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掌握化学计算的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

【课前预习】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不变元素的和不变微观:原子的、、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的种类一定改变微观:的种类一定改变(3)可能改变的数目可能改变二、化学方程式1.书写原则(1)(2)2.含义:以2H2+O点燃 2H2O为例(1)(2 )(3)三、基本反应类型用字母A. B. C. D来表示如(1)化合反应:A+B=C(2)分解反应(3) 置换反应(4) 复分解反应【课堂探究】一、【典题精练】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应用【例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是()A.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不变C.化学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例2】为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C2H5SH)。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O6H2X4CO9OS HH2C22252+++点燃,则X的化学式为()A.42SOH B.SO3 C.SO2 D.CO2【例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并且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5g水受热变成5g水蒸气B.5g食盐溶解在95g水中,成为100g食盐溶液C.100mL水加入100mL酒精,体积小于200mLD.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例4 】a g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得到b g白色固体,此时参加反应的氧气为()A.(a+b)g B.(a-b)g C.(b-a)g D.无法判断变式训练: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4HNO3=2H2O+4X+O2↑中,X的化学式为()A NOB NO2C N2O3D N2O52.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这种物质的成分有()A. 只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B. 一定含有碳元素、硫元素和氢元素,还可能含有氧元素C. 硫元素和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D. 硫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3.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将2g氢气在20g氧气中燃烧,生成18g水B.将20mL酒精与2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40mLC.将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溶液质量增加D .将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加热,溶液质量减轻5.在A+2B →C+2D 的反应中,9.8gA 和8gB 完全反应生成14.2gC ,同时得到______g 。

6.A 、B 、C 三种物质各15g ,当它们相互反应完成时生成30g 新物质D ,若再增加10gC ,它们又继续反应完成时,A 与C 恰好消耗完毕。

则参加反应的A 与B 的质量比( ) A 、2:3 B 、2:1 C 、3:2 D 、1:I 知识点二:化学方程式【例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有错误的是( )A .22Fe 2HCl FeCl H +=+↑B .42242NaOH CuSO Cu(OH)Na SO +=↓+C .↑+=2232CO O H CO HD .22S O SO +点燃 【例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424322Fe 3H SO ()=Fe (SO )+3H +↑稀B .4224CuSO +2NaOH=Cu(OH)+Na SO ↓C .234Fe O Fe O +点燃D .乙醇燃烧:25222C H OH+3O =CO +3H O【例3】小明从化学方程式4P+5O 2 点燃 2P 2O 5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 ②反应条件是点燃 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D .②③④ 变式训练:根据下列信息,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1)在空气中点燃锌粉时,锌粉燃烧。

(2)铝跟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

(3)汞蒸汽有毒,为防止汞蒸气使人中毒,可以在洒落的液态汞上覆盖硫粉,产物是+2价汞的硫化物。

(4)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慢慢生成铜绿 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1】在反应X+2Y=R+2M 中,当1.6g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 ,且反应生成的R 和M 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 和M 的质量之比( ) A .23︰9 B .19.6︰9 C .32︰9 D .46︰9【例2】2.32g 某金属氧化物在H 2流中加热到反应完全后,得到1.68g 金属。

若此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此金属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 .ROB .R 2O 3C .R 3O 4D .R 2O 5 变式训练:1.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t ,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2、在化学反应3X+4Y=2Z 中,已知X 和Z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102,则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 二、方法总结:本单元围绕质量守恒定律这一主线,对知识进行展开。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核心定律,一直是必考的知识点,不仅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依据,而且是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依据。

书写和配平化学方程式及其量的意义是历年中考热点和必考之点,一定要熟练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在中考的试题中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从量的角度研究化学变化的一种方法,它是化学计算的重要形式之一。

考查重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根据生成物(反应物)求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等计算;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来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当堂达标测试】 1.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 .原子的种类B .原子的数目C .分子的种类D .分子的数目 2.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在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质量变化的是( )3、某物质R 与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为:2R+2H 2O+7O 2=2FeSO 4+2H 2SO 4,推断R 的化学式为( )A .FeSB .Fe 2S 3C .FeOD .FeS2 4、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的是 ( ) A 、CaCO 高温CaO+CO 2↑ B 、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C、Al+O点燃Al2O3D、CO2+Ca(OH)2=CaCO3↓+H2O5、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时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g A与一定量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 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A.4:19 B.3:5 C.1:3 D.2:176、25克M物质与5克N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含有10克M和11克P,还有一种新物质Q,若M、N、P、Q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M+N=P+QB、 M+2N=2P+QC、 2M+N=2P+QD、 2M+N=P+2Q 78、某同学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克氢气跟8克氧气起反应,一定生成10克水。

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9、将A物质10克、B物质20克混合加热至高温,反应后剩余A物质4克,剩余B物质2克,同时生成C物质22克,D物质若干克。

则D物质的质量为-------克;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和生成的各种物质之间的质量比:A:B:C:D为-----------。

如果A、B、C、D的式量分别为12、18、44、2,则在化学方程式中A、B、C、D四种物质的计量数分别是、、、,化学方程式是【课后提升】1. 某反应为2X+3O22CO2+4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X的化学式是()A、H2 B、CH4C、CH4O D、C2H6O,2.把4克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硫、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硫三种物质的质量比(2)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是多少克?(3)在表中填写第三次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

3.我国已成功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所用固体燃料是铝粉和高氯酸铵(化学式为NH4ClO4)的混合物。

发射时,点燃铝粉产生大量的热引发高锰酸铵发生下列反应:2NH4ClO4N2↑+Cl2↑+2O2↑+4X。

请回答下列问题:(1)NH4ClO4中氯的化合价为(2)该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的反应。

(3)X的化学式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