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与生产环境简答题第一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1.什么叫生物膜?简述其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和细胞内膜,包括核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统称为生物膜。
结构:生物膜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按液态镶嵌模式构成生物膜。
两列液态的磷脂分子构成膜的骨架,蛋白质分子镶嵌在磷脂层中,整个膜可以自由地作半液体流动。
功能:(1)生物膜为选择性透过膜,这样就保证了活细胞能与外界进行正常的物质交换。
(2)生物膜具有屏障作用,把细胞中的细胞器与其他部分隔开,使细胞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生命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3)细胞膜还具有接受胞外信息和识别不同生物种类的功能。
2.液泡具有哪些作用?(1)液泡与细胞需水有关,液泡中的溶液可使细胞保持一定的形态,以利于植物各种生命活动的进行。
(2)贮藏各种养料和生命活动的产物,如淀粉、脂肪和蛋白质。
(3)含有水解酶等多种酶类,参与细胞内物质的降解。
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丝分裂是一种最普遍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导致植物的生长,而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核分裂1次,同一母细胞分裂成2个子细胞,子细胞有着和母细胞同样数量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2次,但染色体只复制1次,同一母细胞分裂成4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4.根尖有哪几个分区?各区的特点是什么?根尖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四个部分。
(1)根冠:根冠形似帽状,套在根的顶部,是根尖的保护结构,根冠由薄壁细胞组成。
能分泌黏液,起润滑的作用,便于根尖向土壤深处伸进。
(2)分生区:分生区位于根冠上方,长1-2mm,属分生组织。
此区细胞体积小、壁薄、质浓、核大、排列紧密,具有强烈的分生能力。
(3)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的上方,是由分生区产生的新细胞分化而成的。
该区细胞剧烈伸长,成为根在土壤中向前推进的动力。
(4)根毛区:位于伸长区的上方,由伸长区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
细胞不再纵向生长,已分化出各种成熟组织,外表密生根毛,此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5.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有何不同?根的初生结构(根毛区的结构)从外到内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薄壁细胞)三部分。
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是由薄壁细胞和中柱鞘细胞恢复分裂而形成的次生分生组织,由它们所形成的结构叫次生结构。
根的次生结构从外到内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和射线等部分。
有些植物的根还有髓。
6.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有何不同?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自外向内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维管柱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组成。
初生结构形成不久,内部便出现了束间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木栓形成层多数由皮层薄壁细胞转变而来,由它们进行分裂活动形成茎的次生结构,自外向内分为: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皮层(有或无)、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髓(有或无)和维管射线。
7.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有何特点?禾本科植物茎在形态上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内部结构特点有:(1)多数没有次生结构;(2)表皮细胞常硅质化,有的还有蜡质覆盖;(3)皮层和维管柱之间没有明显界限,维管束分散排列于茎内.没有形成层,茎增粗受到一定的限制。
8.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与双子叶植物有何不同?禾本科植物的叶与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相比,不同之处是:(1)表皮细胞的外壁除角质化外,还充满硅质;(2)上表皮有许多呈扇形排列的泡状细胞,称为运动细胞;(3)它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两侧有副卫细胞;(4)叶肉细胞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5)叶脉为平行脉;(6)维管束也是木质部在上,韧皮部在下,无形成层,外面尚有一层或两层维管束鞘。
9.种子对农业生产有何意义?它由哪几部分构成?种子是作物的繁殖器官,是农作物繁殖后代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物质条件,又是一切粮油作物的收获对象。
种皮种子胚乳胚芽胚轴胚子叶胚根10.以小麦为例,说明禾本科植物花的结构特点。
禾本科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花的形态和结构不一样,如小麦:花集中在麦穗上,构成复穗状花序,又常以小穗为单位,每小穗外是两个颖片,内包括2~5朵小花,小花又由稃片、浆片、雄蕊3个、雌蕊1个组成,柱头羽毛状,花柱不明显。
11.什么是双受精?有何生物学意义?双受精:花粉管到达胚囊后,其末端破裂,释放出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细胞结合,成为二倍体的受精卵,另一个与两个极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
卵细胞、极核同时和2个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叫做双受精。
双受精作用不仅把双亲的遗传物质传给了胚,而且为胚萌发提供了营养物质——胚乳(3n)同样也具有了双亲的遗传性。
这样产生的子代生活力更强,适应性更广。
双受精作用是植物界有性生殖中最高级的形式,是被子植物所具有的特性。
12.简述种子与果实的形成过程。
受精以后,子房逐渐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花柄发育成果柄,花萼凋谢或宿存,花托或花被也可成为果实的一部分。
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合子发育成胚,受精的中央细胞发育为胚乳。
第二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1.植物开花结果与根、茎、叶生长的关系如何?根、茎、叶的生长即营养生长,开花结果即生殖生长,两者的关系是:(1)营养生长是植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2)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存在矛盾:①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协调;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不协调:营养过旺,生殖不良;③营养生长限制了生殖生长:营养不良,生殖抑制。
2.简述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1)内部条件:①种子的休眠;②种子的成熟度;③种子的寿命。
(2)外部条件:①适当的水分;②适宜的温度;③足够的氧气。
3.植物营养器官生长有哪些特点?(1)植物生长的周期性:①生长大周期;②昼夜周期和季节周期。
(2)植物生长的极性现象。
(3)植物的再生现象。
(4)植物的衰老。
4.什么是顶端生长优势?试述顶端生长优势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植物的顶芽生长快,而侧芽生长较慢或处于潜伏状态,这种顶端生长占优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
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果树栽培中常利用顶端优势进行合理的整形修剪,使枝条均匀合理分布,以形成较为理想的树形。
②棉花生产中打顶、去尖,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并减少蕾铃脱落。
③茶、桑生产上去掉顶端,促进侧枝和叶生长,有利于提高产量。
④在用材林生产上,去掉部分侧枝,以保持其顶端优,使树干挺直。
⑤在蔬菜移栽时,往往切断部分主根,促进侧根形成,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移栽成活率。
5. 如何通过控制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条件来控制植物生长发育?(1)改善植物的光照条件植物的光照条件主要是指光照度、光照时间、光照质量和光的分布四个方面。
改善植物的光照条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增强和完善光照条件,二是遮光,三是人工补光。
①增强和完善光照条件栽培植物的合理密植,确定栽培植物适宜的株行距,改进栽培管理措施;采用地膜覆盖;选择合适棚址。
②遮光利用间套作物荫蔽;林下栽培;覆盖各种遮阳物。
③人工补光人工补光的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等。
目的:光周期和光合作用(2)温度条件的调控温度条件调控的原则是:春季提高温度,以利适时播种或促苗早发;夏季适当降温,防止干旱和热害;秋冬季节保温和增温,使植物及时成熟或安全越冬。
具体措施有:①升温主要措施有:排水;增施有机肥料;覆盖;向阳作垄;中耕松土等。
②降温主要措施有:灌水;覆盖;中耕松土;通风换气。
③保温主要措施有:灌水;增施保温肥;营造防护林带,设置人工屏障,留茬播种、熏烟、盖草等措施也有保温作用。
(3)土壤水分的调控土壤水分的调节控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土壤水分的保持,二是增加土壤水分(增湿),三是降低土壤水分(降湿)。
①土壤水分的保持改良土壤,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合理的土壤耕作:耙地、耢地、镇压、中耕(锄地、耪地);地表覆盖。
②增加土壤水分主要依靠降雨和人工灌溉补充水分。
③降低土壤水分主要是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完善农田灌水、排水系统,一旦田间发生积水(特别是雨季),及时排出。
(4)气体条件的调控①二氧化碳(CO2)①加强栽培管理,如合理做畦、合理密植、合理搭架、合理进行植株调整,改善栽培植物群体内部的CO2供应状况;②进行CO2施肥是最根本的方法;③施用有机肥料也可增加田间的CO2浓度。
②氧气(O2)选择地势较高、疏松、透气性良好的地块;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透气状况;合理灌溉,忌大水漫灌,防止地面积水;雨季注意田间排水;灌水(雨)后墒情适宜时及时中耕松土,防止土壤板结;采用地膜覆盖,避免践踏,保持土壤疏松等等。
6.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植株调整?举一实例。
①平衡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生长;②抑制非产品器官的生长,促进产品器官的生长并提高品质;③调节植物体自身结构,使之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④可适当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株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⑤减少病虫危害和机械损伤。
如在棉花栽培上,在生育期过程中进行的打叶枝、摘心、打杈等;在果树栽培上,进行的整枝修剪、疏花、疏果等,都是为了使植物体各器官布局更为合理,充分利用光能,使光合产物更多地运输至产品器官(花蕾、果实),从而提高产品器官的质量和品质。
第三章植物生产与土壤培肥1.土壤质地分哪几类?各种质地对植物生长的特性如何?分沙土、黏土、壤土三种。
(1)沙土沙粒多,大孔隙多,透水透气性强,保水保肥性差,含养分少;有机质分解快,易脱肥;土温升降速度快,昼夜温差大;种子出苗快,发小苗不发老苗;易耕作,泡水后淀浆板结;宜种植生育期短、耐贫瘠的作物。
(2)黏土:黏粒含量较多,粒间孔隙小,总孔隙度大,透水透气性差;保水保肥性强,矿质养分丰富,有机质分解缓慢,肥效稳长后劲足;水多气少,土温升降速度慢,昼夜温差小;发老苗不发小苗,宜种植生长期长、需肥量大的作物。
(3)壤土: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分解快,供肥性能好,土温较稳定,耕性良好;水、肥、气、热协调,适宜种植各种作物。
2.简述土壤微生物的重要作用。
(1)分解有机质,形成植物可直接吸收的无机盐类;(2)分解矿物质,使其转化为植物可利用形态;(3)固定大气中游离氮素;(4)利用磷,钾细菌制成生物肥料,施入土壤,促进土壤磷、钾释放;(5)合成土壤腐殖质,培肥土壤;(6)分泌大量的酶,促进土壤养分转化;(7)其代谢产物刺激作物生长,抑制某些病原菌活动。
3.土壤有机质有哪些重要作用?(1)提供作物需要的养分;(2)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3)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物理性质;(4)促进微生物活动,活跃土壤中养分代谢;(5)消除农药残毒及重金属污染,刺激植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