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答题与参考答案

简答题与参考答案

简答题与参考答案
1.简述对民用爆破器材企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内容有哪些。

2.论述危险化学品企业管理方面的脸有害因有哪些。

3.简要说明元件发生故障的原因有哪些。

4.在考虑、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生产安全是“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相互协调、保持最佳“秩序”的一种状态,试简要说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由哪些方面构成。

6.简述如何限制、抑制扬尘和粉尘扩散。

7.简述危险化学品企业管理方面的脸有害因有哪些。

8.通风情况是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重要因素。

划分危险区域时,应综合考虑释放源和通风条件,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9.简述项目完成情况跟踪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10.简述讲义的编制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对民用爆破器材企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内容包括:
(1)敏感易爆炸性;
(2)遇热危险性;
(3)机械作用危险性;
(4)静电火花危险性;
(5)火灾危险性;
(6)二次伤害性;
(7)毒害性;
(8)废旧民用爆炸物品的影响;
(9)不合格产品,包装不合格和包装破损的产品,收缴的不知结构、成分的爆炸物品等因其来路不明,性质不确定,存在安全隐患;(10)不相容产品同库存放时存在着安全隐患,容易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甚至造成事故扩大蔓延,应根据情况分别进行单独存放;(11)危险品的运输可能发生的翻车、撞车、坠落、碰撞及摩擦等。

险情,会引起危险品的燃烧或爆炸。

2.安全管理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1)企业是否建立、健全本单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摞程,并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企业是否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和日常的安全巡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否依法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安全操作技能。

(2)企业是否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是否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3)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i再进行上岗作业。

3. 元件发生故障的原因有:
⑴设计上的缺陷,由于设计的技术先天不足,或者图样不完善等;
⑵制造上的缺点,加工方法不当或组装方面的失误;
⑶质量质量管理上的缺点,检验不够或失误以及管理不当;
⑷使用上的缺点,误操作或未设计条件操作;
⑸维修方面的缺点,维修操作失误或检修程序不当。

4.在考虑、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时,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台旨消除或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危害;
(2)处置危险和有害物,并降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3)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危害;
(4)能有效地预防重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和互救条件。

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由以下方面构成:
(1)从事故预防的角度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提高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将事故控制在局部”是事故预防的两个关键点。

从事故预防的角度来看,事故预防应由技术对策和管理对策共同构成:
1)技术上采取措施,使“机一环境”系统具有保障安全状态的能力。

2)通过管理协调“人”自身及“人一机”系统的关系,以实现整个系统的安全。

(2)从事故发生后损失控制的角度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及时进行救援处理”和“减轻事故所造成的损失”是事故损失控制的两个关键点。

事先对可能发生事故后的状态和后果进行预测并制定救援措施,一旦发生异常情况:
1)能根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进行救援处理。

2)可最大限度地避免突发性重大事故发生。

3)能减轻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和对环境的污染。

4)同时又能及时恢复生产。

6.限制、抑制扬尘和粉尘扩散的方法有:
(1)采用密闭管道输送、密闭自动(机械)称量、密闭设备加工,防止粉尘外逸;不能完全密闭的尘源,在不妨碍操作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半封闭罩、隔离室等设施来隔绝,减少粉尘与工作场所空气的接触,将粉尘限制在局部范围内,以减弱粉尘的扩散。

(2)通过降低物料落差、适当降低溜槽倾斜度、隔绝气流、减少诱导空气量和设置空间(通道)等方法,抑制由于正压造成的扬尘。

(3)对亲水性、弱黏性的物料和粉尘,应尽量采用增湿、喷雾、喷水蒸气等措施,可有效地抑制物料在装卸、运转、破碎、筛分、混合和清扫等过程中粉尘的产生和扩散;厂房喷雾有助于室内漂尘的凝聚、降落。

(4)为消除二次尘源、防止二次扬尘,应在设计中合理布置,尽量减少积尘平面。

地面、墙壁应平整光滑,墙角呈圆角,便于清扫;使用负压清扫装置,来清除逸散、沉积在地面、墙壁、构件和设备上的粉尘;对炭黑等污染大的粉尘作业及大量散发沉积粉尘的工作场所,则应采用防水地面、墙壁、顶棚、构件和水冲洗的方法,清理积尘。

严禁用吹扫方式清扫积尘。

(5)对污染大的粉状辅料,宜用小袋包装运输。

连同包装一并加料和加工,限制粉尘扩散。

7.安全管理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是否建立、健全本单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摞程,并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企业是否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和日常的安全巡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否依法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安全操作技能。

(2)企业是否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是否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3)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i再进行上岗作业。

8.通风情况是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重要因素。

划分危险区域时,应综合考虑释放源和通风条件,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良好的通风可使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缩小或可忽略不计,或可使其等级降低;
(2)释放源处于无通风的环境时,可能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连续级或第一级释放源可能导致0区,第二级释放源可能导致1区;
(3)在障碍物、凹坑、死角等处,由于通风不良,局部地区的等级要提高,范围要扩大。

9.项目完成情况跟踪的基本程序包括:
(1)分析进度:在收集到已完成活动的实际结束时间后,对进度进行分析并与计划进行比较,找出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地方。

(2)确定纠正措施:针对需要采取措施的地方确定应采取的纠偏措施。

(3)修改进度计划:如果采取以上措施有困难时,可以重新安排活动顺序,调整力量,修改原来的进度方案。

(4)落实跟踪更新后的进度计划:制订更新的进度计划后,要在项目实施中落实,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10.讲义的编制原则包括:
(1)培训目的和内容;
(2)讲义的重点和难点;
(3)讲义的系统性;
(4)讲义的内容和深度应与培训对象的水平相匹配;
(5)讲义中引用的内容应充分考虑知识产权问题;
(6)作为三级安全评价师的培训讲义,应在保证培训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深入浅出,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