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聪明的测量员

聪明的测量员

聪明的测量员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4页聪明的测量员
教学目标:
1. 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获得测量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4.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在过程中体验参与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已学的小数除法知识的理解和深化,特殊物品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一些特殊物品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具、学具:课件,学生和教师共同准备字典,铜线圈,花生米,蚊帐,刻度尺,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出示“你是聪明能干的测量员吗?”,怎样才算聪明的、能干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每个人都成为“聪明能干的测量员”好吗?测量员是干什么的?
2、课件展示情景图中的特殊物体(字典、铜线圈、一堆花生米、一块蚊帐)。

3、你想知道这本字典一页纸的厚度、一根铜丝的直径、一粒花生米的质量和蚊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吗?
4、提出问题
(1)这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直径能够直接测量出来吗?
(2)怎样才能知道呢?现在就请你来做一个聪明的测量员。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动手实践探索解决方案
(1)师出示活动要求:
①小组先估计特殊物体(字典、铜线圈、一堆花生米、一块蚊帐)的长度、质量、面积、直径。

②小组内讨论测量方案,小组长作好记录。

(2)动手操作。

生尝试探究,师巡视指导,对有难度或方法不正确的学生给以恰当的引导和点播。

①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

②每项数据都要测量三次,然后取平均值。

③把测量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做一个聪明的测量员
老师的话:在我们身边,有一些特殊物品,它们的长度、质量、面积等式很难直接测量出来的。

但是,只要你开动脑筋,就会想处好办法。

三、汇报交流拓展延伸
1、汇报测量字典中一页纸的厚度的情况。

请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以下情况
(1)所测量的物体。

(2)具体测量方案。

(3)具体测量结果。

(4)在活动过程中,是否还有无法解决或者带有疑问的问题?
2、依次汇报测量一根铜丝的直径、一粒花生米的质量、蚊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的情况。

3、其它组有没有不同的测量方法呢?
4、谁能总结一下测量这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直径的方法。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1、这次数学实践活动我们都测量了哪些物体的体积?
2、你都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3、如果你想继续探索,还有那些问题需要帮助解决?
五、课后留疑课内延伸到课外
同学们,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很远,你知道它们之间的距离是怎样测量的吗?你想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呢?
板书设计:
聪明的测量员
整数除法求单数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按照以下五个主要环节进行展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动手实践探索方案——汇报交流拓展延伸——总结回顾评价反思——课后留疑开拓视野。

在这里充分体现出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问题”和“问题解决”的教学与设计理念。

这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一个多向互动的过程。

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和机会;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充足的用具,满足了每位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一个便于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

改变了独生子女惟我独尊的性格,引导学生
学会倾听别人、学会欣赏别人,关注学生互动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为学生形成健康的合作意识打基础。

数学在这节活动课中只是作为一种计算的工具。

这节实践活动课又是对小学数学知识进行的一次大胆创新和共同探究的新尝试。

在探究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面临新的挑战、新的问题,提高了难度,扩散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数学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要活动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会了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生活中,而且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进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课中,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自我发展智慧的舞台,教师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是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学习时空,达到了预期效果。

2、使用建议。

教学中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某些环节学生有能力解决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而是想办法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