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第十册《迷人的火塘》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第十册《迷人的火塘》教案

《迷人的火塘》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第十册第二课《欢乐的村寨》——《迷人的火塘》。

教学课题:《迷人的火塘》
教材分析:
《迷人的火塘》是一首富有鲜明的侗族民歌音调特征的创作歌曲,歌曲展示了侗家儿童围坐在火塘边放歌抒怀的欢乐情景。

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

前乐段的两个乐句旋律平稳,缓缓下行,4个小节最后都是切分音,并构成了级近式下行音调(mi—re—do—la),表现了抒情、幽静的意境。

第二乐段是复调性质的二声部合唱,前乐句旋律上扬,仿佛是火苗越烧越旺,欢乐的情绪也随之高涨,后乐句的句幅作了扩充,并连续运用了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组成的切分节奏,富有动感,气氛更为热烈;句末出现了第一乐段中的音调,但落音由“la”变为了“do”,形成了羽调式与宫调式不同调式的色彩对比。

最后以舒展的尾声“啊”是侗家的欢乐歌声飘向夜空,久久回荡。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与本年龄段学生体验感受音乐的能力以及探索创造能力已逐步增强的特点,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的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2、能力目标: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迷人的火塘》,表达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3、情感目标: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了解少数民族——侗族的音乐风格和风土人情,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与影响资源、电子琴、非洲鼓教学方法:
教材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侗族的音乐风格及风土人情的掌握和了解, 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难点:掌握侗族音乐风格切分节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课前老师自弹自唱三首歌,分别是《我是少年阿凡提》、《赶圩归来啊哩哩》、《金孔雀轻轻跳》,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吸引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音乐学习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另一个少数民族。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播放视频文件。


师:今天我们来到了哪儿?
生:侗族
师:歌曲中说了侗族三大宝,谁知道是什么?
生答:鼓楼、风雨桥大歌
二、学习过程
1、初听歌曲——出示课题
2、认识火塘
3、再听歌曲
体会歌曲结尾处的特点——讲解切分音。

加入手的律动。

4、再听歌曲
学习另一种切分音
5、再听歌曲,加入非洲鼓
6、找学生体验非洲鼓切分音节奏
7、试着演唱歌曲。

8、解决难点。

针对难点部分师要进行逐句教唱,利用琴伴奏强调切分节奏的正确演唱。

9、完整演唱歌曲。

10、师: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所以啊,我们不仅要能唱,而且,要能跳。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走出座位,跟着老师一起,愉快的唱起来,跳起来吧!
先跟老师学习动作。

穿插方向进行。

1、3排往右,2排往左。

11、随音乐,非洲鼓一起合唱。

12、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前四句用侗族语言来演唱。

13、合唱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侗族独特的音乐特点,每一个民族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用歌声来表现音乐,明天,希望同学们能用音乐这条纽带将我们的民族文化继续传播。

好,同学们,下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