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1.组织细胞的适应在形态学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2.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表现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3.坏死组织的结局包括:(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纤维包裹、钙化和囊肿形成)4.皮肤的创伤愈合可分为(一期愈合)(二期愈合)5.较长时间的淤血可引起:(1)淤血性水肿(2)淤血性出血(3)组织萎缩、变性或坏死(4)淤血性硬化6.血栓的类型包括(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7.血栓形成的条件:(1)心血管内膜损伤(2)血流状态改变(3)血液凝固性增加8.炎症基本的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9.肿瘤的基本组织结构包括:(实质)(间质)10.肿瘤的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浸润性生长)(外生性生长)11.肿瘤的转移包括:(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12.胃溃疡的特点为:由里至外,内向外分为四层——(1)渗出层(2)坏死层(3)肉芽组织层(4)瘢痕层13.肾盂肾炎的感染途径:(上行性感染)(血源性感染)* 08 考填充14.肾病高血压的成因:(钠水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肾分泌扩血管物质减少)名解1.淤血(静脉性充血):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血管内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2.变性: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浆内或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是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并伴有功能的低下。
3.玻璃样变性: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红染、均质、半透明状的蛋白性物质,称为玻璃样变。
4.坏死:活体内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坏死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其代谢完全停止,功能全部丧失。
5.坏疽: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器官较大范围的坏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呈黑褐色者称为坏疽。
6.机化:(*08 考名解)坏死组织不能完全吸收溶解和分离排出,由肉芽组织取代最后形成疤痕的过程。
7.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受理化因素刺激而转化为相同性质的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
8.肉芽组织:肉芽组织是由成纤维细胞、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各种炎症细胞组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9.心衰细胞:慢性肺淤血时,肺泡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血红蛋白分解后形成棕黄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这种吞噬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心衰细胞(心力衰竭细胞)。
10.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成份凝集或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11.血栓: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成份凝集或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12.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在某处血管腔的过程,程为栓塞。
13.水肿:人体血管外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液体积聚过多,称为水肿。
14.缺氧:当组织和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和细胞的代谢,功能,甚致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15.炎症:是机体在致炎因子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局部组织反应。
16.蜂窝织炎:发生在疏松结缔组织内的一种弥漫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17.脓肿:发生在组织,器官内的一种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伴有脓腔形成,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18.肉芽肿:由于巨噬细胞的增生,形成边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称为肉芽肿。
19.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起源的正常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0.肿瘤的分化:指肿瘤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起源组织的相似程度。
21.发绀(紫绀):由于动脉与静脉血的氧合血红白浓度均降低,还原血红蛋白浓度则增加,如达到或超过50g/L时可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
22.癌: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23.肉瘤: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24.原位癌:原位癌指癌细胞仅限于黏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基底膜尚完整的癌。
25.假小叶:肝硬化时,正常的肝小叶结构破坏,消失。
代之以有大量纤维组织围绕,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称为假小叶。
26.肝性脑病:是指继发于严重肝脏疾患发生肝功能衰竭时,出现的一系列精神、神精的综合病征。
27.新月体:新月体主要由增生的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和渗出的单核细胞构成,堆积成层,在肾球囊毛细血管丛周围形成新月形结构或环状结构,称为新月体或环状体。
28.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内血液含量异常增多,称为充血。
29.动脉性充血:由于动脉血输入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为动脉性充血30.化脓性炎: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称为化脓性炎。
31.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可伴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
32.风湿小体:多发生于心肌间质(尤其小血管旁),心内膜下和皮下结缔组织,略呈梭形,其中心为纤维素样坏死灶,周围有风湿细胞增生及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垉浸润。
33.风湿细胞:是风湿小体中的一种主要细胞成分,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略嗜酸性,核大,单核或多核,呈空泡状,核膜清楚,染色质集中于核中央,横切面上呈枭眼状,纵切面上呈毛虫状。
34.结核结节:结核结节是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由类上皮细胞、朗罕斯巨细胞以及外周局部聚集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的特异性肉芽肿。
典型的结核结节中央常有干酪样坏死。
35.肺原发综合征:肺原发综合征是指初次受结核杆菌感染后所发生的肺结核病。
由肺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构成。
36.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严种水肿和高脂血症。
(三高一低)37.急性肾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起病急,有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常可伴有少尿和痰质血症。
38.DIC :指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大量可溶性促凝物质入血,而引起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写到此就可以了)p.s. DIC 过程中,首先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在微循环内广泛形成以纤维蛋白为主要成份的微血栓;随后,由于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消秏,并继发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加强,使高凝状态转变为低凝状态而引起出血倾向。
39.休克:是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后出现的以组织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致使各重要器官功能代谢发生严重障碍和结构损害的一个全身性病理过程。
40. 溃疡 :皮肤黏膜的坏死组织可脱落,形成局部组织缺损,称之。
41. 空洞: 肺肾等内脏组织坏死后,液化的坏死物可经支气管或输尿管排出,留下空腔,称为空洞。
简答题1. 何为坏疽 ? 比较坏疽的三种类型。
(比较干性与湿性) *08 考问答答: 肢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较大范围的坏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腐败菌感染称为坏疽。
3.4.2.5.试述肉芽组织的定义、结构、功能及转归。
*08 考问答【定义】肉芽组织是具有旺盛增生能力的幼稚结缔组织,因肉眼观查呈鲜红色、颗粒状,质地柔软,形似鲜嫩的肉芽,故称之为肉芽组织。
结构】肉芽组织由成纤维细胞、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各种炎症细胞组成。
功能】抗感染及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组织缺损,机化坏死组织、凝血块和异物。
转归】肉芽组织形成后,细胞间质液体逐渐减少,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胶原纤维,逐渐转变为纤维细胞,最后胶原纤维可发生玻璃样变性。
毛细血管逐渐闭合消失。
炎细胞逐渐减少消失。
肉芽组织逐渐发生纤维化,最后形成瘢痕组织。
6.何谓肉芽肿性炎? 试举例说明。
答:肉芽肿性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其特征性病变,是肉芽肿的形成。
由于巨噬细胞的增生,形成边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称为肉芽肿。
由病原生物体引起的称为感染性肉芽肿,如结核结节、麻风结节等;而由异物引起的称为异物肉芽肿,可见于手术缝线、石绵等异物存在的组织内。
7.出血性梗死形成的条件。
答:形成梗死的条件如下:(1)动脉阻塞(2) 严重的静脉淤血(3) 双重血液循环(除肺)或有丰富的吻合支(肠) (4) 组织疏松 p.s. 多好发于具有双重血液循环或有丰富的吻合支及组织疏松的肺及肠,一般单纯的动脉栓塞不会导致组织梗死。
而是在先有严重静脉淤血的基础上,静脉压升高,妨碍了侧支循环的建立,故局部组织可因动脉阻塞而发生坏死。
淤积在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因管壁损伤而漏出,造成弥漫性出血。
梗死后,由于局部压力下降,外周血液通过吻合支而流入梗死区,加重出血。
另外,因肺、肠组织结构疏松,易于容纳较多的血液,即使坏死组织发生肿胀也不会将血液挤出梗死区。
8.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及第三期的继发性改变。
动脉粥样硬化基本病理变化分为以下三期:(1)脂纹及脂斑的形成:脂纹及脂斑是由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及肌源性泡沫细胞堆积成团构成的,肉眼观查呈淡黄色条文或斑点,平坦或隆起于内膜表面。
(2)纤维斑块的形成:脂纹进一步发展,在其表面和周园,胶原纤维增生,形成向内膜表面隆起的灰黄色纤维斑块。
随着胶原纤维的不断增加和玻璃样变,脂质被埋于内膜深层,斑瑰逐渐变为瓷白色,并略带光泽。
(3)粥样斑块的形成:随着病变的加重,纤维斑块深层的细胞变性,坏死崩解,这些崩解物与病灶内的脂质混合成黄色粥样物质,称为粥样斑块。
第三期的继发性改变:( *可能以选择题方式出现)(1)斑块内出血,可形成血肿,向管腔膨出,使动脉进一步狭窄甚至闭塞。
(2)粥样溃疡,由溃疡部脱落的物质进入血液可引起胆固醇栓塞。
(3)血栓形成,使血管腔进一步狭窄、闭塞导致梗死或脱落导致栓塞。
(4)钙化,可使动脉壁变硬变脆。
(5)动脉瘤形成,可自发或受外伤导致破裂而大出血,体机体产生严重影响。
9.常见高血压常累及那些脏器,各有何特征性病变?(1)心脏的病变:左心室因压力性负荷增加发生代偿性肥大,早期出现向心性肥大,晚期则发生心力衰竭。
(2)肾的病变:肾小球小动脉硬化造成管腔狭窄而缺血,引起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及淋巴细胞浸润。
残存的肾小球及肾小管发生代偿性肥大,且大部份的肾单位萎缩消失,并被纤维组织取代,故肉眼可见肾体积缩小,表面呈弥漫性颗粒状,称细动脉便化性固缩肾。
(3)脑的病变:脑血管病变可出现一系列脑部变化:(a) 高血压脑病(b) 脑软化(c) 脑出血(4)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亦常发生硬化,眼底检查特点:(a)呈银丝样改变(b) 动静脉交叉处呈静脉受压(c) 严重者视乳头水肿,视网膜有渗出物和出血,患者视力模糊10.大叶性肺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分为几期? 试述各期的主要病理变化。
(答题时肉眼部份可省略不写) *08 考问答(1)充血水肿期: (发病1~2 天)【肉眼】病变肺叶肿胀,重量增加,呈暗红色,切面湿润并可挤出多量血性浆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