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测量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47~48页。
[教学目标]
1.在学习了小数除法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获得测量特殊物体的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探索出特殊物品长度、质量、面积等的测量方法,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探究测量的方法。
[教学准备]黄豆、秤、计算器、字典、铜丝、钉子、蚊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探究主题
师:请同学们每人从学具中拿一粒黄豆放在手上掂一掂,针对这粒黄豆你有数学问题想问吗?
预设:这粒黄豆的重量是多少克?
师:看来同学们都想知道一粒黄豆有多重。
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呀?
预设:用秤测一测。
师:很不错的方法,咱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现在请同学们在组内任选一粒黄豆放在秤上测量一下,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我发现秤的指针一点没动。
预设2:一粒黄豆太轻了,测不出来。
师:哦,一粒黄豆太轻了,用秤去直接测量根本无法测出。
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去知道这一粒黄豆的质量呢?跟小伙伴在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黄豆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学生倍感亲切并产生疑问,通过“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知道一粒黄豆的质量”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分析主题,制定探究方案
师: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办法了。
谁愿意把你们组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预设1:我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可以通过转化的方法来解决。
先测出一些黄豆的质量,然后用这些黄豆的质量除以这些黄豆的粒数。
预设2:先测出100粒黄豆的质量,再用这100粒的重量除以100。
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巧妙地方法,那么我们就借鉴他们的方法一起来试一试。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测量方案,有利于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知识的
实践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三、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
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活动要求,跟你的小伙伴在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并把表格填写完整。
活动要求:
(1)确定好测量一粒黄豆质量的测量方案,再动手操作。
(2)把测量方法及结果填在表格中。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操作,能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
识与小组的凝集力。
四、展示成果,进行总结评价
(一)汇报测量方法
师:现在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到展台前介绍介绍你们的测量方法?
预设1:先数出100粒黄豆,放在秤上量出它的质量,再除以100,就是一粒黄豆的质量。
(板书算式)
预设2:先测30粒的质量,再除以30。
(板书算式)
预设3:抓一把测出总质量,再数出粒数,最后用总质量除以粒数。
(板书算式)师:同学们咱们一起来看看这3个算式的商,你知道它们都表示的是什么吗?
预设:一粒黄豆的质量。
(二)深入探究测量方法
师:刚才一粒黄豆的质量无法测出,现在这几个小组的同学都想到了办法测出来,说一说:大家都想到了什么办法?
预设1:都是用一共的去除以多少粒。
预设2:都是先测出多粒黄豆的质量,再除以粒数。
师:对,当一个物体很轻,直接测量无法测量时,就可以选择测量多个再求一个,这也是数学上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方法测多算少法。
师:接着观察测量结果,同学们测量的都是一粒黄豆的质量,结果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预设1:黄豆有大有小
预设2:都是测量多个,再求一个。
师:因为我们不是直接测量一粒黄豆的质量,都是测量多个以后,再求出一粒黄豆的质量,计算或测量过程都可能有误差。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经历操作、测量、计算、总结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掌
握测量方法。
(三)拓展提高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测量也需要用到这种测量方法。
其实生活中求字典一张纸的厚度,一根铜丝的直径,蚊帐上一个网眼面积也需要用到刚才所用到的测多算少的方法。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所提供的这些物品,从中任选一样,跟你的小伙伴按照老师提供的活动要求去动手测一测、试一试。
1.活动要求。
每组任选以上三种物体中的一种运用测多算少法讨论测量方案,并实际操作,把测量的结果填在表格中。
2.学生展示测量方法。
师:哪一组能上来说一说,你们组是如何去测量字典一张纸的厚度的?
预设:测字典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字典50张的厚度,再除以50。
(教师板书算式)师:你能解释为什么这么列式吗?
师:关于测量字典一张纸厚度问题,其他组还有别的测量方法吗?
生汇报。
师:哪个组能上来说说测量一根铜丝直径的方法?
预设:一根铜丝的直径无法测出,我先在钉子上缠30个铜丝的直径,去测30个铜丝的直径的长度再除以30。
(教师板书算式)
师: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列式吗?
学生回答。
师:哪一组是测量蚊帐上一个网眼的面积的?也上来说一说测量方法吧。
预设:先横着测6个网眼的长,再竖着测6个网眼的长,求出面积,用面积除以36个网眼,就求出一个的网眼的面积。
(教师板书算式)
师:你能谈谈为什么这么列式吗?
学生回答。
师:今天这节课所测量的这些特殊物体中,它们在测量方法上都有什么共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想一想:哪种情况下可以用测多算少法去解决?
学生回答。
师:当一个物体过于轻、小、薄、细时,就可以用到测多算少法去测量。
通过本节综合实践课,老师发现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测量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合作交流、操作、测量、计算、总结等实践活中,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测多算少法对测量较小特殊物体的作用。
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生活中,而且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进了学好数学
的信心。
(四)活动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预设1:当测量轻、小、薄、细的物体时,可以用测多算少法去解决。
预设2:我发现许多物体的测量可以借助“曹冲称象”的方法。
师:如果你想继续探索,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帮助解决?
预设1:测一粒大米的质量。
预设2:测一根头发的直径。
【设计意图】在这里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讲一讲收获、谈一谈感受,使学生体验到成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更为广阔的
空间。
五、课后留疑,开拓视野
师:同学们,地球与月亮之间的距离很远,你知道它们之间的距离是怎样测量的吗?你想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呢?
【设计意图】对孩子来说,太空是个很神秘的空间,学生对这个问题感觉很好奇,课后通过各个途径(比如上网、看书)查阅资料,不仅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开拓了视野,而且也有了更好的学习方法,一举两得。
[板书设计]
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宁真海尔希望小学姜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