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再生水系统管网详细规划第一章综述1.1 项目概述1.2 规划区域解读第二章水系统现状2.1 供水系统分析2.2 排水系统分析2.3 水环境质量现状及目标第三章再生水处理设施现状3.1 城市污水再生处理设施及管网3.2 分散污水再生处理设施3.3 分散式河流水体水质改善设施第四章再生水系统潜在用户调研4.1 现状工业用水大户综述4.2 工业再生水潜在用户调研与分析4.3 企业污水再生回用典型案例4.4 工业用地规划布局分析4.5 城市杂用水潜在用户调研与分析4.6 生态用水潜在用户调研与分析4.7 地下水回灌的可行性分析4.8 回用于水源水的可行性分析第五章政策、规划和经验评述5.1 相关政策评述5.2 相关规划评述5.3 经验借鉴第六章再生水需求预测与厂站复核6.1 工业再生水需求量预测6.2 城市杂用水再生水用水量预测6.3 生态用水需水量预测6.4 宝安区再生水需求量预测综述6.5 再生水需求预测复核6.6 再生水厂站规模调校第七章水质与工艺7.1 相关再生水水质标准综述7.2 再生水水质标准与污水处理厂水质对比分析7.3 常用再生水处理工艺分析7.4 再生水常用处理工艺经济参数分析第八章再生水供水模式分析论证8.1 再生水管网供水可行模式分析8.2 供水模式论证8.3 现阶段生态补水水质目标与处理工艺8.4 宝安再生水水厂处理工艺推荐8.5 再生水水厂投资控制第九章再生水供水管网设计与优化9.1 管网设计的基本参数9.2 管网设计的基本原则9.3 燕川市政再生水管网设计9.4 沙井市政再生水管网设计9.5 福永市政再生水管网设计9.6 固戍市政再生水管网设计9.7 市政再生水管网设计9.8 观澜市政再生水管网设计9.9 石岩市政再生水管网设计9.10 市政再生水管网统计分析9.11 河道补水再生水管网设计9.12 管线综合协调第十章再生水管网建设规划指引及再生水安全保障10.1 再生水管网及附属设施建设规划指引10.2 再生水供水安全保障10.3 再生水管网管材选择第十一章再生水管网近期建设和投资效益分析11.1 市政再生水管网近期建设和投资分析11.2 生态补水再生水管网近期实施和投资分析11.3 实施效益展望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12.1 规划实施策略12.2 政策保障措施第一章综述1.1 项目概述1.1.1 项目背景2009 年,宝安区委、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实现生产总值2223 亿元,同比增长12.1%;税收总额356 亿元,增长9.3%;人均生产总值6.29 万元,增长10.5%;人均可支配收入2.72 万元,增长9%;万元生产总值电耗、水耗分别下降5%和8.8%。
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2010 年7 月1 日,宝安区迎来了特区外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
区委、区政府提出深入开展国家生态区创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市容环境;强化生态优先理念,实施治污保洁工程;加快茅洲河综合整治,逐步将新圳、西乡河整治为“不黑不臭”的景观河。
参考相关标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要求城市污水处理率≥70%,再生水利用率≥30%,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与生态园林城市的相关要求相比,宝安区现阶段仍有不小差距。
相比其他区域,宝安属于水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严重的片区。
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并改善水生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再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近年来已组织开展多项相关规划研究,基本确定再生水厂站的布局和规模;但已编制的规划研究深度尚不能有效指导再生水管网的规划、建设。
为抓住特区一体化建设机遇,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宝安区再生水管网,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宝安管理局委托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宝安区再生水系统管网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宝安区建设再生水管网,逐步实现“分质供水”,是发展循环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生态城市”、“文明城市”的必然要求。
借助特区一体化的机遇,建设再生水管网恰逢其时。
(1)宝安区城市发展、生态城市建设客观要求开展再生水系统建设宝安区全面开展城市再生水回用,可替代优质水资源,有效减少水资源需求,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可提供大量环境景观用水,恢复水循环,重建水生态和水环境;可进一步减少进入自然水体的污染物量,改善水体水质;可改善水环境,为下阶段塑造亲水空间、水体景观,发展城市水文化提供契机。
(2)宝安区用水量增长快,水资源压力大,需建设再生水系统缓解供需矛盾2008 年金融危机前,宝安用水单调增长,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0%。
2009 年宝安区用水量达6.7987 亿立方米(《市水资源公报2009》);与此相对,宝安本地可供水资源仅0.91 亿立方米(保证率P=97%)。
本地水资源严重不足,依赖外部原水程度逐年提高,长此以往,水资源将难以为继。
(3)茅洲河、观澜河等河流综合整治工作正在推进,急需再生水用作生态补水茅洲河、观澜河、西部滨海区域直接入海河流为雨源型河流,本底差,干支流基本没有自净能力,河道综合治理需要贯彻“生态补水”的策略,利用再生水维持河流的基本生态环境功能。
(4)法定图则编制正全面推进,急需编制区级管网规划进行衔接、统筹与指导随着《市再生水布局规划》、《市宝安区再生水利用工程规划》等规划的相继编制完成,宝安区再生水设施布局已相对稳定,但还缺乏与之配套的再生水管网规划。
目前法定图则全覆盖工作正在全面推进;亟待编制再生水管网详细规划衔接、统筹与指导法定图则等各级城市规划。
(5)宝安区工业再生水潜在用户集中,再生水系统管网建设可行性度高宝安区工业用地分布集中,已形成“一片、六基地”的工业布局空间结构;工业用水大户用水总量占宝安区总用水量的40%以上,为局部建设再生水系统管网,形成“分质供水系统”提供了较高的可行性。
(6)宝安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正在推进,为再生水系统建设提供契机宝安区近年来加快排水设施建设步伐,除建成观澜污水处理厂、固戍、沙井、污水厂;新开工建设福永,燕川(不含光明、公明)两座污水处理厂外;还续建污水厂二期并开展观澜污水处理厂二期的前期工作。
各污水厂高标准建设,均预留了充足的深度处理用地,为再生水设施建设提供了契机。
(7)特区外道路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为再生水管网敷设创造了条件2010 年7 月1 日,特区正式扩容。
根据市交通运输委的方案,今后特区外的道路建设标准将按特区标准建设,力争用5~10 年时间建成符合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要求的多种交通模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
宝安区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的高标准、大规模建设为再生水管网敷设创造了条件。
1.1.2 项目目的编制《宝安区再生水系统管网详细规划》,应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以详细规划的深度复核再生水设施、落实再生水用户、规划和优化再生水管网。
通过该规划的编制,衔接相关城市和市政专项规划,指导全区再生水管网的规划建设,科学、有序推进宝安区分质供水工作,增加水资源、缓解供需矛盾;提供生态补水、改善水生态;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改善水环境;确保宝安区水资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1.3 规划围和规划年限项目规划围为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宝安分局的管理围,包括松岗、沙井、福永、石岩、西乡、新安、大浪、观澜、、民治10 个街道办。
在编制的过程中,项目组视规划需要扩展研究围,纳入临近区域(如光明新区)的再生水设施及管网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规划基准年:2009 年规划年限:水量预测数据与2020 年城市规划相匹配;管网设计预留弹性,力争满足2030 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需要。
图1-1 规划围示意图1.1.4 项目主要容根据《宝安区再生水系统管网详细规划》招投标文件的相关要求,规划应全面研究再生水系统,重点完成再生水管网的设计和优化工作,落实到城市干路、次干路、重要支路,达到详细规划深度。
主要规划容包括以下四部分:一、基础研究1) 河流水系现状、给排水设施现状与规划2) 再生水系统现状3) 水资源现状及综合评价4) 相关规划和政策解析、国外经验借鉴二、设施复核调校5) 再生水潜在用户调研6) 再生水需求量预测7) 再生水处理设施规模复核与调整三、管网规划8) 法定图则及专项规划路网整理与分析9) 再生水供水模式分析论证(统一供水模式、分质分压供水模式)10)再生水管网规划与平差优化11)再生水管网及附属设施设计建设指引12)再生水管网风险防和安全保障措施制定四、规划实施与保障13)近期实施规划14)再生水价格及投资效益分析15)规划实施策略16)规划保障措施1.1.5 项目技术路线图1-2 规划技术路线图1.1.6 项目主要依据和参考资料主要依据1 《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报批稿,2010.9)2 《市西部高新组团分区规划(2005-2020)》3 《市西部工业组团分区规划(2005-2020)》4 《市宝安中心组团分区规划(2005-2020)》5 《市中部综合组团分区规划(2005-2020)》6 《水战略》7 《市污水系统布局规划(2002-2020)》8 《市给水系统布局规划修编(2006-2020)》9 《市再生水系统布局规划及海水利用研究》10 《市节约用水规划2005-2020》(报批稿)11 《市工业布局研究与规划》12 《市蓝线规划》13 《经济特区饮用水源保护条例(修正)》14 《经济特区水资源管理条例》15 《市节约用水条例》16 《市建设项目用水节水管理办法》17 《中华人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9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GB50335-2002)2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 18921-2002)2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2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23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24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GB50282-98)25 《室外给水设计规》(GB50013-2006)26 《优质饮用水工程技术规划》(SJG 16-2007)27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28 《市再生水、雨水利用水质规》(SZJG 32-2010)29 国家、省、市的法律、法规、标准等参考资料30 《市宝安区污水处理系统规划研究》31 《市宝安区污水回用系统规划》32 《市宝安区中水回用工程规划(2007-2020)》33 《茅洲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34 《观澜河干流污染治理工程初步设计》35 《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36 宝安区已批、在编法定图则等1.2 规划区域解读1.2.1 宝安自然概况宝安置县建制,迄今已有1600 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