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税务稽查证据一、知识点归集1*.证据的特征: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
2.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据的收集主体,收集程序和证据形式合法。
3**.我国《行政诉讼法》和《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暂行)》将稽查证据分为书证、物证、视听材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等七类证据。
4.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画等所表达和记载的内容、含义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
是最重要的证据,也是数量最多的证据。
5.物证是指用外形、特征、质量等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
6.视听材料主要包括录音资料、录像资料、电子计算机储存资料、运用专门技术设备得到的信息资料等。
7.常见的证人证言有询问笔录、证人提供的口头或书面证词等。
8.常见的当事人的陈述有询问笔录,当事人自述材料,陈述、申辩笔录等。
9.勘验笔录、现场笔录是指稽查人员对与案件有关的现场、物品进行勘察、测量、检验和拍照、询问等制作的实况记录。
其形式可以是文字记录、图片、照片等。
10*.按照证据的表现形式,可以将其分为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11*.按照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其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12*.按照证据的来源方式,可以将其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13.原始证据,即第一手的真实材料,如当事人提供或知情人提供的证言、外调取得的证据资料等。
14***.证据规则是指关于证据取得和证据效力方面的规则,包括最佳证据规则、非法证据排除原则、补强证据规则等。
15***.最佳证据规则,在证明同一事实的数个证据中,应当优先按照最具证明效力的证据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如原件、原物优于复制件、复制品,法定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优于其他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
16***.非法证据排除原则是指在取证过程中,主体违法,程序违法和手段违法等非法获取的证据,不具有法律上的证明效力,不能为法庭所采纳而作为定案的依据。
17***.补强证据规则是指法律规定某些证据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只有在其他证据与其印证时,才能认定案件事实,如难以识别是否经过修改的视听资料,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18***.证据效力的规定:(其他、国家、出庭、鉴定、数个、两法原)(1)国家机关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依职权制作的公文文书优于其他书证。
(2)鉴定结论、现场笔录、勘验笔录、档案材料以及经过公证或者登记的书证优于其他书证、视听材料和证人证言。
(3)原件、原物优于复制件、复制品。
(4)法定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优于其他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
(5)法庭主持勘验所制作的勘验笔录优于其他部门主持勘验所制作的勘验笔录。
(6)原始证据优于传来证据。
(7)其他证人证言优于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提供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
(8)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优于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
(9)数个种类不同、内容一致的证据优于一个孤立的证据。
19***.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严当被两不、在三以)(1)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2)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
(3)以利诱、欺诈、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
(4)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形成的未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证据材料。
(5)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原件、原物,又无其他证据印证,且对方当事人不予以认可的证据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6)被当事人或者他人进行技术处理而无法辨明真伪的证据材料。
(7)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
(8)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证据。
(9)不具备鉴定人资格的人的或者鉴定程序违法的鉴定结论,以及鉴定结论错误、不明确或者内容不完整的鉴定结论。
20***.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未成年应与其经无难)(1)未成年人所做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适应的证言。
(2)与一方当事人有亲戚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或者与一方当事人有不利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当事人不利的证言。
(3)应当出庭作证而无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
(4)难以识别是否经过修改的视听资料。
(5)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6)经一方或者他人改动,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材料。
(7)其他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材料。
21***.可以直接认定事实的证据:(除当事人自然生效)(1)自然规律及定理。
(2)除当事人有相反证据等情况以外,下列事实可以直接认定:众所周知的事实,按照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已经依法证明的事实,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的事实。
(3)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判文书或者仲裁机构裁决文书确认的事实,可以作为定案依据。
22*.证据的证明与证明标准:证明是根据法定的程序、标准,运用已知的证据或事实,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法律原理来认定案件事实的活动。
证明标准是在查明案件事实和对案件进行审理时,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所需要达到的程度和要求。
目前,在证据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一般认为,对民事诉讼采用优势证明标准,即在审查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明力上,只要认定一方的证明力占优势即可;对刑事诉讼采用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即在审查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明力上,要求承担证明责任的一方能够运用证据对案件事实排除所有合理的怀疑,能得出唯一的结论。
关于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法院一般采用清楚而有说服力的证明标准,即被告(行政机关)提供的证据相对于原告(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证据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低于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允许个别的合理怀疑存在,要求行政机关的证据之间具有清晰的逻辑关系、证据充分并有一定的说服力。
23*.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证据具有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三个特征。
24.税务稽查证据的收集原则:(1)依法取证原则;(2)全面、客观、公正原则;(3)行政效率原则。
25***.书证的收集与固定应符合的要求:(1)需要提取与案件有关资料原件的,以专用收据提取有关资料,以统一的换票证换取发票原件。
(2)不能取得原件的,或稽查对象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的书证属于复印件的,可以照相、影印和复制,但必须注明原件的出处,由原件保存单位(个人)签注“本件由我单位提供,与原件核对无误,原件存于我处”字样,并由其签章或押印;拒绝签章或者押印的,应当邀请有关见证人(如基层组织、所在单位代表等人员)到场制作现场笔录,在现场笔录上记明拒签事由和日期,由稽查人员、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
(3)收集的报表、会计账簿、图纸、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书证,应当附有说明出处等相关信息的材料并盖章和押印。
(4)外文书证或者外国语视听资料,应当附有由具有翻译资质的机构翻译的或者其他翻译准确的中文译本,由翻译机构盖章或者翻译人员签名。
26***.物证的收集与固定应符合的要求:(1)应收集原物,如收集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收集与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像等其他具有证明效力的证据。
(2)原物数量较多的,可收集、调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并辅以照片、录像、现场笔录等加以佐证。
(3)收集物证时,还要注意与鉴定结论相结合。
27***.视听资料的收集与固定应符合的要求:(1)尽可能调取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即录音、录像、计算机储存资料等信息载体。
调取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提供复制件,需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内容。
(2)通过拍摄、录音等方式收集和固定相关的证据(包括采用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但不能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3)对取得的视听资料,应保持事实的完整性、真实性,不得进行剪辑、拼接等。
(4)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
(5)录制的原始音像制品可复制并办理公证,封存备查,以免原始音像制品磨损和音像失真、导致证据灭失。
28.电子证据的收集和固定: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收集与固定电子证据。
(1)一般取证。
对电子证据在未经伪饰、修改、破坏等情况下进行的取证:①打印。
直接将有关内容打印在纸张上,再按照提取书证的方法予以保管、固定,并注明打印的时间、数据信息在计算机中的位置(如存放于哪个文件夹中等)和取证人员等内容。
②拷贝。
拷贝之后,应当及时检查拷贝的质量。
在取证同时应取得备份证据,然后将其中备份数据的存储介质封存,由纳税人注明“该数据出自我单位电脑中,未经修改,数据真实”,写明“年、月、日”,盖章封存,稽查人员将封存的电子数据存储介质带回单位保存。
③拍照、摄像。
可按有关要求采用拍照、摄像的方法对其进行提取和固定,也可同时对取证全程进行拍照、摄像。
④公正。
对操作电脑的步骤,电脑型号、打开电脑和进入页面的程序,以及电脑中出现的内容进行复制等全过程进行现场监督,对现场情况进行拍照或录像,由公证人员出具公证书。
(2)特殊取证。
主要指在电子证据被加密、删改、破坏等情况下,由专业技术人员协助进行电子证据收集和固定的活动。
①解密。
找到相应的密码文件后,由专业技术人员选用相应的解除密码口令软件。
解密后,再将对案件有价值的文件,按一般取证方法进行取证。
在解密过程中,可采取录像方式。
②恢复。
使用软件恢复工具,恢复已被修改、破坏的证据,对已被恢复的,再按一般取证方法进行取证。
29***.证人证言(或当事人陈述)的收集与固定应符合的要求:(1)《调查(询问)笔录》应逐项填写清楚以下内容:询问的时间、地点、询问调查人、记录人(录入人)、被询问人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务、住址以及重要在场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职务等。
(2)正文部分采用问答形式。
记录询问内容要真实、准确、详细、具体,不能随意取舍。
(3)稽查人员应就调查了解的事实进行询问,询问措辞应做到意思表达清晰、明确,不要使用暗示或隐喻性的言辞,并应告知不如实提供情况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4)涉及重要事实、情节、数字、日期等问题时,应要求被询问人准确回答,避免含糊。
(5)对证人提供的物证、书证,或询问人提问时出示的证据,都要在记录中反映并记明证据的来源。
(6)《调查(询问)笔录》应用钢笔、毛笔书写或打印。
(7)应由证人本人签章或者押印,证人没有书写能力请人代写、代打印的,由代写、代打印人向本人宣读,本人认为无误的,由本人及代写、代打印人共同签章或者押印。
(8)证人认为证言有遗漏或差错的,应允许其补充或更正。
更改证言的,应当注明更改原因,并在更改处由被询问人押印,但税务机关不退还原件。
(9)采用手书、计算机打印等多种方式固定证据的,均应当有稽查人员、被询问人、陈述人、谈话人签名或者盖章。
(10)证人证言中有证人的签名、盖章(押印)和出具日期,以及证明证人身份的文件。
30***.鉴定结论的收集与固定:鉴定结论应符合以下要求:(1)委托人和委托鉴定的事项,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