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期末试题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期末试题

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B.哲学是人们对于具体领域的根本观点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正确的概括和总结2.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

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

这是因为()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转化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决定3.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4.“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王充)与“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这两个观点,体现了对问题的不同回答。

()A.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关系B.运动和物质的关系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5.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②一元论和二元论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A.①②B.①C.①②④D.②③④7.网络是当今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网络语言在社会上大行其道。

如今,“大虾”、“网虫”、“伊妹儿”等新名词频频出现在男女老少口中。

许多老师反映,有不少学生把网络语言照搬到作文和日记中,如“PF(佩服)”"7456(气死我了)”等,让人看不懂。

网络新名词的出现体现的哲理是()A.思维决定存在B.物质依赖于意识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8.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上述材料反映了()A.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B. 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必然的C. 一事物与周围的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D. 联系具有客观性、不变性9. 2012年清明节期间,更多的人选择一种新的祭祖方式——网上祭祖。

网上祭祖这种方式既节省时间又经济环保,尤其是为许多远在异乡的游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下面对这种祭祖方式看法正确的是()①网上祭祖是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②网上祭祖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③网上祭祖作为新出现的事物要被大众接受需要一个过程④网上祭祖发展的速度慢,不可能成为新事物A. ①③B. ②③C. ①②D. ①④10.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

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做出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①认识正确与否没有一定的衡量标准②认识具有无限性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④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相比,最大不同在于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富民强”,“十二五”规划则强调“民富国强”。

从追求“国富民强”到追求“民富国强”的转变从哲学上看属于()A.人们根据需要创造新的联系B.对发展规律的改造C.质变基础上的量变D.量变基础上的飞跃12.“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辈新人换旧人。

”与本句话反映的哲理相同的诗句是()A.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方出一拦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C.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D.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3.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些人摄碘过量,危害健康。

2011年9月29日卫生部发布了《食用盐碘含量》标准,从2012年3月15日起,食盐碘含量将不再“一刀切”,各地可以根据当地人群实际碘营养水平,在规定范围内浮动添加。

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①真理是客观的、无条件的②做事情要突出重点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④看问题要力求全面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2011年12月16日,菲律宾遭受热带风暴“天鹰”袭击,损失巨大。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已经决定,向菲方提供价值44万比索(约1万美元)的紧急救灾援助。

有人认为,近年来,菲律宾不断在南海问题上挑起争端,中国不应援助。

这种观点()A.只见统一,不见对立B.只见对立,不见统一C.没有看到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D.没有看到矛盾就是斗争性15.2012年,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特别是出口型的制造行业面临很大的困难。

但是由于我国宏观措施得力,经济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优势依然存在,长期稳定增长趋势不会改变。

这一分析体现的最恰当的哲理是()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关系C.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D.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16.2012年两会召开期间,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如何治理交通拥堵,其实,堵车现象并非只存在于个别国家,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对策,德国消除“高峰”时段,以色列让自行车取代汽车,西班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

这种现象说明()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发展的环节②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规律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7.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主要表现为经济、科技等“硬实力”,但文化“软实力”在其中的意义也不容忽视,必须是“软”“硬”兼备、刚柔相济。

这说明()A.要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B.要坚持物质和意识的统一C.要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D.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8.下列观点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的是()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人定胜天”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存在即被感知”D.“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与“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19.下列对辩证否定的理解,错误的是()A.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C.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D.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20.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完全同步。

这说明()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总是起促进作用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完全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1.日本作家芥川曾说:“在百米赛跑中,九十九步是一半,另一步是一半,这是一个超数学问题。

”这启示我们()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④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质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2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非常关注食品添加剂问题。

其实,只要在一定量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不会出现问题的。

这表明()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客观规律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③价值判断应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客观依据④矛盾双方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23.“老人跌倒,扶不扶?”某调查显示,44%的网友选择“不搀扶”,38%的网友选择“不好说”,18%的网友表示“会搀扶”。

一位网友说:“以前觉得自己一定会扶,因为过不了良心关;现在肯定不会扶,因为过不了责任关。

”材料表明()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没有客观标准④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A.①②B.③④ C.②③ D.①④24. 某校学生自发组成的“爱心社”提出:“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什么;不要问国家能为自己做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

”这表明()①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有一定的客观条件②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③衡量人生价值主要看一个人的自我价值④应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5货币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是()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 矛盾具有普遍性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26.(8分)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有一句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

有一次.别人问他:“贝克莱先生,假设您站在悬崖边上,闭上您的眼睛,您敢纵身一跃吗?”贝克莱先生哑口无言。

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的主要观点是“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1)贝克莱、王夫之两个人的观点分属于什么哲学基本派别?(2分)(2)这两种哲学基本派别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6分)27.(8分)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在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下,人们开始认识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特剐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现在环保意识已深入人心,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物质与意识关系的道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8分)28.(8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请运用“实践是认识基础”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想的提出和发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什么?(8分)29.下面表格中左半部分,是一位同学对“怎样学习才能事半功倍”的见解摘录。

蕴涵一定的哲学道理。

请你也从哲学层面讨论这一问题,按照范例,在表格右侧写出相应30.(14分)2012年是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雷锋出生在旧社会一个穷苦农民家庭,7岁沦为孤儿,然而他没有在逆境中沉沦。

解放后,他先后加入少先队、共青团,并成为一名军人和共产党员。

他从事的是拖拉机手、推土机手、汽车驾驶员等普通而平凡的工作,但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省吃俭用捐助受灾群众;利用休息时间到车站扶老携幼;出差时,为旅客端茶送水,打扫卫生,他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终于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谈谈材料中雷锋的成长足迹对你有何启示?(8分)材料二:雷锋精神并不遥远,雷锋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今天,社会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最美妈妈”“最美护士”“最美的哥”“最美交警”温暖着整个世界,李素丽、丛飞、郭明义等一大批雷锋式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雷锋精神正在不断发扬光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