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基础落实】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北风吹,雁南飞”,决定这两种生命现象的限制因子分别是()A .阳光、温度B.温度、光强C.日照长度、光质 D •温度、日照长度2.以下可称为生态系统的是()A •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 •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 .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 .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 .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4.下列是池塘中一些常见的生物,其食物链顺序正确的是()①鱼类②藻类③水生甲虫④池边杂食动物⑤水蚤A .④T①T②T③T⑤B .②T⑤T③T①T④C .③T②T①T⑤T④D .②T⑤T④T③T①5.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 .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 .食物链的环节数量是无限的C. 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 .分解者均为最高营养级6.能够把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CO2,并释放到无机环境中的生物是()A .生产者B .消费者C.分解者D .以上都是[能力提升】7.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B .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一一绿色植物D .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在阳光明媚、水草丰茂的鄂尔多斯草原上,生活着牛、羊、鹿、狼、兔、鼠,还有秃鹫、苍鹰、蜣螂、细菌、真菌等,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②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组成了 3个种群③它们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④它们中的蜣螂、腐生菌是分解者A.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9•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 .②B.②③ C.③④ D .②⑤10.如图为长期停留在太空站的太空人获得所需物质的模式图。
其中生物X和Y分别表示( )星色植物一细歯,一蛇i f,螳螂一黄苹”、丨(1)图解表示一个_______ 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
阳光是它的___________ 。
(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__ 。
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___⑶蛇占有 _________ 条食物链,占有的营养级有 _________ 。
(4)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___________ ,原因是[实验拓展】12.某小组发现大麦田中长有许多狗尾草,还活动着食草昆虫、青蛙、蜘蛛和蛇等动物。
研究中发现,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种植大麦和狗尾草,它们都生长良好。
如果把二者的种子混匀后播种,则大麦正常生长,而狗尾草生长得明显矮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生态系统中占优势地位的生物是_________ ,它与狗尾草的关系为 _________ 。
⑵该农田中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称为_____________ ,根据材料所述,写出可能的食物网。
(3)对于二者混种后,大麦正常生长,而狗尾草生长明显矮小的现象,有同学设想是大麦的根部分泌物抑制了狗尾草的生长。
试根据下列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补充实验步骤,探究大麦与狗尾草之间是否存在这种关系。
一、材料用具:狗尾草幼苗、大麦幼苗、完全培养液、实验容器等。
二、方法步骤:①将大麦幼苗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实验容器、光照、空气等外界条件符合要求。
②把长势相同的狗尾草幼苗分为A、B两组,每组各20株。
③A组用完全培养液培养, B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两组培养液等量,实验容器、空气、光照等外界条件符合要求。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同学们要得出“大麦的根部某些分泌物会抑制狗尾草的生长”这一结论,应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出现这一实验现象的可能原因除了同学们的假设外,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A •生产者、消费者B •生产者、分解者 C.分解者、生产者 D .消费者、分解者11•请据图回答: 阳光C. H、0、N等还可能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答案1. D [影响开花的主要因素是阳光和温度,显然四月桃花开”的限制因子是温度,因为同一地区的光节律相同。
鸟类迁徙主要由日照长度变化所引起,鸟类在不同年份迁离和到达某地时间都不会相差几日,如此严格的迁飞节律是任何其他因素如温度变化、食物的丰缺等都不能解释的。
]2. B分析如下:只有选项 B含有生态系统的两大部分,而其他三个选项只含有生物。
3. C [除生产者、初级消费者营养级固定以外,其他消费者的营养级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A、B错;并不是所有细菌都为分解者,寄生细菌为消费者,腐生细菌为分解者,故 D 错。
]4. B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藻类作为池塘的生产者,处于食物链的开始,是第一营养级。
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如下食物关系:藻类T水蚤T水生甲虫T鱼类T池边杂食动物,这样便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5. C [由于动物的食性不同,一种动物可以有多种不同种类的食物,所以生态系统各种生物间形成复杂的食物网。
由于能量沿营养级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当这些能量不能满足最高营养级的大型肉食性动物代谢需要时,这个营养级就不存在了。
在食物网中,分解者不占营养级。
]6. D [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作为生物都能把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形成CO2 ,并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把有机物分解成 CO2 ”是哪种生物,不能一看能分解有机物”就想到分解者,造成思维定势。
]7. D [该食物网含有7条食物链。
多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该食物网中有且仅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 D [牛、羊、鹿是消费者,蜣螂、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与真菌等是分解者,此外还包括了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等非生物成分,即它们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的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它们中的牛、羊、鹿分别是三种动物的总称,每一种动物会涉及到很多具体种群,因而不能把它们中的牛、羊、鹿仅看作是 3个种群;它们中的动物只是其中一类生物,并不包括该环境中的所有生物,与群落概念不符。
]9. A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为分解者,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铁细菌等)是自养型生物为生产者,有些营寄生生活的细菌,为消费者,所以①错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故②正确;植食性昆虫中的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消费者,故③错误;蜣螂、蚯蚓等动物营腐生生活是分解者,故④错误;消费者、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所以异养生物并不都是消费者。
]10. B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为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提供食物。
而太空人产生的废物要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处理掉。
]11. (1)生态系统能源⑵绿色植食性昆虫蛇⑶两第四和第五营养级⑷增多黄雀由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变成了单纯的第三营养级,减少了能量消耗解析 (1)图中有阳光和无机环境中的 C、H、0、N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绿色植食性昆虫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变成有机物,是生产者。
蝉、螳螂、黄雀、蛇是直接或间接地依赖绿色植食性昆虫而生存的动物,是消费者。
细菌能分解动植食性昆虫尸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回到无机环境中去,是分解者。
所以图解表示了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之间的关系,阳光是它的能源。
(2)图中绿色植食性昆虫是生产者,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绿色植食性昆虫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因此,绿色植食性昆虫所含的能量最多。
能量沿食物链或食物网各营养级的流动过程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蛇所含能量最少。
(3)在这个简单的食物网中有两条食物链:绿色植食性昆虫T蝉T黄雀T蛇;绿色植食性昆虫T蝉T螳螂T黄雀T蛇。
其中蛇分别占有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4)如果螳螂全部迁走,则蝉的能量直接流向黄雀,黄雀由原来占有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变成了只占有第三营养级,减少了能量消耗,故黄雀数量将会增加。
12.(1)大麦竞争 (2)生物群落尹草昆虫(3)③用培养过大麦幼苗的完全培养液培养④A、B两组狗尾草幼苗的生长情况B组狗尾草幼苗比 A组狗尾草幼苗长势差(或B组狗尾草幼苗生长状况不良)培养过大麦幼苗的完全培养液中缺乏狗尾草幼苗生长所必需的某些矿质元素解析(1)相同条件下将二者混种后,大麦能正常生长而狗尾草明显处于劣势,故优势种为大麦。
(2)上述过程中只包括生物,而且是所有生物,应称之为生物群落,青蛙以食草昆虫、蜘蛛为食,而蛇以青蛙为食,同时食草昆虫以大麦、狗尾草为食。
(3)由于是观察狗尾草与大麦之间的关系,大麦会抑制狗尾草的生长,是根部分泌的物质所致,所以应用对照实验,一组加入培养过大麦幼苗的完全培养液,一组不加而用完全培养液,对比观察。
由于是一个探究实验会有多种结果,其中一种情况就是与假设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