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

风景名胜区规划一:名词解释1.景源:能够作为观赏性的景物的资源。

2.景物:具有观赏,科学文化机制的客观存在的物体,是风景名胜构成的基础要素,是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客体。

大体可分为:山,水,植物,动物,空气,光,建筑,其他等8类。

3.景点由若干个相关联的景物所构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

4.景观:可以引起视觉感受的某种现象,或一定区域内具有特征点景象。

是按照美学观点完整结合而构成的景物组合,并被人的各种感官所接受,形成美的感受。

5.景区: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要求而划定的用地范围,包含有较多景物,景观或若干景群,形成相对独立的分区特征。

6.风景名胜区: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7.游人容量:指是在保持景观稳定性,保障游人游赏质量和舒适安全,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单位时间,一定规矩单位内所能容纳的游人数量,是限定某时,某地游人数量的警戒值。

8.设施容量:指一个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在可接受的条件下能够满足的游客最大量。

9.社会容量旅:游地居民对旅游者数量和行为最大的容忍上限。

由于旅游者与接待地居民常在种族、文化、经济、宗教、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故旅游者的出现必然对居民造成一种心理影响。

如果游客数量过多,对当地居民会产生一种心理压力。

随着旅游者的大量涌入,还会造成物价上涨,使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业产生抵触和不满。

10.生态容量:指一定时间内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不致退化或者短时自行恢复的前提下,可以安全承载游人活动量,既能接受的游客数量二:问答题:1.风景名胜资源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其特性是什么?风景名胜资源的本质属性是1.自然属性,在被规划为风景名胜资源之前是一种普通的自然资源。

自然属性是风景名胜资源的最根本属性。

2.社会属性,在被人们欣赏的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加上了人类的劳动和思想,也就变成了风景名胜资源,3.政治属性,风景名胜资源是属于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大部分国家都要通过立法来保护国家的风景名胜资源。

4.经济属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赋予了经济属性,但是还不能完全用经济量来衡量。

特征:1整体有用性,各种要素相互影响,且都有作用。

2. 空间的固定性,在某个地方形成,具有区域性,无法移动。

3.时间的无限性,其中数量,质量和周围的环境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风景名胜资源要得到延续,是建立在人文和自然资源不遭到破坏的前提下。

4.景观的不可复制性,一旦被复制,就失去了其自然和文化背景,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

5.景观的共享性,不仅表现在一定的区域类,在区域外也具有共享性。

6景观的开放性,通过对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行吸收和渗透,具有开放性和运动性。

2.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目前在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现状如何?发展阶段:1.风景名胜区的无序阶段(1949—1977),除了重点地区外,大多数的风景名胜区都没有进入保护范围。

2.风景名胜区的起步阶段(1978—1994)从1982年国务院审定了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至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工作报告》的通知(国办发【1992】50号)的10年期间,建立了国家,省和地方3级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系。

3.风景名胜区发展阶段(1994年以后)受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44个发展到187个。

目前在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现状为1.风景名胜区处于一种周而复始的破坏,恢复,再破坏的恶性循环。

2.各种利益冲突导致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在消失,在减退。

3.资源无偿或者低价使用,导致对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4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对于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纪的管理原则上执行的不够彻底。

3何谓风景名胜的构成的三大要素?我国风景名胜区是如何分类的?三大要素是游赏对象,游览设施和运营管理我国风景名胜区1.按等级特征分类2.按用地规模分类:小型风景区(用地在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21—200km2) 大型风景区(101-500km2)3按景观特征分类;山岳型风景区,峡谷风景区,岩洞风景区,江河风景区,湖泊风景区,海滨风景区,森林风景区,草原风景区,史迹风景区,综合性风景区。

4按结构特征分类:单一型风景区,复合型风景区,综合型风景区5.按布局形式分类:集中性风景区,线型风景区,组团型风景区,发射型风景区,链珠型风景区,星座型风景区。

6按功能设施分类:观光型风景区,游憩型风景区,休闲型风景区,民俗型风景区,生态型风景区,综合型风景区。

4.风景名胜区规划有哪些基本原理?有哪些基本的方法?基本原理:1整体性原则2择优性原则3.动态性原则 4.调控性原则 5.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

基本方法:1.思维方法 2.理论方法 3.研究方法 4.技术方法 5.管理方法6工作方法、功能:1.控制作用 2.优化作用3.协调作用4保障作用、5.从宏观到微观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层次有哪些(类型)?从宏观到微观尅分为8个层次:1.风景发展的战略规划2.风景旅游体系规划3风景区域规划4.风景区规划纲要(审批管理) 5.风景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 6.风景区分区规划7.风景区详细规划(审批管理)8景点管理6.风景名胜区规划成果包括哪些内容?(文本与图件)规划成果包括风景名胜区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4个部分规划文本应该以法例条文的行文形式。

直接叙述规划主要内容的规定性要求,规划图纸应该清晰准确,图文相符,图例一致,应该在明显位置标明图名,图例风玫瑰,规划期限,规划日期。

规划单位及资质图鉴编号等。

规划说明书应该分析现状,论证规划目的和意图,解释和说明规划意图,基础资料汇编应该包括自然景源,人文景源和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旅游发展状况等、7.风景名胜资源调查包括哪些内容?风景名胜资源如何分类?(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风景名胜调查包括风景名胜资源系统,旅游服务系统,居民社会经济系统3部分。

涉及到测量资料,自然和资源条件,人文和经济条件,设施和基础工程条件及土地和其他资料5个工作方面的内容。

风景名胜资源的分类:1自然景观资源,天景,地景,水景,生景。

2.人文景观资源:园景,建筑,史迹,风物。

8.风景资源评价的指标有哪些?(P72)如何对风景名胜资源分级?评价指标有:1.美学评价指标;风景名胜资源的外在美(形态美,色彩美,听觉美,动态美,结构美,功能美,嗅觉美,味觉美等)2科学评价指标;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脆弱性。

3.综合评价指标将景源分为综合,项目,因子3个层次,对风景区或较大景区进行评价时,应该选用综合评价层次指标,对景点和景群进行评价时,宜选用项目评价层次指标,对景物进行评价时,宜选用因子评价指标。

分级:1.特级景源应具有珍贵独特和世界遗产价值和意义,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 2.一级景源应该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和国家代表性作用,在国内外闻名和在国际上具有吸引力、3 二级景源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性,在省内外闻名和在省际具有吸引力。

4三级景源具有一定价值和游线辅助作用,有市县级保护价值和在相关地区具有吸引力、 5.四级景源具有一般价值和构景作用,在本风景区具有一定吸引力。

9.根据《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5年的评选,我国十大名山、五大湖泊、五大沙漠、三大雅丹、四大城区、八大海岸、十大森林分别是什么?十大名山:西藏南迦巴瓦峰、四川贡嘎山、西藏珠穆朗玛峰、云南梅里雪山、安徽黄山、四川仙乃日(稻城三神山)、新疆乔戈里峰、西藏冈仁波齐峰、山东泰山、四川峨眉山五大湖泊:青海湖喀纳斯湖(新疆) 纳木错(西藏) 长白山天池(吉林) 西湖(浙江)五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内蒙古)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新疆)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新疆) 鸣沙山、月牙泉(甘肃) 沙坡头(宁夏)三大雅丹:最瑰丽的岩石雅丹:乌尔禾(新疆) 最神秘的雅丹:白龙堆(新疆) 最壮观的雅丹:三垄沙(新疆)六大城区:厦门鼓浪屿(福建)苏州老城(江苏) 澳门历史城区(澳门) 青岛八大关(山东) 北京什刹海地区北京)八大海岸:亚龙湾(海南三亚)野柳(台湾基隆) 成山头(山东荣成) 东寨港红树林(海南琼山) 昌黎黄金海岸(河北) 维多利亚海湾(香港)崇武海岸(福建惠安)大鹏半岛海滩(广东深圳)十大森林:天山雪岭云杉林(新疆) 蜀南竹海(四川) 长白山红松阔叶混交林(吉林) 尖峰岭热带雨林(海南) 白马雪山高山杜鹃林(云南) 波密岗乡林芝云杉林(西藏)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云南) 轮台胡杨林(新疆) 荔波喀斯特森林(贵州) 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林(黑龙江、内蒙古)10.简述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分析规划的背景?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风景区规划应该应地制宜,突出本风景区的特性。

2应当根据资源特征,环境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以及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统筹兼顾,综合安排。

3严格保持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原有的景观特征和地方特色,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的良性循环,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充实科教审美特征,加强地被和植物的景观培养。

4.充分发挥风景资源的综合潜力,展现风景游览的欣赏主体,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和措施,改善风景区运营的机制,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风景游憩场所。

5.合理权衡风景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权衡风景区的健全发展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工业化倾向,促使风景区有度,有序,有节奏持续发展、规划的背景分析:1.区域;地理区位,经济区位,环境区位,交通区位,与周边诚征,风景区的关系 2.社会经济背景;所在区域的GDP ,旅游业的收入,旅客的增长和构成。

3资源条件;,景观资源,生态资源 4.服务设施条件11.如何确定规划区的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确定规划区的范围;1.原则;风景资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历史文化社会的连续性。

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

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要求:必须有明确的地形标志物为依托,既能在地形上标出,又能在现场立桩标界。

在地形图上标界范围,应是风景区面积的计量依据。

规划阶段的所有面积计量,均应以同精度的地形图的投影面积为准。

确定规划区的性质;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依据风景区的典型景观特征,游览欣赏特点,资源特点,区位因素,以及发展对策,功能选择来确定。

风景区的性质应明确表述风景特征,主要功能,风景区级别等三方面内容。

突出重点,准确精炼。

确定规划区的发展目标;1.内部系统的目标:建立并完善以保护为基础的风景游赏主题的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