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分析法
-------复方阿司匹林有效成分的分析
姓名:高伟
班级:环工0801
学号:200829090119
知识准备:
复方阿斯匹林由阿斯匹林、非那西汀和咖啡因三种药物组成。
阿司匹林分子式为C9H8O4,非那西汀,分子式为:C10H13NO2。
咖啡因C8H10N4O2。
容量分析法、胶束薄层色谱法、PLS-紫外分光光度法、区带毛细管电泳法分别对三个成分进行了成功测试,研究发现液相色谱分析法可以很好的分析复方阿司匹林的各种成分。
实验过程:
a) 实验原理
由于阿司匹林类药品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容易吸潮分解生成水杨酸,此外样品在溶解和分析过程中有时也有降解现象,因此在APC片的分析测试中不可忽略其水解产物水杨酸的干扰因素。
HPLC 技术在药物分析中有很多应用,以往对APC 的测定很少考虑其降解因素。
本文实验发现,用二氯甲烷-乙腈混合溶剂溶解样品,在甲醇-水体系中加入少量乙酸和磷酸作为流动相,既能有效避免阿司匹林的进一步降解,又可以将三个组分与水杨酸很好分离,据此建立的HPLC 法可以同时测定APC 片中各种成分。
b) 仪器和试剂
岛津LC-10A高效液相色谱仪;十八烷基键合固定相色谱柱(岛津VP-ODS 150Lx4.6);20μL定量进样管;紫外检测器;甲醇和乙腈为色谱纯;二氯甲烷、乙酸和磷酸为分析纯;APC和水杨酸的对照品为分析纯;复方阿司匹林片。
c) 实验步骤
1) 混合对照品标准溶液的制备
按处方配比准确称取阿司匹林0.2268g、咖啡因0.0350g和非那西汀0.1620g,置于同一干净烧杯中,用二氯甲烷-乙腈(V:V=3:2)溶解后转入500mL容量瓶中,稀至刻度制成浓度为0.8476g ·L-1的混合对照品标准溶液。
其中阿司匹林、咖啡因和非那西汀的浓度分别为0.4536g ·L-
1、0.0700g ·L-1和0.3240g ·L-1。
2) 样品储备溶液的制备
将准确称重的市售APC片20片(9.8741g)于乳钵中研细混匀,准确称取相当于1片的重量(0.4937g)置于干净烧杯中,用适量二氯甲烷-乙腈(V:V=3:2)充分溶解并滤除残渣后,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稀至刻度。
色谱条件的选择流动相是甲醇—水—乙酸—磷酸,体积比
46:52:1.5:0.5;紫外检测波长为279nm;柱温35℃;洗脱速度为0.8 mL·min -1。
3) 测定方法
用注射器将适量待测物溶液(多于20μL)注入定量管,通过六通阀切入色谱流路进行分离测定,以色谱峰面积进行外标法定量。
d) 结果和讨论..
线性关系和精密度
将0.8476 g ·L-1的混合对照品标准溶液分别稀释成150.0、80.0、50.0、25.0、10.0、5.0、2.5、1.0、.. 0.5μg·mL-1的标准系列溶液,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进
样测定;由于混合对照品溶液中阿司匹林、非那西汀和咖啡因的质量浓度比为0.2268:0.162:0.035,据此可以准确算出标准系列中三个组分的准确质量浓度,分
别以各组分的峰面积对其质量浓度做回归方程可以发现都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此外,用10μg ·mL-1的标准系列溶液连续平行测定12次,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
各组分的线性关系和精密度
准确度
用混合对照品标准液配制3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样品,用以上建立的方法进行测定
从表中可见,阿司匹林的回收率为98.56%~101.57%,平均值为
99.84%;非那西汀的回收率为98.90%~101.57%,平均值为100.29%;咖啡因的回收率为99.23%~101.51%,平均值为100.57%。
表明方法的准确度很好。
e) 实际样品测定
准确移取4.00mL样品储备溶液于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制成样品测试溶液进行分析测定,用外生命科学仪器2005 第3卷/第6期标法定量。
平行测定五次的平均结果见表3所示。
样品中组分含量的计算公式为:
市售正痛片的测定结果
由表可见,咖啡因和非那西汀的测定含量与处方含量十分接近,而阿司匹林的测定含量明显低于处方含量。
这主要是由于阿司匹林部分降解后转变成了水杨酸,致使阿司匹林的含量减少。
在样品的色谱图中可以明显看到水杨酸的存在。
此外,同样用外标法对水杨酸进行定量分析,测得水杨酸含量为15.1 mg·片 -1。
实验讨论
1样品溶剂
通过对APC片在多种溶剂中溶解性和稳定性的比较发现,二氯甲烷-乙腈(V:V=3:2)溶液对APC片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均较好,实验表明,在48h内测定样品溶液,各组分峰的积分面积数值基本不变,可以认为阿司匹林无明显的降解现象。
2流动相
反相色谱中常用的流动相是甲醇-水体系和乙腈-水体系。
本实验发现,阿司匹林在中性含水体系中水解严重,而在酸性含水体系中水解现象可以得到抑制。
本实验以甲醇—水-乙酸-磷酸(体积比
46.0:52.0:1.5:0.5)为流动相,既可使各组分有很好的分离度,又能保证组分在2小时内无水解现象。
3.检测波长
用三个组分的对照品进行紫外扫描可见,三个组分的最大吸收波长各不相同;而在279nm处三个组分的峰型相对比较适中,虽然此时三个组分皆非最大吸
收,但能较好地兼顾各组分的同时测定。
应用范围
液相色谱法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更适宜于分离,分析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生理活性以及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物质,因而应用于核酸,肽类,内酯,稠环芳香烃,高聚物,药物,人体代谢产物,生物大分子,表面活性剂,抗氧剂等的分析,在化工,环保临床药物等领域广泛应用,目前在生命科学中又显示出其突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