系。
我们充分采用课堂讨论、课外作业、课程论文、期中考核,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把测验与考试、作业与答辩、讨论与集体评议结合起来,强化过程评价。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对学生予以测评,不断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从而改变了传统课程评价中的一锤定乾坤的弊端,强化了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
以上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活动都是紧紧围绕古代汉语的教学工作开展的,它将大大提高课程建设的效率、学术质量和科研品位。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载体。
课程建设是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和基础。
古代汉语课程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我们将会遇到来自观念、习惯、能力和条件等方面的障碍。
但只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姿态,积极行动起来,学校创建具有特色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三)资源开发建议。
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内容分为: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
由教师模块提供教师在备课和制作课件时所需要的一些资源,如教案、教辅资料和教学案例等;由学生模块提供关于学生在课后自学和复习以及进行知识扩展方面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单元知识以及与学科有关的网络课程。
课程教育资源库既是教育资源的汇集,又是一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具有资源类型多样性的特点,其表现力和作用是图书馆、纸质图书和教师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
目前,我们古代汉语课程组已初步构建了古代汉语教学资源库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建好资源库网页,教师模块积聚了包含“四库全书”、“国学宝典”、大量汉语史专著、汉语专业工具书、汉语史专业硕博士论文和一般学术论文等在内的几千万字的古代汉语课程资源。
学生模块以课程为中心,围绕课程实现教学计划、教案、参考资料和课件等教学信息的网上发布、查询和浏览,通过网上辅导答疑、师生交流和专题讨论等形式实现师生之间的交互,我们还开发了试题自动生成系统、编写了题库和考研辅导材料,实现教师网上备课、授课、学生测试、师生资料查找等功能。
“古代汉语”课程教学资源库建成以后,将对促进“古代汉语”教学资源共享,加快“古代汉语”教学手段现代化进程、提高“古代汉语”课程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技术与“古代汉语”课程的整合,创新“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模式、建设“古代汉语”立体化教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六、其他1、选择教材的原则适合我校高职高专学生使用,难易适中。
能为以后继续深造学习打好基础。
2、教学参考资料(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版;(2)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版;(3)盛九畴主编,《古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版;(4)朱振家主编,《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5)周国瑞主编,《古代汉语》,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3、学习网站(可以是某所高校的同一课程网站,或某所高校同一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北大中文论坛:/(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