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概述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
新知学习
趣味心理测试
趣味心理测试:
假如有一天山洪暴发,地球上的所有动物即将毁灭,而此时你有一艘诺亚方舟,每次你可以带走一种动物,你带走动物的顺序决定了他们的安全性程度,越早带走的表示动物越安全,你会如何抉择?动物的种类有马、牛、羊、老虎、孔雀。
教师阐述游戏规则:
1.凭自己的第一印象选择,不要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
6)心理课=游戏课
2.为什么我们要上心理课?
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在组内展开讨论,组长对讨论结果进行记录并总结汇报。
通过学生的分享和教师的补充解释来逐渐帮助学生消除对心理学、心理健康乃至心理问题的错误认知
活动三
教师列举中职生身边的典型的心理问题个案以此来说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开设课程的必要性。
1.“烧相片的女孩儿”;
2.教师对部分同学的选择进行心理学解析。
学生根据规则进行排序
投射测验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个体的内心世界,并且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活动二
什么是心理学?
七嘴八舌话心理?
1.你认为什么是心理课?
错误认知:
1)心理问题=心理疾病
2)心理老师=算命师
3)心理老师=催眠师
4)心理健康不需上心理课
5)心理老师=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医生
2.“跳楼男孩儿”
3.“冲动、偏激男孩儿”
……
活动四
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区分
举例说明中职生心理健康判别标准:
1.常识判别标准:
2.正常、异常心理三原则:
1)心理活动内在一致性
2)人格相对稳定性
3)主观和客观统一性
3.中职生心理健康标准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并进行相应的记录;
能够用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
学生在组内分交流自己常用的心理健调适方法,组长进行汇报展示
活动六
总结评价
1.教师点评
2.学生互评
3.自我评价
1.听教师点评
2.进行互评
3.进行自评
引导学生用“本节课我印象最深的内容是……”,“本节课我最感兴趣的内容是……”,“本节课我学会了……”的句式来概括、梳理学习收获
作业布置
写自己的活动感受
教学
教学难点
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区分
教学方法
活动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曾经在一次课前,一位同学的问句引发了我的思考: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学这门课呢?学了有什么作用呢?初中的时候我们虽然也有开这门课但没有授课的教师,心理课也成为了我们的自习课。
听教师介绍
学情分析:
该课题的授课对象为17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均没有上课心理健康课,所以心理健康知识比较缺乏,但是同学前两次课题的学习已和学生建立了较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形成了较为严密的课堂管理氛围和较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学生对心理健康课有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心理学、心理健康概念等;
2.能说出心理健康的标志
3.能结合“三原则”区分正常和异常心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举例、视频欣赏、小组谈论等形式构建开放式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 标
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逐步树立心理健康观
教学重点
常见对心理学的误解、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区别
板书
正常和异常心理的辨别
教学
反思
通过系列活动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对心理课、心理老师、心理咨询形成正确的认识并能够通过中职生心理健康常见标准来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方法来进行心理调适,在设计方面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趣味性,教学效果较好。
举例说明中职生心理健康判别标准:
1.常识判别标准:
2.正常、异常心理三原则:
1)心理活动内在一致性
2)人格相对稳定性
3)主观和客观统一性
3.中职生心理健康标准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并进行相应的记录;
能够用中职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来衡量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
活动五
常见心理调适方法
举例说明常见的心理调适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放弃非理性的心理调适方法如采取以暴制暴、压抑、隐忍、逃避等
第一课心理健康概述(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心理健康概述
使用教材
四川大学出版社
课 型
□专业理论课
□专业实训课
□理实一体课
□公共基础课
教学班级
授课教师
教学时长
2课时
教学地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电脑
学习需要分析
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由颜明伟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该教材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兴趣形成规律,在案例呈现的同时辅以相应的理论知识,较好的体现了趣味性和专业性。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等知识,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心理学,逐步消除对心理健康的错误认知,逐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