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聚合物改性原理第4章20111206复件
聚合物改性原理第4章20111206复件
y ] m -(CH 2 -CH) n -
CH 2
催化剂:主要采用Ni-Al,辛酸镍-AlEt3或 BuLi。 主要厂商:美国Shell,欧洲Philips,日本旭化成、可乐丽 国内:巴陵石化(岳阳)、燕山石化
(2)SBS的卤化氢加成:增加阻燃性
HCl CH 2 CH CHCH 2 CH 2 CH 2 CHCH 2 Cl
按照嵌段共聚物的分子构造,即链段序列结构的差异,嵌 段共聚物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基本形成: Am-Bn 二嵌段聚合物 Am-Bn-Am或Am-Bn-Cn三嵌段共聚物 (Am-Bn)n多嵌段共聚物 放射型嵌段共聚物 此外,由于合成技术的发展,使得嵌段共聚物在单体的选 择性、嵌段的功能性、嵌段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自由 度。越来越多的具有特殊构造的嵌段共聚物被设计并合成出来。 H一型共聚物以及环形共聚物等,都是近些年才开展的研究。
1. 带端基的齐聚物相互作用:
在缩合反应结果自然生成末端基团,这些低聚体的端基就是所用的 过量的那个单体的端基。末端官能团除了羟基以外,还有胺基、异氰酸 酯基、酰卤基、氯硅烷基,甚至负碳离子。
制备方法:自由基聚合、离子加成聚合、开环聚合;
4.1 嵌段共聚物 聚合物主链上至少具有两种以上单体聚合而成的以末端相 连的长序列组合成的共聚物。即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化学 结构的单体序列以共价键相连而形成的新的聚合物。其中,每 一个序列被称为一个嵌段。由于不同的聚合物链段具有不同的 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嵌段共聚物常常表现出许多均聚高分 子所不具备特殊的、优异的性能。
3. SBS的合成:
(1)单官能团引发剂三步加料法: 反应式见上页 缺点:三次加料带入杂质多,易杀死负碳离子,形成 SD对性能影响大。 (2)双官能团引发剂二步加料法: 反应式见上页 优点:①二次加料,带入杂质少 ②单指向性 缺点:仍易带入杂质。 (3)单官能团引发剂偶合法 优点:①二次加料,杂质少 ②单指向性
高分子材料改性
第四章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贾志欣
2011年12月6日 年 月 日
第4章 嵌段共聚物
共聚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的聚合物。
1、无规共聚物:
ABAABAAABBABBBAABBABBBB
合成方法:自由基聚合、离子加成聚合、开环聚合、逐步增长反应;
2、交替共聚物
(AB)n
4.2 嵌段共聚物的链段序列结构
表1 嵌段共聚物种类及其对应聚合物
嵌段共聚物类型 Am-Bn型 种类
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聚丙烯酸类和聚乙烯吡啶嵌段共聚 物 α-聚烯烃嵌段共聚物 杂原子嵌段共聚物 碳氢链嵌段共聚物 聚丙烯酸类和聚乙烯 吡啶嵌段共聚物 杂链Am-Bn-Am嵌段共聚物
举例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异戊二烯, 苯乙烯-芳烯烃 丙烯酸类,乙烯吡啶 乙烯-丙烯,其他α-烯烃 醚-醚,醚-烯烃,内酯类,硫醚类, 酰胺类与亚胺类,硅氧烷 苯乙烯-二烯类,星状苯乙烯-二烯 类,改性苯乙烯-二烯类,其他芳烯 烃-二烯类 二烯-二烯类,苯乙烯-芳烯烃类, 丙烯酸类,乙烯吡啶 对苯二甲酸烷烃酯类,对苯二甲酸 芳烃酯类,其他酯类 碳酸酯-碳酸酯,碳酸酯-聚砜,碳 酸酯-醚,碳酸酯-酯,碳酸酯-苯乙 烯,酰胺-酰胺,酰胺-烯烃,其他 各种酰胺或酰亚胺,聚氨酯类,硅 氧烷-硅氧烷,硅氧烷-硅芳烃硅氧 烷,硅氧烷-烷醚,硅氧烷-芳醚, 硅氧烷-烯烃,硅氧烷-酯
Li-R-Li+ CH 2
BD
CH
CH
CH 2
Li
CH2
CH
CH
CH 2
R
CH 2
CH
CH
CH 2 Li
Li
CH2
CH CH CH2
CH2
CH CH CH2
CH m-2 2
CH CH CH2 Li
St
Li
CH
CH2
CH2
CH CH CH2
m
CH2
CH Li
St
CH
CH 2
n
CH 2
CH
CH
CH 2
m
常用偶合剂: 二氯二甲基醚 二溴二甲基醚 二溴丁烷 α, α’-二氯对二苯等等。
2. • •
活性阴离子聚合的特点: (1) 增长的活性链稳定,无终止反应(无杂质情 况下),易于控制分子链组成和链长; (2)无均聚物生成; (3)分子量分布窄: Nn Mw 1.0 (4) 杂质影响大,原料纯度要求高。
St
Na
CH
CH 2
CH
CH 2
n
CH 2
CH Na
(红色活性聚合物,在无水、醇、或其它质子给予体时不终止 红色活性聚合物,在无水、 或其它质子给予体时不终止) 红色活性聚合物
CH2 CH2 C CH CH2 (异戊二烯)
CH3
Na CH2
CH CH2
CH2
CH
C CH3
CH CH2 CH CH2 CH CH2 CH CH2 m CH CH2 m n C CH3 C CH3 C CH3 CH2 CH2 CH2
St 交叉引发
St 第三次增长
R CH2
CH
a
CH2
CH CH CH2
b
CH2
CH
a
Li
终止剂CO 2 SBS 或醇
(4) 活性聚合物偶合法
嵌段共聚物也可能自身偶合来改变它们的序列结构。这种方法能用 于比较稳定的“末端基团。
A +
2 A
B + X-R-X
B + X-R-X A
A-R-B
B-R-B A
1. 制备方法:
(1) Szwarc, 1956
+ Na THF
Na
Na
(绿色络合物) 醌型共振杂化结构
CH Na +
CH2
CH2 +
CH Na
CH 2 2
CH
Na
Na
CH
CH 2
CH 2
CH Na
钠和萘溶于四氢呋喃中成均相溶液。在聚合之前,全部钠将外层电子先转移给萘, 变成绿色的萘钠络合物(自由基-阴离子)。 一加入苯乙烯单体,萘自由基阴离子就 将电子转移给苯乙烯,形成苯乙烯自由基阴离子,两自由基阴离子再偶合成苯乙烯双 阴离子,而后从两端阴离子引发苯乙烯聚合。
(4)单官能团引发剂二步混合加料法 丁二烯负碳离子易与丁二烯单体反应,难与苯乙烯反应; 苯乙烯负碳离子也易与丁二烯单体反应,难与苯乙烯反应。 故可第一步加入苯乙烯,反应一半后加入丁二烯,则加入的 丁二烯全部反应后,剩余的另一半苯乙烯才反应完全。 优点:杂质是PS而非SD,对性能影响不大。
4. 星形嵌段共聚物(Star block copolymer, 或 Radial block copolymer)
(2)非对称性星形嵌段共聚物
(A-B)x-n-C-(D)n
制备:不同活性聚合物用多官能团偶联剂偶合。 例:
(A-B)
R
S B
(A-B)
2
R
S B
改进耐热性:(αmS-B)3-C-αmS ,其中αmS-为α-甲基苯 乙烯 低溶液粘度:(S-B)3-C-B 改进粘合性: 引入乙烯基吡啶
5. 三嵌段共聚物ABC:
Am-Bn-Am
(Am-Bn)n
醚-醚,醚-烯烃,醚-酯 酯-酯,酯-烯烃,碳酸酯类 酰胺类 亚胺酯类,聚硅氧烷 交联环氧树脂体系
4.2 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制备
嵌段共聚物的特点是在单一线型聚合物分子中存在着两 种或两种以上结构不同的链段,为了得到具有这种结构的聚 合物,通常可以采用许多常用的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有 活性聚合(包括活性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基团转移、自由 基等)、带官能团的大分子偶联反应和缩聚合等方法,并在 聚合反应过程中控制单体的加入顺序。
(3)其它: SBS的环氧化及与顺丁烯酸酐(盐)反应(改善SBS的耐油 性、与极性物质的相容性、粘接性等); SBS引入-OH、-COOH,以提高SBS的粘合强度; SBS中聚苯乙烯链段的磺化、氯磺化、氯甲基化等(所得 产物具有吸水性能,可用作离子交换树脂及水净化膜)。
4.2.2 活性阳离子加成聚合制备嵌段共聚物 从理论上讲,活性阳离子聚合可以预期得到正离子可聚 合单体的嵌段共聚物,或者通过引发-转移剂技术制备嵌段物, 但实际上成功的例子不多,且结构较为复杂。一个成功的例 子就是活性聚苯乙烯负离子与活性聚四氢呋喃正离子进行交 替终止而得到以下的嵌段共聚物。
4.2.1 活性阴离子聚合法制备嵌段共聚物
活性阴离子聚合是制备结构清楚的嵌段共聚物的最重 要的方法,它是在形成单体A的活性聚合物之后,该大分子 阴离子若能继续定量地引发单体B则将形成链段分布均匀的 Am-Bn二嵌段共聚物:
RӨ+nA → R~~~AAA Ө +mB→ R ~~~(AAA)BBB ~~~ Ө
St
CH
CH 2
n
CH 2
CH
CH
CH 2
m
CH 2
CH n
聚苯乙烯嵌段(S)
聚丁二烯嵌段(B)
聚苯乙烯嵌段(S)
为例) (2)二锂催化剂(以SBS为例) )二锂催化剂( SBS为例
C 6H 5 Li C CH2 CH2 C 6H 5 ( L i- R - L i) C 6H 5 C C 6H 5 Li ( 1 ,1 - 二 苯 乙 烯 + 金 属 锂 )
CH 2
CH n
(SBS三嵌段共聚物)
(3)烷基锂催化剂(单体逐步加成法)(SBS):
RLi+CH2 CH 引发 RCH2 CH Li R CH2 增长 CH a Li
R CH2 丁二烯 交叉引发
CH
a
CH2
CH CH CH2 Li 丁二烯 第二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