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解读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解读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天下西湖三十六,最美西湖在杭州。

为了保护好杭州的西子湖,昨天,“总管”2002年到2020年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上被批准同意上报。

这样,杭州历史上第一个法定意义的“西湖风景区总规”已经浮出水面。

西湖不仅是杭州的西湖、全国的西湖,也是世界的西湖西湖因依傍在杭州城区的西侧而得名,三面环山,一面临城,中涵碧水,风光秀丽,所谓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美,是我国30多处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风景最为绮丽,内涵最为深厚,知名度最高的一处。

【背景】:规划是怎样编成的建国以来,《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1961年由南京工学院编制了《杭州西湖山区规划》;1974年杭州园林局拟定了《杭州西湖风景区现状及规划设想》,尔后,几年进行过多次修改和补充,但没有正式上报审批;1978年由市政府组织人员着手编制《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年正式上报,198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附在《总体规划》的《杭州市园林绿化规划》,其主要内容是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1987年,根据国家建设部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要求,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组织人员并邀请各方面专家学者研讨,经过几年的努力和修改,重新编制了《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了全国风景园林界专家会审并获得较高评价。

但由于按国务院规定,总规中必须明确管理体制问题,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一直不能上报审批。

按照有关人士的说法,至今,法定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还没有经过国务院的审批。

《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年)》修编工作于2000年年初开始。

该规划在1987年编制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统计、汇编并多次讨论、评审和反复修改,历时两年才告完成。

【现状】:景区保护存在三大问题杭州市有关部门认为,在西湖名胜保护区内目前主要存在三大问题:●风景名胜区城市化西湖风景名胜区土地组成基本为七山一水两分田,平坦土地仅占23%左右,而大部分人类活动都在此进行,土地的珍惜性十分明显。

目前,西湖风景区内的人居结构比较复杂,按居住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住在12个行政村、39个农居点中的人口;另一类是居住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城市型公寓或民房住宅中的人口,西湖风景名胜区内有户籍关系的常住人口共计54031人(不包括临时居住人口)。

单位、居住用地占了将进40%的份额,且发展势头有增无减,造成景区人口过度膨胀,景区内民宅、单位建筑过密,景区呈城市化现象十分突出,加上村居建筑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单调,无地域性,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影响了风景区景观的视觉效果,直接损害了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游览活动分布不均衡目前西湖风景名胜区仍有大量景源处于湮没之中,造成游览活动发展不均衡。

一方面是大量游客集中在几个主要景点中,使这些景点在节假日甚至平时都处于超负荷接待状态,严重影响赏景审美,并损害了景区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是价值较高的西湖山区风景资源尚未挖掘利用,不能合理有效地疏散游客,使游人在本风景区游览时间过短,影响了对景区的全面了解。

●资源利用不当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具有多重性。

但目前对这多重性的风景区资源利用存在某些错位现象,如抽取地下水和拦截溪水作为生活、生产用水,将污水就地排放,照成水景受损水源受污染,片面满足交通需求而把停车场、道路盲目引入风景核心景区,都造成了对景观资源的影响和破坏。

【范围】:西湖景区共59平方公里东起松木场、保路转少年宫广场北,经白沙路、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万松岭路、铁治路接四宜路,河坊街、中山中路至鼓楼。

南自鼓楼沿十五奎巷、丁衙巷、太庙巷、中山南路、白马庙巷、市第四人民医院西北面围墙、严官巷、杭州卷烟厂西面围墙、万松岭路、中河高架桥路、馒头山路、规划凤凰山脚路至天花山沿西湖引水渠道连接钱塘江北岸,向西经九溪至留芳岭(不包括之江旅游度假区0.98平方公里范围)。

西自之江旅游度假区北端(留芳岭)、竹杆山、九曲岭、石人岭至美人峰、北高峰、灵峰山至老和山山脊以东。

北自老和山山麓(浙江大学西围墙)转青芝坞路北侧30米,接玉古路、浙大路、曙光路至松木场以南。

总面积为59.04平方公里。

以上范围和1983年省人大确定的修改之处是:新增加白塔起至六和塔沿江绿地;浙大南侧退至青芝路北30米;凤山门外增加馒头山地区;划出之江旅游度假区0.98平方公里。

评述:这样规定既尊重了现状,又保证了风景区的管理要求,建议在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修改时,对西湖风景区的范围作必要的调整。

【分类保护】:景区保护分五个区块西湖风景名胜区既是自然保护区,担负着保护自然,维护和改善杭州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又是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的保护区,通过游览,可以加深对人类历史文化的认识。

西湖的山水构架协调和谐,它的自然美是一份珍贵的财富,要合理保护、适度利用。

规划对景区进行了分类保护。

●自然景观保护区在自然景观保护区范围内,严格强调植被、地形的原生性,严守保护第一,利用第二的原则,范围内只配置必要的步行游览道路和安全防护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他设施进入。

划为自然景观保护区的区域有:宝石山景区:重点保护火山流纹岩地貌及植被,面积为0.71平方公里。

飞来峰景区:重点保护哈斯特地貌及特色植被、水体,面积为0.49平方公里。

九溪景区:重点保护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的特色5山涧景观及冰川地质地貌,面积为3.30平方公里。

云栖、五云山景区:重点保护五云山至灵隐山脊景线琅岭、西湖龙井茶原产区、竹林及色叶植物景观、山岭风光与幽谷景观,面积9万平方公里。

自然景观保护区共计面积13.5平方公里。

●史迹保护区在区域范围内,应严格保护历史遗存,建立保护标志,建立健全科学的记录档案实施统一管理。

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代史迹遗址的整体保护和文物历史保护,搬迁保护区内所有居住人口,严禁增设与历史遗存无关的设施,严禁任何不利于保护的因素进入。

划入历史保护区的有:吴山城市民俗文化保护区,面积为0.37平方公里;凤凰山南宋文化保护区,面积为1.54平方公里;将台山五代、吴越文化保护区,面积为2.12平方公里;灵隐、天竺佛教文化保护区,面积为0.4平方公里;孤山清文化保护区,面积为0.12平方公里;北山历史街区,面积为0.1平方公里;清河坊民俗街区,面积为0.07平方公里;史迹保护区共计面积4.72平方公里。

●风景恢复区将台山、金家山一带,因采石破坏了山体与植被,需进行景观与植被的重点恢复;凤凰山需进行南宋皇城遗址和文物历史环境的恢复;九溪口、四眼井居住建筑杂乱无序,其中违章建设和有碍观瞻的建筑应坚决拆除;金沙港、茅家埠、双峰村一带位于“西湖西进”规划范围,划为风景恢复区,面积为4.8平方公里,要求通过科学规划,拓展西湖水面,建设湿地景观,恢复生态植被,形成良好的植物景观。

●风景游览区为保护风景游览区内的景观资源,保证游览活动的质量,应疏减交通,分级限制机动交通的进入,控制旅游服务设施的配置,冻结并逐步减少区域内的常住人口及建筑总量。

●发展控制区在风景区范围内,上述四类保护区以外的水面与用地,均划为发展控制区。

【景观】:西湖风景区分九大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示了一千多年来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互渗性、包容性,代表了东方文化体系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谐为美的审美情趣。

规划将景区划分为环湖景区、北山景区、吴山景区、植物园景区、灵竺景区、凤凰山景区、钱江景区、五云景区、虎跑龙井景区九大景区。

●环湖景区特级景区,包括西湖环湖路以内绿地、西湖水面、湖中孤山、二堤、三岛及茅家埠、普福岭一带湖西区域和太子湾、南屏山、九曜山等南线范围。

景区总面积14.61平方公里,占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总量的42.75%。

景区内共有各级景点51处,占总量的41.80%,其中特级景点15处,一级景点9处,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髓。

规划措施:规划改善西湖周边生态环境,进一步深化环境保护工程,打通环湖景区,整治湖西地区,扩大西湖水域面积,建成环湖复线,疏解景区交通压力。

●北山景区特级景区,由北山路、保路、憂曙光路围合,包括宝石山、栖霞岭一带,景区范围虽小,但景点、文物与古迹众多。

其中保塔是西湖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景区总面积2.25平方公里,占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总量的3.81%,景区内共有各级景点13处,占景区景点总量的0.66%,其中特级景点3处。

规划要求:在宝石山南坡按照保护历史街区的要求,保护历史环境风貌,山的北坡应严格控制建筑总量。

清理区域内与风景区无关的单位和乱搭乱建,与景观不和谐的建筑,拆迁和疏解居住人口,使其达到合理的密度。

挖掘、开放大批近现代遗迹和名人故居,把西湖北山建成为以名人故居群、中小型画廊、艺术宫及景观咖啡吧、茶吧等休闲设施错落于山间、林中,可游宜憩、成景结合的特级景区。

●吴山景区一级景区,位于万松岭路以北伸入城区的吴山、紫阳山地块,景区面积3.34平方公里,占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总量的5.66%,景区内共有各级景点5处,占景区景点总量的4.10%,其中特级景点1处,一级景点2处。

规划措施:利用吴山历史及地理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挖掘与展示该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把山上、山下、分散闲置的景点很好的缀连起来,使整个景区正成为完美一体的城景结合的景区。

●植物园景区一级景区,北至浙大路,东至曙光路,南沿灵隐里由洪春桥沿金沙溪上至白乐桥村,西至老和山至北高峰山脊。

景区面积3.34平方公里,占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总量的5.66%,景区共有景点6处,占景区景点总量的4.92%,其中特级景点1处,一级景点3处。

规划要求:解决公交线穿越景区的问题,限制“假日通道”的使用。

同时,进一步充实景区观赏游览内容,进一步充实相应的各类设施,建设展览温室和展馆,为游人提供一处亲近自然,并可获得有益知识的“生态天堂”。

●凤凰山景区二级景区,北起万松岭路,转南山路,上南屏山、莲子峰、九曜山山脊至西侧虎跑路,往南达钱江大桥北岸,南界为钱江大桥北岸沿江转西湖引水管线,绕过杭州陶瓷品市场,笤帚湾路、凤凰山脚路,止于万松岭路。

北景区面积5.85平方公里,占西湖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9.91%。

景区内共有各级景点13处,占西湖风景名胜区景点总量的10.66%,其中一级景点6处。

规划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建设南宋皇城遗址公园,组织完整有序的游览空间序列;拆迁和整治凤凰山东侧一带和玉泉山脚南山村过于密集的建筑,搬迁与风景名胜无关的单位,疏散过于密集的常住人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