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地理全册课件ppt
北 西北 北 西 东北 东
西北
西 西南
东北 西南
东 东南 南
东南
在一般地图上确定方 向的方法:
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 十字坐标,按自然方位 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 方向关系。
南
北
某中学平面图
后操场
办公楼 教 学 楼
实验楼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 上确定方向:
阶梯教室 西
0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23.5
0
北温带 北 回 归 线 热 赤 带
道
有太阳直 0 0 射现象
23.5 既无太阳直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0
终年炎热
南 回 归 线 南温带 66.5
0
四季分明
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 极 圈 南寒带 0 90
终年严寒
§2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形式 中心 方向 周期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一天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活动:自制几何图形,完成大洲拼图
1、各大洲分布可以用几何图形来展 示。
D
亚洲 北美洲 欧洲 大 洋 洲 非洲 南美洲
C
2、取一个边长为1:2的长方形图纸, 带领学生做出如图的划线,其中E是 AB的中点。
A
B E
3、标出各洲的名称。 4、剪下每个大洲进行拼图。拼图过 程中要先绘出赤道。
亚洲 北美洲 欧洲 大 洋 洲 非洲 南美洲
180°150° 120° 90°
30° 0° 30°
120° 150° 180°
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起点
向西划分180° 向西增大为西经,用“W”表示 向东划分180° 向东增大为东经,用“E”表示
165° 150° 135° 120° 105°
180°
165° 150° 135° 120° 105°
赤道
第二节
重点内容
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海陆在不断变化)——重在科学 观念的教育 2.板块构造学说——侧重于科学史教育及科 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
教学步骤: (1)先讨论大地是运动的还是稳定的 (2)展示大西洋两岸大陆的可拼合性,并提问:它 们原来是同一块大陆吗? (3)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提出大陆漂移说 (4)展示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5)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提出板块构造学说 (6)板块的划分及地壳比较活动的部位 (7)用高大山系、火山地震带、裂谷等来证明
纬线和经线
教(学)具准备:地球仪(最好学生也能人手一个)
探究:地球仪能告诉我们什么? 图1.7、图1.10、图1.11都是重点例图 ——落实到地球仪上
课件补充 通过表格总结
图1.12、图1.13半球划分:界线——可理解掌握 判断某点的半球位置——找规律,练习巩固
东半球:东经度数<东经160°;西经度数<西经20° 西半球:东经度数>东经160°;西经度数>西经20°
90° 75°
45°
60°~90°之间为高纬度
经纬线表格:
项目 形状特征 长度分布 指示方向 纬线 圆,自成纬线圈 经线 半圆
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成为点 长度都相等 (纬度相同,长度相等)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经纬度表格:
项目 标度范围 度数变化规律 度数判断 纬度 经度 0°~90° 0°~180° 赤道向两极增大 本初子午线向东、 西增大
案 例
逻辑联系
感性 无意识 理性 有意识
学习方式:从现实生活引入 “谈话”、“聊天” “头脑风暴”——由“地理”一词能联想到什么 呢?
课标解读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 现象
东增东经
0°
15° 30° 45° 60° 90°
0 °经线以西 称西经,用“W” 表示
本 初 子 午 线
0 °经线以东 称东经,用“E” 表示
东增东经
西增西经
90° 105°120° 145° 160° 180° 160° 145° 120°105° 90°
西增西经
60°
东增东经
60° 90°
说出上图A、B、C、D、E、F、G地的经度和 纬度,并由此说明建立经纬网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重点内容
1.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2.地球公转形成的四季和五带
表格总结
课件辅助教学
90 66.5
0
0
北 极 圈 北 回 归 线
赤 道
五 带 的 划 分
23.5
0
0
0
23.5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课件
城关二中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会思考) (会探究) (会归纳)
(会比较)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与同学们谈地理
重点内容
1. 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2. 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 理” (1)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整体性) (2)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域性) (3) 综合地分析问题(方法论) (4) 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当今人类社会最先进的发展观念) 3. 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说明:“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象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一项,只要求学生知道 电子地图光盘、公共场所设置的电子查询系统、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卫星 云图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节
重点内容
地图
1.地图要素的处理及教学 2.地形图上识别地形部位和地形类型 3.从地图找信息的技能训练
在地图学,对地图要素的定 义是:地理要素、数学要素 、辅助要素(有的地图学专 业书上亦称“整饰要素”) 。 (1)地理要素,是指地图 上表示的如水文、地貌、土 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 、行政境界等自然和社会经 济现象,它是地图构成要素 的主体。 (2)数学要素,指构成地 图的数学基础。例如地图投 影、比例尺、控制点、坐标 网、高程系、地图分幅等。 这些内容是决定地图图幅范 围、位置,以及控制其它内 容的基础。它保证地图的精 确性,作为在图上量取点位 、高程、长度、面积的可靠 依据。 (3)辅助要素,主要指便 于读图和用图的某些内容。 例如:图名、图号、图例和 地图资料说明,以及图内各 种文字、数字注记等。
“北大北纬,南 “东大东经,西大 大南纬” 西经” 相同度数的区分 北纬N、南纬S 东经E、西经W 零度线的确定 赤道 本初子午线 划分半球的界线 赤道(南北半球)20°W,160°E
(东西半球)
数量特征 无数 无数
北极
北极
160°E
20°W 160°E
西半球
东半球
南极
南极
西 半 球
东半球
西半球
南 门
南 东 东门
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 心画与指向标相对 图 应的十字坐标,按 北书 指向标方位标注东 馆 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 点的方向关系。
宿舍楼
试判断B、C、D三点在A点的什么方向。 C 北 西 A 南 40°E
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沿经纬线画十字坐标, 按经纬线方向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晚上——利用北极星指示北方。
利用北极星指示方向
北极星
北斗七星
利用植物判断方向
果子先染 色的一面是 南方。
树叶生 长茂盛的方 向是南方。
若切开树木,年轮幅度较宽的一方 即是南方。
等高线及地形部位:
图1.27、 1.28、 1.29(山脊、山谷:垂线法) 课件 模型 硬币演示
山地 高原 平原 盆地 丘陵
转动特点 地轴倾斜,指向不变
昼夜更替、时间差 地理意义 异 四季变化、五带形 成
课标解读
地图
§3 地图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 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象等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区分辨析五种基本地形类型,试画出相应的天际线并描述其特征
分层设色地形图:
绿色:低平原
白色:雪山、冰川
黄、褐等色:山地和高原
浅蓝到深蓝的变化:海水由浅到深的变化
课标解读
海陆分布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 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按图1.1的顺序设计教学顺序
直觉感知——猜测推理——事实论证——科学证明
插入活动1, 佐证“很多现 象”。 设问:凭借这 些证据 ,能不 能肯定地球是 球形?为什么 ?
角色扮演: 学生把自 己想像成 古人。 可补充 我国神 五、神 六有关 情况
结合“ 阅读材 料”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0
南 回 归 线 66.5
0
南 极 圈 90
0
五 带 的 划 分
66.5
0
90 北寒带 北 极 圈
0
23.5
0
北温带 北 回 归 线 热 赤 带
道
0
0
23.5
0
南 回 归 线 南温带 66.5
0
南 极 圈 南寒带 0 90
天文特征
有极昼极夜现象 0 66.5
既无太阳直 射 又无极 昼极夜现象
90 北寒带 北 极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