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戴高乐主义
夏尔· 戴高乐(10981970)
东山再起的背景
• 二战后,法属殖民地如印度支那、阿尔及 利亚等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发展成为武装 斗争的局面。 • 第四共和国严厉镇压,不断增派军队,军 费剧增,法国陷入政治经济危机。 • 1958年驻阿尔及利亚法军将领兵变,兵变 策划者和国内一些政治集团希望戴高乐能 出山主政。
• 1957年实行非殖民化,在第三世界推行“积极 存在”的政策,以求保持和增进法国在第三世 界的利益和影响。
• 1964年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 和、谅解、合作"的关系,发展独立的对苏关
系,调整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缓和东 西方矛盾 积极推动实施对维护法国的主权和独 立,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推动欧洲联合 和世界多极化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有限于 实力对比,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法国的 国际地位。
戴高乐主义的具体内容
一.建立独立的防务体系 二.建立法德轴心 三.实现中法建交以及发展独立的对 苏关系
一.建立独立的防务体系
坚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打破美苏核垄
断,为独立自主政策提供可靠的实力保障。
1960年2月成功试爆了法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且于1968年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62年3月对联合国的裁军委员会的首次会议 采取“空椅子”政策,拒绝美英的“拿骚协 议”。 在军事上,1966年法国果断退出北约军事一 体化组织,积极发展独立的军事防务体系,争 取在国际事务中保持独立的发言权
二、建立法德轴心
• 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 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 的“大欧洲联合”。 • 1963.1.22在爱丽舍宫签订《法德合作条 约》,规划了法德在外交、防务、教育、 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框架,其对后来的法德 关系和西欧联合产生深远影响。
三、实现中法建交以及发展 独立的对苏关系
戴高乐主义的背景
从国际方面看 ,戴高乐维护法国大国地位的 民族主义与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计划之间所 产生的冲突。 从国内方面看, 1、国内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过英美且在欧 共体中处于主导地位。2、新宪法的通过标志 着第五共和国的正式建立,其加强了总统的 权力,削弱了议会的作用。 戴高乐本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独特的个性特 征密不可分 。
戴高乐主义的产生
•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法国丧失了欧洲大国的地位, 美国成了统治全球,特别是独霸欧洲的真正盟主,欧 洲许多国家都在紧紧地追随美国,但是拥有大国之梦 的戴高乐却极力为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而不懈努力。”
• 二战期间,戴高乐在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时,就已 萌发了抗美的固执观念,随着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 戴高乐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争取法国大国地位的外 交政策日益成熟。 • 1955年至1969年,当他就任法国总统时,戴高乐主义 就已完全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一把外交利剑。
第三节
法国的独立外交政 策与戴高乐主义
教学目标
• 重点:法国的独立外交政策、 戴高乐主义提出的背景以及 内容 • 难点:戴高乐主义
目录
• 戴高乐的个人简介 • 戴高乐东山再起的背景 • 戴高乐主义产生、背景、实质 内容 • 戴高乐主义的影响
夏尔·戴高乐: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
• 法国将军、政治家 • 1946年法国战败后,出走 英伦,组织自由法国运动且 发表电台讲话,号召法国人 民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 • 1944年法国解放后,戴高 乐成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 府主席直至1946年因政治 斗争而辞去职务。 • 1958年因五月危机重返政 坛,制定新宪法,成立法兰 西第五共和国并当选第一任 总统。
拿骚协议
1962 年12月21日,美英首脑在拿骚达成协议: 由美国帮助英国建立核潜艇部队;英国将该部队 置于北约指挥下;美国也将部分核力量交北约指 挥。美国随后提出,法国也可以参加拿骚协议, 并计划建立一支装备美国控制的核武器的多国舰 队。美国设想,由上述几支力量合并组成名义上 隶属北约、实际上由美国控制的“多边核力量”, 其实质仍是诱使英法放弃独立核计划。1963 年1 月,戴高乐在宣布拒绝英国加入共同市场的同时, 宣布拒绝接受拿骚协议,坚持发展独立核力量。 后来,美国不得不放弃多边核力量计划。
小结
戴高乐主义的提出和产生是时势的产物, 它不仅反映出戴高乐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鲜 明特征,而且同戴高乐本人强烈的民族意 识和独特的个性特征密不可分。
实质
•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战后复杂的 国际环境中掌握自己的命运,争取和维护 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并以欧洲 联合(根本立足点)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 治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