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问题
一、名词概念
侵犯、敌对性侵犯、工具性侵犯、生本能、死本能、敌意、去抑制、突生规范论、去个体化、去人性化
二、填空题
1、社会心理学家对构成侵犯倾向的基础因素感兴趣认为构成侵犯概念的三个要素是()()()。
伤害行动、伤害意图、社会评价
2、社会心理学将侵犯分为两种类型,即()和()。
敌对性侵犯、工具性侵犯
3、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侵犯本能论倾向的经典理论主要有()和()
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论、洛伦茨的习性论
4、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我们生存的社会背景也能解释侵犯行为。
社会侵犯论主要有两种,即()和()。
挫折——侵犯假设、侵犯的社会学习论
5、挫折—侵犯理论最初是由心理学家()等人于1939年提出的。
他们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的”。
多拉德
6、著名社会心理学家()1978年以其有影响的“武器效应”研究为根据,进一步修正了挫折—侵犯理论。
伯克威茨
7、社会心理学家特别关注的三种具体侵犯形式,即()、()和()
家庭暴力、性侵犯、恐怖主义
8、()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模型,通向()有助于解释某些人是如何而且为什么会最终作出恐怖主义的暴行。
穆哈德姆、恐怖主义的阶梯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敌对性侵犯?工具性侵犯?敌对性侵犯与工具性侵犯的区别?
2、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论是如何解释侵犯行为?
3、洛伦茨的习性学观点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论对于侵犯的解释有和不同?
4、挫折——侵犯假设和侵犯的社会学习论是如何解释侵犯行为?
5、为什么有些人在某种情境下会比其他人更有侵犯性?
6、简述人格与侵犯的关系。
7、为什么酒精会增加侵犯行为呢?
8、环境因素如何增加个人侵犯行为的可能性?
9、人们为何有时会违反反对侵犯的社会规范,作出侵犯行为?
10、你认为通过什么途径可以降低侵犯行为?
四、案例分析题
1、案例(去个性化)球场上的骚乱?
2、暴行(去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