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寿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oc 12页)我国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杨舸 1,田澎1,叶建华2(1.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上海200030;2.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34)摘要:应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我国寿险需求进行了实证研究。
与已有的研究相比,本文消除了保费收入数据中因统计口径变化带来的影响,建摸时考虑了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而且考查了更长的时间跨度。
研究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寿险业自身的发展是寿险需求增长的根本原因,实际利率和少年儿童赡养(抚养)率对寿险需求也有显著的影响,社会的老龄化、预期通货膨胀率和不断提高的教育水平对寿险需求的作用并不显著。
关键词:寿险需求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平稳时间序列中图分类号:F840.62 JEL: G22, C22 文献标识码:AEmpirical Study on Effect Factors of Life Insurance Demand in ChinaYang Ge1, Tian Peng1, Ye Jian-hua2(1.Antai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Jiao Tong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0;杨舸(1972-),男,贵州贵阳人,讲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风险管理与保险、应用统计与决策分析、金融系统工程。
虚假回归。
本文克服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上述缺点,运用自回归分别滞后模型,对影响我国寿险需求的因素进行分析。
此外,本文使用1982-2002年全国寿险保费收入年度数据,与已有的实证研究相比,所涉及的时间跨度更长。
二、文献回顾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上看,对寿险需求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对寿险需求的理论研究。
这类研究通常在不确定性理论基础上,研究寿险需求动机,从理论上分析人们在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时,风险态度、遗赠动机、通货膨胀、财富等因素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针对寿险需求的实证研究。
这类研究通过实证数据,建立寿险需求与相关影响因素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应用多变量解释影响寿险需求的因素。
寿险需求的理论研究是实证研究的基础,它揭示寿险需求的根本原因。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Yaari在1965年的一篇文章算是较早的文献。
在期望效用理论的范式下,Yaari[4]从理论上研究了保险的需求,尤其是人寿保险的需求。
他的研究表明,由于未来寿命的不确定,人们更倾向于现在消费而不是选择以后消费(也及Fisher所说的“不耐”心理,Yaari 从理论上说明了它的影响。
),保险的作用在于消除了这种寿命不确定带来的影响。
Yaari的研究成为很多寿险需求理论研究的起点。
在他的基础上,Hakansson[5]、Fischer[6])、Karni 和Zilcha[7]进行了扩展。
他们的研究表明,风险资产的存在不会改变人们对保险的需求或消费,人寿保险的需求主要是为了消除由于寿命的不确定带来的收入风险,而不是为了消除资产的风险。
这个结论说明,寿险的作用主要是储蓄和保障,而不是投资。
Lewis[8]则拓宽了研究视角,从被抚养人的角度而不单单从投保人的角度研究寿险需求。
他认为保险的购买不仅仅是出于投保人自己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其被抚养人(如妻子、子女)获得保障的需要,投保人家庭成员的风险偏好也会影响保险需求。
在寿险需求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近半个世纪来对寿险需求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主要对影响寿险需求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在实证研究中分析的影响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可以分成两大类:人口因素和经济及金融因素。
人口因素主要指年龄、期望寿命、教育程度和赡养(抚养)率等与人口结构相关的因素;经济及金融因素主要包括收入、财富和价格水平等与经济有关的因素。
这些因素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尤其是涉及经济及金融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实证研究取得了一些较为一致的结论。
但实证研究中也留下一些相互冲突的结论。
有些因素在某些实证研究中与寿险需求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在另一些研究中这种相关关系并不显著,甚至在有的研究中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这样的矛盾在人口因素中显得突出一些。
例如,Truett和Truett[9]的研究表明教育水平与寿险需求显著正相关,而Browne和Kim[10]则认为教育水平与寿险需求不能确立明确的关系,Duker[11]则指出教育水平与寿险需求负相关。
三、我国寿险需求影响因素的选择在对寿险需求进行实证分析时,首先需要确定影响因素。
受数据量的限制,对我国寿险需求进行实证研究时,选择的因素不宜过多。
参考国内外已有的研究结果,本文将选取以下的因素进行分析。
1.国内生产总值(GDP)理论研究表明,寿险需求与收入密切相关。
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反映一国国民收入的一项宏观指标,自然成为影响寿险需求的重要因素。
大量的实证研究都证实,国内生产总值与寿险需求正相关。
2.赡养(抚养)率人寿保险除了给投保人提供保障外,还能给被抚养人提供保障,因而赡养(抚养)率对寿险需求存在影响。
Lewis[8]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Hammond、Houston和Melander[12],Burnett和Palmer[13]的实证研究也表明他们之间存在相关性。
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以及计划生育的实施,独生子女家庭增加,我国人口逐渐向老龄化发展。
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接近7%,14岁以下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约为23%,按照国际标准,我国的年龄结构已接近老年型1。
我国是一个具有“尊老爱幼”传统的国家,人口的老龄化和独生子女的增加可能会影响寿险需求,本文分别考查了老年赡养(抚养)率和少年儿童赡养(抚养)率对寿险需求的影响。
3.利率人寿保险作为一项金融产品,利率的影响不容忽视。
利率有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之分。
一般我们直接观察到的是名义利率,但名义利率对寿险需求的影响不确定(卓志,2001)。
一般经济理论认为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影响寿险需求2。
4.预期通货膨胀率人寿保险一般都具有长期性,未来的通货膨胀将侵蚀保单的价值,使人寿保险的吸引力下降。
因此,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寿险需求负相关。
Babbel[14]、Browne和Kim[10]的实证结1国际标准通常认为,0-14岁少年儿童比重在30%以下,65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于7%,其年龄结构类型为老年型。
2我们也考查了名义利率的影响,在考查的模型中,名义利率的回归系数都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故本文的模型中最终选择真实利率。
果证实了这一点。
5.教育水平教育水平对寿险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较高的教育水平延缓了个人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时间;另外,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其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同时这类人群厌恶风险的程度也相对较高,因而教育水平的高低与寿险需求正相关。
Browne和Kim[10]的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一结论。
四、实证研究1.样本数据本文中寿险保费收入系寿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健康险三者总和。
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保险年鉴》和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保监会网站。
我们收集整理了全国1982-2002年寿险保费收入年度数据(见表1)。
表1 1982-2002年我国寿险业保费收入(单位:亿元)时间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19911992保费0.01590.10.754.1611.3325.0037.5046.0059.9782.7143.53时间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20012002保费196.73202.79196.47301.73633.64767.40872.10997.471423.962274.84需要说明的是,1994年我国保费收入统计口径发生了改变,储金收入不再记入保费收入。
储金性业务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办的一项以储金利息代替保费的业务,保险期满,投保人可以领回保险储金。
这类业务最初主要在财产险中开办,后来在一些短期人身险中也有(如人身意外伤害满期还本险)。
为了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对这类短期人身险,储金收入应该从总保费收入中剔除。
此外,由于有些统计年鉴中资料不完整(如1997年前《中国统计年鉴》只有中国人保一家的统计资料),而且有的统计资料存在数据错误(其中主要是计量单位的错误),本文参考了多个统计年鉴和网站的数据。
除了保费收入数据,本文中赡养(抚养)率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其余数据出自《中国金融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
真实利率为当年名义利率减当年通货膨胀率。
当年通货膨胀率用当年城镇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计算。
名义利率选择银行一年期整存整取利率,在调息的年份,利率按时间取加权平均。
预期通货膨胀率采用过去四年平均通货膨胀率。
教育水平用全国平均每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
2.数据平稳性分析宏观经济中的大多数时间序列,一般都具有明显的趋势特征,我们对这些具有趋势特征的宏观经济变量取自然对数以消除它们的长期趋势。
另外,在对时间序列运用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前,应该考虑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只有平稳的时间序列数据,才能进行回归分析,否则可能导致虚假的结果,从而产生虚假回归。
为此,采用扩展的Dickey-Fuller检验(ADF)对经济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其结果见表2。
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变量ADF检验检验类型(c,t,q)临界值lnLP -5.23 (c,t,1)-4.53***(1%)lnGDP -2.32 (c,t,1)-3.26*(10%)dlnGDP -2.67 (c,0,3) -2.65* RIR -3.38 (0,0,1) -2.70*** AI -2.69 (c,0,1) -2.66* lnEDU -1.24 (c,t,1) -3.26* dlnEDU -2.59 (0,0,0) -1.96** DRC -3.81 (0,0,0) -3.66** DRE -2.13 (c,t,1) -3.28* dDRE -4.64 (0,0,0) -2.71***说明:1.表中各个变量的含义如下:LP 表示寿险保费收入;GDP 表示国内生产总值;RIR 表示去除通货膨胀率后的真实利率;AI 表示预期通货膨胀率;EDU 表示教育水平;DRC 表示少年儿童赡养(抚养)率;DRE 表示老年赡养(抚养)率;ln 表示对变量取自然对数,d 表示对变量的一阶差分。
2.检验类型中的c 、t 、q 分别表示带有常数项、趋势项和滞后阶数,其中滞后阶数根据Akaike 准则来确定。
3.临界值代表在不同的显著性水平下,当ADF 大于临界值时,相应的变量序列有单位根。
4.*、**、***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