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概述一、国内外乒乓球发展概况乒乓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英格兰,流行于欧洲,由于是网球运动向室内发展而派生的,故又称“桌上网球”,二十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世界各地逐渐开展起来。
1926年12月在英国伦敦举行了有9个国家64名男女运动员参加的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并通过了乒乓球比赛规则草案。
目前世界上的乒乓球大赛有: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每两年举行一届,设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混合双打共七个项目;世界杯乒乓球比赛,设男子团体、女子团体及男子单打三个项目,每年分团体和单打各举行一次;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从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开始设立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四个项目,每四年举行一次。
乒乓球运动1904年传入我国,最初只是京、津、沪等几大城市上层社会极少数人的活动,技术水平当然很低,新中国成立后,乒乓球运动在全国迅速普及,技术水平也很快提高。
1952年我国加入国际乒联,1953年首次参加世乒赛(第20届)出手不凡,男队为一级第十名,女队为二级第三名,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男子单打比赛中为祖国夺得了第一个乒乓球比赛世界冠军。
此后,我国乒乓球运动迅速崛起,形成了具有“快、准、狠、变”独创风格的近台快攻技术和各种打发,不断在世界大赛中夺魁,庄则栋和李富荣在第26届、27届、28届世乒赛中连续三次分获男子单打冠亚军,在1981年第36届南斯拉夫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囊括了全部7项冠军和5个单项亚军,创造了世界乒乓球运动史上的奇迹,为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乒乓王国”的美称。
当今世界乒乓球运动朝着“更加积极主动、特长突出、技术全面、心理稳健、战术灵活多变”的方向迅速发展。
“长盛不衰”的“乒乓王国”地位被动摇,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乒乓球运动具有速度快、变化多、趣味性强、设备较简单的特点,不受年龄性别限制、运动量可控制。
特别是在比赛中,视力高度集中,大脑皮层始终处在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过程中,而且强度大、转换迅速,对提高世界的敏锐性和神经系统的灵敏性有有强大锻炼价值。
二、乒乓球常用术语(一)球台术语:端线:球台两边与球网平行的白线,宽2厘米。
边线:球台两侧与球网垂直的白线,宽2厘米。
中线:球台中央与边线平行的白线,宽3厘米。
(二)站位术语:近台:指站位在离台50厘米以内的范围。
中台:指站位在离台70厘米以内的范围。
远台:指站位在离台100厘米以外的范围。
中近台:中台与近台之间的范围。
中远台:中台与远台之间的范围。
(三)击球时间术语:上升期:球从台面反弹上升到接近最高点的这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又可分为上升前期和上升后期。
高点期:指球反弹到接近和达到最高点的这一段时间。
下降期:指球从最高点下降至地面的这段时间,又可分为下降前期和下降后期。
(四)击球部位术语:击球的上部:球拍在12-1部位触球。
击球的中上部:球拍在1-2部位触球。
击球的中部:球拍在3部位触球。
击球的中下部:球拍在4-5部位触球。
击球的下部:球拍在6部位触球。
(五)击球点:指击球时,球拍与球在空间接触的那一点与击球者所处的相对位置。
(六)短球与长球:短球:指球落在对方台面近网位附近,并且球在第一次弹跳后不弹出台面之外。
长球:指球落在对方台面底线区附近。
三、球拍种类和性能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球拍也在不断改革,对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该技术的提高和发挥主要决定了人的因素,目前规则规定使用的球拍有胶皮拍、正胶海绵拍、反胶海绵拍三类。
胶皮的胶粒有大小、长短、疏密之分,对击球的弹力大小、旋转的强弱都有密切关系,胶皮有普通胶皮和长胶胶皮之分。
由于球拍的种类不同,性能就不一样。
(一)胶皮拍:1、普通胶皮拍:在球拍底板上贴有一层胶皮,小胶粒15-20颗每平方厘米,胶粒高度在1.5毫米之内。
胶皮和胶粒总厚度不超过2毫米。
性能:球拍弹力均匀、击球稳、容易掌握、击球速度不快。
2、长胶胶皮拍:胶粒高度超过1.6毫米,胶质柔和的颗粒胶叫做长胶,用长胶打球产生的旋转变化比普通胶皮要大得多。
性能:主要依靠来球的旋转强度冲力大小来增加回球的旋转强度,用长胶发过去的球或削回对方搓或轻拉过来的球不旋转。
在近台挡过去的球,如果对方来球是下旋,则回球成上旋;来球是上旋,则回球是下旋;来球不选,则回球也不旋。
缺点:击球速度不快,不易控制。
(二)正交海绵拍:1、正交海绵拍:在木板与胶皮之间夹一层海绵,海绵和胶皮厚度不超过4毫米。
性能:反弹力较强,回球速度较快。
不能制造强烈的旋转球。
2、生胶海绵拍:以一种生胶皮正贴在海绵上,其颗粒比一般的颗粒要大一些,胶粒和胶皮较硬。
性能:反弹力强,回球速度快。
与正交海绵拍比较,球在拍面上停留的时间短,击球快而旋转较弱,球略下沉。
(三)反胶海绵拍:1、反胶海绵拍:将胶皮上有胶粒的一面反贴在海绵上,平的一面向外。
性能:胶皮有较大的粘性,对球的摩擦系数很大,能击出强烈的旋转球,反弹力较差,回球速度较慢。
2、防弧海绵拍:在一种结构松、弹性差的海绵上反贴一种粘力小并且有些发涩的胶皮。
性能:减弱旋转球,便于控制对方的弧圈球。
球拍性能和适合的打发球拍类别控球能力速度旋转适合的打发胶皮拍上中下削中反攻正交海绵拍下上中快攻为主反胶海绵拍下中上旋转为主球的旋转乒乓球的旋转在现代乒乓球技术中越来越引起人的重视,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关应用,旋转的强度不断扩大,旋转的性质更加复杂,加转和不转的差距也不断扩大,然而加转球和不转球的动作也越来越相似,加上球拍的性能在不断改进,球的旋转也就越来越显示其威力。
一、乒乓球旋转的原因击球时作用力不通过球的重心(球心),乒乓球就会产生旋转。
从理论上来讲,如果击球时作用力线通过球心,则球只产生平动而不产生转动,而实际上每击一球作用力线或多或少都会偏离球心。
因此几乎所有的球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旋转。
二、乒乓球的基本旋转轴和旋转种类乒乓球的旋转种类很多,其旋转轴也是多变的,按三个最基本的旋转轴来分析:(一)左右轴,它是通过球心与乒乓球飞行方向相垂直的轴,球绕此轴向前旋转为上旋球,反之为下旋球。
(二)上下轴,它是通过球心与台面相垂直的轴。
球绕此轴旋转为侧旋球。
根据击球者的方位,击球时,以球拍触球的某一点为基点,开始时向左旋转为左侧旋球,反之为右侧旋球。
(三)前后轴,它是通过球心与球的飞行方向相平行的轴,球绕此轴按顺时针方向为顺旋球,反之为逆旋球。
在运动实践中,单纯的上下旋或侧旋球是较少见的,上下旋球都有侧旋的性质,侧旋球也都常有上下旋的性质。
如侧上旋球或侧下旋球。
三、乒乓球的旋转与飞行弧线的关系根据流体力学,流速越快,压力越小;流速越慢,压力越大。
由此原理来分析乒乓球的旋转的飞行弧线。
(一)上、下旋球:1、上旋球:球在旋转时,带动着球体周围的空气一起旋转。
当球向前飞行时,球体上沿旋转着的气流受到迎面空气的阻力,因而降低流速。
而球体下沿的气流与迎面阻力的方向相同,因而加快了流速。
这样上旋球的上沿空气压强大,下沿压强小。
因此,相同条件下的上旋球比不转球的飞行弧线要低、要短。
2、下旋球:同理,相同条件下的下旋球比不转球的飞行弧线要高、要长。
(二)左、右侧旋球:左侧旋球的球体左侧空气流速慢,右侧流速快,左侧压强比右侧压强大。
因此左侧旋球飞行线向右偏拐,而右侧旋球向左偏拐。
(三)顺、逆旋球:由于球体四周空气流速受到迎面来的气流影响是相同的,因此飞行弧线基本不发生变化。
四、各种不同旋转球平挡触球后的反弹情况(一)上旋球:当球触拍时,继续旋转的球给球拍一个由上向下的摩擦力,球拍给来球一个由下而上的反作用力。
因此,上旋球平挡触后向上反弹。
(二)下旋球:平挡触拍后向下反弹。
(三)左侧旋球:平挡触拍后向右侧反弹。
(四)右侧旋球:平挡触拍后向左侧反弹。
(五)侧上旋球:平挡触拍后向侧上方反弹。
(六)侧下旋球:平挡触拍后向侧下方反弹。
(七)顺逆旋球:平挡触拍后向两侧反弹的力不明显。
五、如何增强球的旋转(一)击球时要使作用力线远离球心。
(二)加大击球是拉、切、削、搓球的作用力,是增强旋转的关键。
(三)用球拍合适部位击球。
用靠球拍顶端的合适部分击球有利于增强球的旋转。
(四)借用来球的旋转。
关键在于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摆速。
(五)击球时尽可能的把力量集中于球。
一方面要有合理的击球技术,同时身体各部分要协调用力。
(六)改进球拍的性能,增大球拍胶皮的摩擦系数。
六、如何对付旋转球(一)调节拍面方向和拍形角度。
(二)用力量对付旋转。
(三)用速度对付旋转。
(四)以旋制旋,以不旋制旋。
1、顺着旋转击球,以拉对削或以削对拉,提高回球的旋转强度。
2、逆着旋转击球,对攻、对拉、对搓等,主要靠自己发力。
3、采用避转发击球,因为越靠近旋转轴部位其旋转越弱。
改变击球部位来避开弹转压。
例用攻球回击侧旋球,用侧身滑板攻击下旋球等。
4、采用借转法击球,可用粘性较低的拍面击球(胶皮拍),因球在拍面打滑而避免吃球。
5、采用侧板法击球,横拍削球使用较少,如一面为反胶,一面为长胶。
击球动作的结构和基本环节一、击球动作的结构乒乓球击球的技术动作是多种多样的,尽管方法要领各有不同,但在击球时动作结构方面,却又共同的规律。
击球动作一般包括选位、引拍,迎球挥拍,球拍触球,随势挥拍,身体协调击球后放松动作等部分。
1、选位,根据来球落点和旋转性质,迅速选好合理的位置,调整身体重心,做好击球准备。
2、引拍,其作用是为了击球更好的发力,是否到位,是否击中来球的重要条件。
3、迎球挥拍,挥拍方向决定回球的旋转性质,并影响回球的路线。
挥拍加速度的快慢决定球速的快慢和旋转的强弱。
4、球拍触球,拍面所朝的方向决定击球路线,拍形角度决定触球部位。
5、随势挥拍,有利于在击球结束后动作的准确性。
6、身体协调和击球后放松。
二、击球的基本环节判断来球、移动步法、挥拍击球迅速完成是打乒乓球的四个基本环节贯穿与每一次击球当中。
1、判断来球,包括判断来球的路线、落点、旋转的性质及强度以及力量的大小和速度的快慢。
2、移动步法,步法移动差不能迅速的抢占有利的击球位置,勉强击球,就会破坏正确的手法,影响击球效果。
3、挥拍击球,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技术动作要领,结合来球的性质进行合理的还击,还应考察来球点和击球时间两因素。
4、迅速还击,指的是挥拍击球后球拍的还原,身体重心的还原和基本站位的还原,以便为下次击球做好准备。
乒乓球竞赛规则与规程竞赛规则:就是比赛中的基本法律,是运动员在参赛中必须遵守的准则,也是裁判员在比赛中判断胜负的依据。
竞赛规程:是指竞赛规则所执行的程度范围,不同的范围执行的要求不同。
一、比赛器材1、球台:与水平面平,长2.74米,宽1.525米,具有一致的弹性,高76厘米,暗色无光泽,2厘米边线,中线3毫米,分为左右半区,中线居于右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