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调查达州市未来城市规划报告.pdf
调查达州市未来城市规划报告.pdf
储量高达 3.8 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是达州大城市构建和发展的保证。随着天然气资 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愈来愈突出的资源区域 优势将给达州城市建设带来质的飞跃,为达州构建大城市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2010 年:凸显大城市框架
把达州建成川渝鄂陕结合部大城市的思路,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成秦巴地 区经济文化强市的必由之路。
此外,城市工业和仓储设施用地多集中于西外和南外,其居住、工业、仓储设施相互混 杂,达州师范学院落址在莲花湖南端。
二、规划背景
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西部大开发”的深化时期; 成渝经济区日益壮大; 达州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客观需要; 达州市发现了储量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四川省委、省府提出了工业强省的战略决策; 我国进入:“十一五”历史时期;
调查者:何仕国
础设施、城市建设投入方面明显底气不足,市政建设根本跟不上时代步伐,城市整体水平略 显滞后,老百姓戏称为“光灰”城市。而近两年来,通过记者对达州多次近距离的接触,感 触最深的却是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状况更加畅通了,人文景观更加亮丽了,城市功能 更加完善了,城区面积更加拓展了。
随着大规模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达州城市建设已顺势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市 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构建川渝鄂陕结合部大城市”的构想,四川省人民政府已将达州市 作为未来五年内全省 11 个重点建设的大城市。
用地 序号
代码
用地类别名称
面积 比例(%)
(ha) 规划 国标
人均面积 (㎡/人) 规划 国标
备注
居住用地
R
2457 30.85 20~32 27.30 18~28
1R
一类居住用地 R 其中
二类居住用地 R
160 2297
2C
公共设施用地
C??
1028 12.91
11.42
行政办公用地 C1
122
商贸金融用地 C2
调查者:何仕国
映达州自然山水特色和人文景观特色的发展轴。配合多处“景观节点”,在沿江绿带形成大小 不一各有特色的绿化广场,结合防洪堤建设旅游码头,开展水上风光旅游活动,形成既有整 体感,又有节奏感的城市滨河景观风貌。
规划南北干道,形成由机场至行政中心至莲花湖的城市绿化景观轴;由高速公路木瓜铺 出口经火烽山森林公园过州河接南北干道并向西延伸至火车西站,形成一条纵贯城市东西向 的绿化景观轴线。
调查者:何仕国
调查达州市未来城市规划报告
一 四川省达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来源:达州市人民政府 更新:2006‐10‐19 23:37:45
一、现状概括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北与陕西汉中、安康毗邻,南接广安市,东与 重庆市辖万州区、涪陵区接壤,西邻巴中市和南充市,西至成都 395 公里,南到重庆 270 公里。246 3.092.73
1038 13.03 8~15 11.53 7~15
868
48
22
176 2.21
1.96
1014 12.73 8~15 11.27 ≥9
783
≥7
231
24 0.30
0.27
7964
88.49
二 2010 年初显大城市框架 2020 年成现代化城市群
前些年,四川省达州市给记者的印象是“远看象香港,近看是乡场”,人气虽然旺盛,但基
形成“以西城为城市中心,以南城和老城为城市副中心,沿州河发展轴展开”的组团式布 局结构形态。形成“一城五片”的功能分区。
八、道路交通
以将达州市建成秦巴地区的交通枢纽为目标,抓住达州市交通发展优势,完善以铁路、 公路、航空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缩小与省内其他地区间交通发展差距,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当发展私人小汽车,加速道路建设,建立现代化交通管理系统,加 强交通的需求管理。
城市发展将以西城为城市中心,以南城和老城为城市副中心,沿州河发展轴展开,形成 “一城五片”的功能分区。西城是全市政治、商贸、文化、教育科研培训中心,是城市综合 发展区和交通枢纽,将重点建设规划,城市建设用地 25.14 平方公里,居住人口 27 万人; 老成片区合理控制建设密度,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向外疏解老城功能,以传统商业、 居住为主,城市建设用地 8.29 平方公里,居住人口 18 万人;南城是城市的副中心,是居住、 一类工业、对外交通、仓储和商贸等用地,长田——堰坝区,即化工产业区,城市建设用地 31.1 平方公里,居住人口 25 万人。重点建设全市城市干道、区域干线及县际公路网络,形 成“三纵四横两环”格局,加速建设达州城市环线是重中之重,将有效构建达州作为大城市 的基本骨架。大力改善道路交通、给水、供电、燃气和电信设施建设,配套必要的文化、体 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充分挖掘利用文化资源、风景资源和各种环境资源,高标准、高起点建 设文化山水城市,为建设现代化大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四、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确定为: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秦巴地区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川、 渝、鄂、陕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五、城市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确定为 2010 年约 55 万人,2020 年约 90 万人。 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控制在 90 平方米以内。城市建设总用地 2010 年控制在 50 平方公里以内,2020 年控制在 80 平方公里以内。
340
文化娱乐用地 C3
82
其中 体育活动用地 C4
48
医疗卫生用地 C5
70
教育科研用地 C6
279
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C9 87
3M
工业用地
M
1660 20.84 15~25 18.44 10~25
一类工业用地 M1
705
其中 二类工业用地 M2
三类工业用地 M3
955
4W
仓储用地
W
321 4.03
调查者:何仕国
达州市经济增长方式为粗放型,高消耗低产出。直接导致了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新污染; 达州市由中等城市进入大城市的提升阶段。
三、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达州市老城区、北外、南外、西外、魏兴、蒲家、双 龙、东岳、复兴、罗江、河市、盘石、斌郎、石板、君塘、东乡等乡镇,面积约 884 平方公 里。
六、城镇体系规划
结合达州市的社会经济现状及城市化现状水平,确定达州市城镇发展战略为:集中力量 重点发展市中心城区,大力发展各县、市城区,有重点地发展中心镇。统筹城乡发展,逐步 建立起以达州中心城市为核心,二级县(市)域中心城镇为支点,三级重点中心城镇为支撑的 城镇布局合理、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城镇网络体系。
以点轴型沿襄渝铁路和达渝、达陕高速公路为主轴线、以达万铁路、达万高速公路为副 轴线展开。到 2020 年达州市域内形成以达州市区为中心,万源市区、渠县县城、大竹县城、 开江县城为次中心,带动城乡一体发展,最终形成整个市域内的“一纵三横”点轴式城镇空间 发展格局。
七、城市布局
城市空间结构应从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采取“北抑、南拓、西移、东调”的发展战略。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将优先发展西外火车站以西的复兴、双龙等乡镇;重点向南发展火烽 山南端中坝—长田坝以及堰坝以南地区;适当向东向北发展沿州河两岸腹地。
城区城市道路网系统采用方格网与自由式结合的布局结构形式,即:“一环、三纵、四 横”的城市道路主框架。
原国道 210 线在规划区内,随着城市的发展,远期规划为城市道路;规划 210 线改从城 区西侧通过;省道 202 线,从北向南经过城市规划区,规划区全段按城市干道标准规划,兼 城市道路和过境公路双重功能。
达州是农业大市,农副产品十分丰富,是四川重要的粮食、油菜籽、苎麻、柑桔、油橄 榄、生猪等多种商品生产基地。
达州市城市地处大巴山南麓的雷音铺与铁山两平行山系之间的河谷地带。城市沿州河呈 南北向发展,其间有凤凰山、火烽山、大尖子山等山体兀立。因受地形条件、城市用地条件 限制,城市用地呈组团式布局,分别形成了老城、南外、西外、北外、及河市五大片区。
面对记者,达州市规划和建设局的负责人和盘托出了 2006 年 12 月新鲜出炉的《达州市 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让达州市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一下子清晰地呈现出来。
资源优势助推规划实现
建成秦巴地区新的交通枢纽,成为川渝鄂陕结合部大城市区域中心大城市,达州已经具 备基本条件。
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非常便利。达州有 643 万人,在四川省居第 二位,是一个人口大市、人力资源大市。同时达州区位独特,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 在成都、重庆、武汉、西安等特大城市的辐射和影响中,形成了包括达州、广安、南充、巴 中、汉中、安康、十堰、万州、涪陵 9 个地级市在内的秦巴地区,达州正好处于该地区的腹 心地带和中心位置,具有优先接纳特大城市经济辐射、加速发展并传递辐射的优势条件。襄 渝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在此交汇,国道 318 线、210 线纵横全境,高速公路直达成都、 重庆等大城市,河市机场直飞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广州、深圳、成都等地,达州至陕 西界高速公路已经开工,巴中至达州至万州高速公路正在筹建中,渠江水运直通长江,集水、 陆、空于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逐步形成,达州已成为四川的东大门和通江达海的东通道。达 州又是四川省“东出西进”的桥头堡,是秦巴地区物资集散地、商贸中心,是交通枢纽和物 流中心。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GDP 年增速均在 11%以上,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发 展条件好、经济发展预期高、城市化进程快的主要区域之一。而今随着区位、交通优势的不 断凸显,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达州汇集,造就了旺盛人气和无限商机,达 州已成为四川五大二级物流枢纽之一。
该市按照“规划先导、构建框架、组团开发、突出特色”的思路,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 路,以推进环城公路、市区立交桥建设和翠屏山综合开发为纽带,根据“老城重在疏解整容,
调查者:何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