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与映射学习指导学习目标理解笛卡尔积、二元关系、运算关系等概念,理解映射、满射、单射、双射等概念,理解有关定理,掌握有关定理的证明方法和有关的例题的处理方法。
内容提要(一)笛卡尔积: A ×B ={(a ,b )|a ∈A , b ∈B },注意(a ,b )为有次序的元素偶.从集合A 到B 中的关系: A ×B 中的每一子集R 称为从A 到B 中的关系. 若(a ,b )∈R ,则称a 与b 是R -相关的,记作aRb .关系R 的定义域: Dom (R )={a |存在b ∈B ,使aRb }(⊂A ). 关系R 的值域: Ran (R )={ b |存在a ∈A ,使aRb }(⊂B ).关系R 的象集: R (A ~)={b |存在a ∈A ~,使得aRb }(⊂B ). 其中集合A ~⊂A .关系R 的逆: 设R ⊂A ×B ,则B ×A 的子集1-R ={(b ,a )|aRb }称为R 的逆.关系的复合: S R ={(a ,c )|存在b ∈B ,使得aRb ,bSc },其中R ⊂A ×B ,S ⊂B ×C . 设A ,B ,C ,D 为集合;R ⊂A ×B ,S ⊂B ×C ,T ⊂C ×D ,则有关系的逆与复合运算满足:(1) 11)(--R =R ;(2) 1)(-R S =1-R 1-S ; (3) T (S R )=(T S ) R .(二)映射: F ∶X →Y ,即∀x ∈X ,有唯一y ∈Y ,使得xFy .映射F 的象: y =F (x ),即对于每一x ∈X ,使得xFy 成立的y .映射F 的原象: )(1y F -,即对于y ∈Y ,使得xFy 成立的x (x ∈X ). 映射的复合: (G F )(x )=G (F (x )),其中F ∶X →Y ,G ∶Y →Z . 满射: 若f (X )=Y ,则称f 为从X 到Y 上的满射.单射: 若∀1x ,2x ∈X , 1x ≠2x ,有f (1x )≠f (2x ),则称f 为从X 到Y 上的单射. 双射: 若f 即是单射又是满射的. 逆映射: 由y =f (x )确定的从Y 到X 的映射1-f :Y →X ,其中f ∶X →Y 是双射.1: 设f ∶X →Y ,A ,B ⊂Y ,则逆映射1-f 满足(1)1-f (A ∪B )=1-f (A )∪1-f (B ); (2)1-f(A ∩B )=1-f(A )∩1-f(B );(3)1-f (A -B )=1-f (A )-1-f (B ).结论2: 设f ∶X →Y(1) 若f 是单射,则对于X 的任意子集A ,有1-f(f (A ))=A .(2) 若f 是满射,则对于Y 的任意子集B ,有f (1-f (B ))=B .(三) 运算运算: 映射f : A ×B →C 是一个从A ×B 到C 中的运算.特别的,映射f : A ×A →A 是A 上的一个运算,并且称运算f 在A 上封闭.若f (a ,b )=f (b ,a ), 则称运算f 满足交换律;若f (f (a ,b ),c )=f (a ,f (b ,c )), 则称运算f 满足结合律.f 的右零元e : ∀a ∈A , 使f (a ,e )= a ; f 的左零元e : ∀a ∈A , 使f (e ,a )= a ;f 的零元e : 既是f 的左零元,又是f 的右零元.a 的右逆元a ': 对于a ∈A ,若∃a '∈A ,使f (a , a ')= e ; a 的左逆元a ': 对于a ∈A ,若∃a '∈A ,使f (a ',a )= e ;a 的逆元a ': 既是a 的左逆元,又是a 的右逆元.重难点解析(二) 关于关系与映射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的事物,这些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称之为“关系”. 本节用统一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些表面看起来似乎无关的,但本质上却有其共性的“关系”. 本节介绍的二元关系、运算和映射等概念也是本课程的基础,它们在后续各章节中都有应用. 因此,我们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应该理解笛卡尔积、二元关系、运算关系等概念,理解映射、满射、单射、双射等概念,掌握有关定理的证明方法和有关的例题的处理方法。
1.笛卡尔积是一种集合的二元运算,是本节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集合A 与B 的笛卡尔积A ⨯B = {(a , b )│a ∈A , b ∈B }是一个集合,这个集合的元素都是一些有序对,这些有序对中的第一个成员都是取自集合A ,第二个成员都是取自集合B ,不能随意取出写之.集合A ,B 的笛卡尔积与这两个集合的次序有关. 一般地,若A 与B 非空,只要A ≠B ,则有A ×B ≠B ×A . 也就是说交换律不成立. 例如,集合A ={a , b , c },B ={1, 2},则A ⨯B = {a , b , c }⨯{1, 2} = {(a , 1),(a , 2),(b , 1),(b , 2),(c , 1),(c , 2)} A ⨯B = {1, 2}⨯{a , b , c } = {(1 , a ),(1 , b ),(1 , c ),(2 , a ),(2 , b ),(2 , c )} 所以A ×B ≠B ×A .2. 二元关系R 是一个有序对组成的集合. 因此,一个二元关系是一个集合,可以用集合形式表示. 但是任意一个集合就不一定是一个二元关系了,只有当这个集合是由有序对组成的,才能称为二元关系.例如,1R ={(a , 1),(b , 2)},2R ={a ,(b , 2)},那么1R 是二元关系,而2R 不是二元关系,仅仅是一个集合二元关系R 也可以用关系图表示. 设集合A ={a 1 , a 2 , … , a m },B ={b 1 , b 2 , … , b n },若R 是从A 到B 的一个关系,则用m 空心点表示a 1 , a 2 , … , a m ,用n 空心点表示b 1 , b 2 , … , b n ,这些空心点统称为结点. 如果a i Rb j ,那么由结点a i 到结点b j 作一条有向弧,箭头指向b j ;如果(a i , b j )∈R ,那么结点a i 与b j 之间没有弧连结,这样的图形称为R 的关系图.若R 是A 上一个关系,如果a i Ra j (i ≠j ),有向弧的画 法与上面相同;如果a i Ra i ,则画一条从结点a i 到结点a i 的带箭头的封闭弧,称为自回路例如,集合A ={1,2,3,4}上的关系 R ={(1 , 1),(1 ,2),(2 , 3),(2 , 4),(3 , 3),(4 , 2)},则R 的关系图如图1-6 所示.3.关系R 的定义域是指R 中有序对的第一元素所允许选取对象的集合,关系R 的值域是指R 中有序对的第二元素所允许选取对象的集合.例如,集合A ={a , b , c },B ={1, 2, 3},从A 到B 的关系 R = { (a , 2),(b , 1),(b , 3)} 那么,Dom(R ) = {a , b },Ran(R ) = {1, 2, 3}.4.在映射的定义(定义2.5)中,条件“如果∀x ∈X ,有唯一y ∈Y ,使得xFy ,”表示映射是单值的,也就是说,定义域中的任意一个x 与值域中唯一的y 有关系,所以用y =F (x )表示. 另外,该条件还指出,集合X 就是映射F 的定义域,即Dom(F ) =X .因此,从集合X 到Y 的映射F 是一个二元关系,但是从X 到Y 的二元关系R 不一定是一个映射. 例如,实数集R 上的二元关系f ={(a , b )|a =2b }不是映射,因为(4, -2)∈f ,(4, 2)∈f ,不满足映射的单值性.由此可知,若映射F 是双射,则存在逆映射1-F ;若映射F 不是双射,则不存在逆映射1-F,或者说1-F不是映射.图1 –6对于从集合X 到Z 中复合关系G F ,因为F 是从X 到Y 的映射,G 是从Y 到Z 的映射,由映射的定义可知,映射F 的值域是映射G 的定义域的子集,即 Ran(F )⊂Dom(G ),它保证了复合映射G F 是非空的.典型例题解析例1 设集合A = {1, 2, 3, 4}上的二元关系R = {(1, 1), (1, 2), (2, 4), (3, 1), (3, 3)},S = {(1, 3), (2, 2), (3, 2), (4, 4)},用定义求11112,,,,,----R S S R R S R R S .[思路] 求复合关系R S ,就是要分别将R 中有序对(a , b )的第2个元素b 与S 中的每个有序对(c , d )的第1个元素进行比较,若它们相同(即b =c ),则可组成R S 中的1个元素(a , d ),否则不能. 幂关系的求法与复合关系类似.求关系R 的逆关系,只要把R 中的每个有序对的两个元素交换位置,就能得到1-R 中的所有有序对.解 R S = {(1, 1), (1, 2), (2, 4), (3, 1), (3, 3)} {(1, 3), (2, 2), (3, 2), (4, 4)} = {(1, 3), (1, 2), (2, 4), (3, 3), (3, 2)}S R ={(1, 3), (2, 2), (3, 2), (4, 4)} {(1, 1), (1, 2), (2, 4), (3, 1), (3, 3)} ={(1, 1), (1, 3), (2, 4), (3, 4)}2R =R R = {(1, 1), (1, 2), (2, 4), (3, 1), (3, 3)} {(1, 1), (1, 2), (2, 4), (3, 1), (3, 3)} ={(1, 1), (1, 2), (1, 4), (3, 1), (3, 2), (3, 3)}1-R ={(1, 1), (1, 2), (2, 4), (3, 1), (3, 3)}1- ={(1, 1), (1, 3), (2, 1), (3, 3), (4, 2)}1-S ={(1, 3), (2, 2), (3, 2), (4, 4)}1- = {(2, 2), (2, 3), (3, 1), (4, 4)}1-S 1-R ={(1, 1), (1, 3), (2, 1), (3, 3), (4, 2)} {(2, 2), (2, 3), (3, 1), (4, 4)} ={(1, 1), (3, 1), (4, 2), (4, 3)}注:由例1可知,关系的复合运算不满足交换率,即R S ≠S R .例2 对于以下给定的集合A 、B 和关系f ,判断是否构成映射f :B A →. 如果是,试说明f :B A →是否为单射、满射或双射的.(1)A ={1, 2, 3, 4, 5},B ={6, 7, 8, 9, 10},f ={(1, 8), (3, 9), (4, 10), (2, 6), (5, 9)}; (2)A ={1, 2, 3, 4, 5},B ={6, 7, 8, 9, 10},f ={(1, 7), (2, 6), (4, 5), (1, 9), (5, 10)}; (3)A ={1, 2, 3, 4, 5},B ={6, 7, 8, 9, 10},f ={(1, 8), (3, 10), (2, 6), (4, 9)} (4)A =B =R ,f (x ) = x 3,(∈∀x R ); (5)A =B =R ,11)(2+=x x f ,(∈∀x R ); [思路] 首先按照1.2节的定义2.5,判断A 、B 和f 是否构成映射,即判断f 是否具有单值性以及Dom(f )是否等于A . 然后再按照定义2.6,说明f :B A →具有的性质. 解 (1)因为Dom(f ) = A ,且对任意A i ∈(i =1, 2, 3, 4, 5),都有唯一的B j ∈,使(i , j )f ∈. 所以A 、B 和f 能构成函数f :B A →.因为存在3, 5∈A ,且3≠5,但映射f (3)= f (5) = 9,所以f :B A →不是单射的; 又因为集合B 中的元素7不属于f 的值域,即f (A )≠B ,所以f :B A →不是满射的. (2)因为对1∈A ,存在7, 9∈B ,有f (1)= 7,f (1)= 9,即f 不满足映射定义的单值性条件. 所以A 、B 和f 不能构成映射f :B A →.(3)因为Dom f ={1, 2, 3, 4}≠A ,所以A 、B 和f 不能构成映射f :B A →. (4)因为对∈∀x R ,都有唯一的∈3x R ,使 (x , 3x )f ∈. 所以A 、B 和f 能构成映射f :B A →.由图1-12可知,f :B A →,f (x )= x 3是双射的.(5)因为对∈∀x R ,都有唯一的∈+112x R , 使f x x ∈+)11,(2. 所以A 、B 和f 能构成映射 f :B A →.因为该映射在x ≠ 0处,f (-x )= f (x ),且f (R ) ≠R ,所以映射f :B A →不是单射的,也不是满射的.例3 证明:若f :X →Y ,A ,B ⊂Y ,则1-f (A - B ) =1-f (A )-1-f (B )证明 ∀x ∈1-f (A - B ),∃y ∈(A - B ),即y ∈A 但y ∈B ,使得y = f (x ),从而有 x ∈1-f (A )但x ∈1-f(B ),故x ∈(1-f(A )-1-f(B )).∴ 1-f(A -B )⊂1-f (A ) -1-f(B ).又 ∀x ∈(1-f (A )-1-f(B )),由于x ∈1-f(A )但x ∈1-f (B ),从而f (x )∈A 但f (x )∈B ,即f (x )∈(A -B ),故x ∈1-f(A - B ).∴ 1-f (A ) -1-f (B )⊂1-f (A -B ).因此,1-f(A - B ) =1-f(A )-1-f(B ).例4 设有映射f :A →A . 若∈a ∈A , f (a )=a , 则称映射f 是恒等映射,表示为A I . 设有两个映射f :A →B , g :B →A . 若g f =A I , 则f 是单射,g 是满射. 证明 (1) 证明映射f 是单射.对任意的b ∈B ,如果存在a 1,a 2∈A ,使f (a 1) = b ,f (a 2) = b ,即f (a 1) = b = f (a 2).因为 a 1=A I (a 1)=(g f )(a 1)= g (f (a 1)) = g (f (a 2)) =(g f )(a 2) =A I (a 2)= a 2 . 所以f 是单射的.(2) 证明映射g 是满射.因为(g f )(A )=A I (A )= A ,所以g f 是满射的.又对任意的c ∈A ,由g f 是满射的可知,存在a ∈A ,使(g f )(a ) = c . 那么存在b ∈B ,使f (a ) = b ,g (b ) = c .所以存在b ∈B ,使g (b ) = c ,即g 是满射的.例5 设函数f :A →B ,g :B →C ,且g f :A →C ,证明:若f 和g 都是单射的,则g f 也是单射的.证明 因为对任意的a 1,a 2∈A ,如果a 1≠a 2,那么由f 是单射的可知,f (a 1)≠ f (a 2). 而由g 是单射的可知,g (f (a 1))≠g ( f (a 2)).所以,由a 1≠a 2可得 (g f ) (a 1)≠( g f ) (a 2) ,即g f 是单射的.例6 设f :R →R ,⎩⎨⎧<-≥=323,)(2a a a a f ,;g :R →R ,2)(+=a a g . 求g f ,fg . 如果f 和g 存在逆映射,求它们的逆映射. 解:(1)求g f 和f g(g f )(a )= g (f (a ))⎩⎨⎧<-≥=3,23,2a a a +2 =⎩⎨⎧<-≥+3,23,22a a a ;(f g )(a )= f (g (a )) = f (a +2) =⎩⎨⎧<≥+1,01,)2(2a a a(2)求逆映射.因为映射f :R →R ,⎩⎨⎧<-≥=3,23,)(2a a a a f 不是满射的. 所以f :R →R 不是双射,由1.2节注2.1可知,f 不存在逆映射.又因为g :R →R ,g (a ) = a +2即是满射的,又是单射的. 所以g :R →R 是双射,因此g 存在逆映射,其逆映射为1-g :R →R ,2)(1-=-a a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