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呆滞物料管理办法

呆滞物料管理办法

呆滞物料管理办法
一.目的
1.为减少呆滞物料的产生,严格控制呆滞料根源;
2.为有效推动公司呆滞物料处理,减少库存资金积压及日常物料管理压力;
3.规范呆滞物料控制与处理过程,制定合理的奖罚机制,促进呆滞料
的处理。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呆滞物料的确认和处理;适用于由于技术更改、计划更改、合同执行等情况形成的呆滞物料的处理。

本办法所指的呆滞物料包括外购的物料,半成品和成品。

三.呆滞物料定义
1、呆滞物料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订单变更或市场变化,导致物料呆滞;
2.设计变更,导致物料呆滞;
3.请购、采购失误,导致物料呆滞;
4.客户退货,导致物料呆滞;
5.实施安全库存管理的物料由于市场变化,导致物料呆滞。

2、呆滞物料的确定:
1)凡品质(型号,规格,材质,性能)不合标准,存储过久(6个月以上库龄)等现状已不适用需专项处理;或因技术变更,根据
新产品开发和销售计划等情况综合判断在后续不能按正常使用的
库存物料。

四.呆滞料处理原则:
1、总体原则:以公司利益为本,对客户及供应商负责;所有呆滞
物料的处理必须以保证品质为前提。

2、呆滞物料处理方案:月初统计呆滞物料,组织相关部门评审确
定处理方案;在处理过程中发现生产计划变动会对呆滞料处理造成影响的,则立即变更原处理计划或停止实施。

3、对于所有呆滞物料,各部门提出处理呆滞物料的提案;提案在进行评审并且通
过后,即可对物料进行处理。

五.呆滞物料管理工作:
(一)组织部门:
1.呆滞物料处理由财务部汇总数据,每月初组织会议确认处理办法;
(二)部门职责:
1.技术中心:负责提供呆滞物料变更使用的处理方案;
2.财务部:负责呆滞料处理,各部门产生呆滞金额进行核算、评
估。

3.品保部:负责呆滞料检验及判定工作,并对所有呆滞料转用完
成的检验。

5.采购部:负责呆滞物料进行变卖,退换货等具体实施过程及价
格的议定。

6.销售部:负责对订单变更、退货造成的专用呆滞物料、成品的
处理方案。

7.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呆滞物料产生的预防控制工作,并定
期对制造部门的物料进行盘点、清理工作,同时配合返工返
修工作。

8.储运部、自动化设备生产部仓库、水泥制品生产部:负责提供呆
滞物料清单及库龄分析,并对原材料、成品超期物料的
提报及跟进处理。

六.作业程序
(一)处理的基本流程:
呆滞物料清单--→提出处理意见→提交评审→出具处理报告→处理实施
(二)处理的方式:
内部消耗(替代品利用,设计开发利用,二次加工利用);
外部消耗(客户承担变更损失,原料退回供应商,市场销售,
变成品销售,变卖)
(三)处理的时间:
呆滞料处理分为历史遗留呆滞料与每月新增呆滞料两个部分,每
月或者每季度处理一次。

(四)各相关部门评审项目如下:
1) 技术中心负责评审替代品利用,设计开发使用,二次加工利
用,变成品销售方案的技术可行性与现场装配使用情况。

2) 执行采购部负责评审需退换物料。

3)储运部负责变卖物料的实施方案及费用等。

4)财务部负责评审报废与折价部份的金额确认。

5)销售部负责评审变成品销售,市场销售,客户承担变更损失的方案确认。

6)各生产部负责二次加工利用方案的确认。

(五)处理相关要求:
1)以下情况不追责:新产品开发物料,公司决定备货的物料,
客户变更且已经向客户追偿的物料等非人为失误造成的呆滞料。

2)呆滞金额及处理损失,原则上以公司制造成本为标准,呆滞
处理的废品收入不冲减成本。

3)金额超过10万元的,专案处理。

七.呆滞物料的奖惩
(一)造成呆滞物料的考核。

1.原则上处罚责任人。

呆滞金额超过1万元的,部门经理承担
连带责任;呆滞金额超过10万元的,中心领导承担连带责任。

2.扣罚责任部门比例分摊:若呆滞料产生的责任部门为多个
的,主要责任部门承担70%,次要责任部门承担30%。

以上处罚金额及责任承担比例,按处罚表格式进行逐级审批确定。

3.对于已出处理方案的呆滞物料,责任部门未按规定时间内完
成消化而无充分理由的,拖延第一次罚款100元/次,第二次要200元,第三次400元,第四次800元,依此类推,倍增处罚。

(二).造成实际损失的赔偿,相关责任人按以下比例分段计算进行处罚,处罚最高1万元封顶。

1.奖励方法:
按处理金额的5%奖励给相关部门,多个部门参与奖励的按比例(70%、30%)分配。

八:附件:
1.物料处理方案评审
2.奖惩通知单
物料处理方案评审
注:报批时请附处理情况。

奖惩通知单
奖励/惩
签名:生效日期
罚决定
受奖励/
惩罚人签
字年月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