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施工工艺试验管理制度1 总则
施工工艺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内容、程序做到条理化和规范化,可以及时督促检查已制定的施工工艺文件是否得到认真执行,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通过严格工艺控制,从根本上减少废品和次品,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的稳定性,使顾客满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标段项目施工工艺管理。
3 施工工艺流程设计
3.1进行工艺流程设计,首先要彻底理解设计图、设计规范、设计意图、施工规范及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确立专门的工艺流程设计部门及人员,明确相应的责任分工、职责,并且与现场实际施工边界条件相结合,避免照搬照抄设计图或施工规范,设计出适用于本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
3.2施工工艺流程设计时,注重科学、合理、实用、逻辑关系严谨,要设计选择投入与产出所需的资源、资源的组合、施工的组织、信息的流动最优方案。
3.3施工工艺流程设计时,必须通过对图纸、标准及规范进行彻底的理解、转换,形成详细的施工交底图,要明确各细部工序名称以及对应的操作要点和质量要求,其要求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以及企业标准。
3.4施工工艺流程设计程序
3.4.1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要以项目部为主体,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审批,一般工序开工前10日、复杂工序开工前15日内完成施工工艺流程设计及审批工作。
3.4.2复杂工艺流程设计编制完成上报局指挥部后,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共同会审。
经指挥部工程部审核,项目部总工程师批准后,工程管理部门制作分发,项目部具体组织实施。
3.4.3局指挥部应对工艺流程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及时收集汇总相应的工程质量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进而完善工艺流程设计。
工艺流程适用的范围:分项工程各施工工序,关键、特殊3.4.4.工序的过程控制,施工放样与测量控制,原材料检验与试验,工序质量的检验与标识,“三检”制度,工程标识和防护,检验试验装置、施工设备控制等环节,必须进行工艺流程设计,并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3.4.5进行工艺流程设计应按工序进行。
3.4.5.1路基工程:基底处理、路堑开挖、路堤回填、路面、边坡防护等;
3.4.5.2桥梁工程:基础、实体(空心)墩台、梁体、架梁、桥面系、防护等;
3.4.5.3涵洞工程:基础、涵身、回填、防护等;
3.4.5.3其它工程:围护结构、基础开挖、开挖支撑、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灌注、回填、装饰、防护等。
3.4.5.4对于特殊地段及复杂工艺,要经过室内论证、设计、优化、
再设计、审核批准几个阶段,确定其流程后,再进行室内、作业现场大型技术交底,确保让每一位现场施工人员熟悉或掌握详细的工艺流程。
4 工作程序
4.1施工工艺的策划与准备
4.1.1设计文件会审
局指挥部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设计文件会审,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并作好设计文件会审记录。
4.1.2 施工工艺方法的选择
施工过程中,应选择先进、可行、经济的施工方法。
选择施工方法的依据主要是:
工程特点:主要指工程项目的规模、构造、工艺要求、技术要求等方面的特点。
工期要求:要明确本工程的总工期或分部工程的工期是属于紧迫、正常、充裕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
施工组织条件:主要指气候等自然条件,本单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所需设备、材料、资金等供应的可能性。
.
4.1.3 制定施工工艺文件
施工工艺文件是现场工人操作的依据,必须通俗易懂,操作工艺必须切实可行并能保证为施工人员所执行。
施工工艺文件的内容包括:4.1.3.1施工工艺流程图;
4.1.3.2施工工艺文字说明(包括施工方法、技巧、工具、注意事项
和工时)。
4.1.4 技术交底
做好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熟悉工程情况、设计意图、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施工方法,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具体执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4.2施工工艺的标准化管理
4.2.1局指挥部、项目部根据生产需要成立施工工艺标准化管理机构,指定专职或兼职标准化管理人员,负责管理项目的施工工艺标准化工作。
4.2.2项目标准化人员对违反标准化法规定的行为,有权制止,并向项目负责人提出处理意见,或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对不符合有关标准化法要求的技术文件,有权不予签字。
4.2.3施工工艺标准化管理工作中,对取得显著经济效果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扬或奖励;对贯彻标准不力的,造成不良后果的,应给予批评教育;对违反标准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4.3 过程产品的测量与检测
4.3.1加强过程产品的测量工作
测量是对工程几何尺寸进行控制的手段。
开工前要对施工放线进行检查,测量不合格不准开工,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控制和检查,对发生的误差随时调整,避免误差的积累;验收时,要对验收部位各项几何尺寸进行测量,不符合要求的要进行整修甚至返工。
加强测量工作,
是为了消除工程中存在的几何尺寸的缺陷。
因此,加强放线测量和施工过程测量是测量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
在正式施工前,是控制几何尺寸最基本最关键的手段。
放线测量:
对放线所依据的基准点、导线点等控制要素,都要进行严格检查和复核,对所有的测量记录、报表要进行严格的审查。
施工过程测量: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测量的控制和检查,保证施工按几何尺寸的要求进行。
加强测量控制与复核是避免缺陷的最有效办法。
4.3.2加强过程产品的试验检测工作
4.3.2.1完备试验设备须对所有试验仪器进行校准后方可使用。
4.3.2.2确保试验结果的真实性
满足试验频率的要求,以数据为准,用数据说话。
规范对每道工序,包括材料的性能、各种混合料的配比、成品的强度等都规定了试验检测的频率,并且要求没有试验数据的工程一律不予验收。
4.4 施工工艺的改进与完善
各管理人员必须服从指挥部的领导和管理,执行指挥部各项规章制度,以程序化、标准化的现代管理目标,对施工工艺各个相关要素进行质量控制,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
事前要有预测,环境变化时要有对策,持续不断地提高施工队伍的素质和技术含量,对施工工艺管理提出相应的调整、监控措施以及管理手段,不断改进和完善施工工艺标准化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