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_第一阶段练习

人文社会科学概论_第一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人文社会科学概论》第一章至第四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要科学地解释人的本质,就必须( )
A.用人的道德观念去解释 B.用人的感性欲望去解释
C.用人的社会存在去解释 D.用人的理性认识活动去解释
2.事实上,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它们研究人的角度、领域和层次不同。

研究“时间中的人”的学科是()
A.新闻传播学 B.人类学 C.历史学 D.社会学
3.研究人的培养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是()
A.管理学 B.语言学 C.情报与文献学D.教育学
4.事实上,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最后目标都是人,只是研究人的角度、领域和层次不同。

研究“时间中的人”的学科是()
A.新闻传播学 B. 人类学 C.历史学 D.社会学
5.从学科结构的层次着眼,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均属()
A.二级学科,可以称为专业学科 B.一级学科,可以称为门类学科
C.三级学科,可以称为分支学科 D.一级学科,可以称为综合学科
6.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开始以分门别类的面目出现的时间是 ( )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一18世纪 D.19世纪
7.现代科学革命的发展主潮是( )
A.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进一步分化。

B.现代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新门类、新学科不断出现。

C.现代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趋于综合化、整体化。

D.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区分日益明显。

8.西方早期的人文社会学说曾用以下形式回答和解释当时的社会问题( )
A.神话 B.自然科学公式 C.宗教 D.心理学
9.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经济建设功能进一步为人们所认识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自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B. 世界并不太平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D.“知识经济”时代开始到来
10.人文社会科学各基本学科逐步成型、独立发展的时期是()
A.5世纪到11世纪 B.11世纪到13世纪C.14世纪到19世纪 D.19世纪到20世纪
11.在方法论的意义上,人文社会科学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是 ( )
A.定量分析 B.技术分析 C.理性批判 D.情感激发
12.积极的理性是基于社会实践对何种对象的否定与超越 ( )
A.消极理性 B.常识 C.理论假设 D.真理
13.不属于教材所概括的人文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是 ( )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理性批判 D.直接观察
14.积极的理性是基于社会实践对何种对象的否定与超越()
A.消极理性 B.常识 C.理论假设 D.真理
15.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与,所以显得尤为重要的方法是()。

A.定量研究 B.定性研究 C.系统研究 D.横断研究
16.在下列抽样调查方法中,较少在实践中应用的一种是 ( )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类集抽样
17.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是()
A.维纳 B.申农
C.贝塔朗菲 D.普利高津
18.下列社会过程和现象尚不属“全球问题”的( )
A.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问题
B.裁减军备、防止核战争、缩小国家间贫富差距等有关世界政治和国际经济的迫切问题
C.和平利用空间、协调信息传播问题
D.普及义务制高等教育问题
19.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A.维纳 B.申农 C.贝塔朗菲 D.普利高津
20.新时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开放、重建与发展过程中率先取得突破的领域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格,每空格1分,共20分)
1.在现代科学体系中,与自然科学相联结、相对应的人文社会科学,是经历了较充分的分化之后逐步走向一体化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总称。

2.现代人文社会科学是一个复杂而又有序的知识大系统;这个大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具体学科只是整个知识大系统中的一个构成因素。

3.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性。

4.一般人所说的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和开化的程度,它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从人类文明建设的角度来看,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一起构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两项基本内容。

5.科学认识的理性和科学认识的情感结合在一起,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独特表现,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内部规律,是人类智力发展和精神进步的标志一。

6.常见的几种抽样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系统抽样方法,分层抽样方法。

7.20世纪世界格局首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世界格局第二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对抗和对话,世界格局第三次变动前后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8.我国科学家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头一个10年,以原子能的解放与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了利用核能的新时代;第五个10年,以以电脑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

9.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影响最为深刻的哲学,在19世纪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重大变革,成为19世纪到20世纪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的重要思想背景。

10.100年来,与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相对应、相联系,通过不断分化、综合,具有多科性、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庞大体系逐步形成。

三、语词解释(本大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人文科学:是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究的学问。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系统抽样方法:一种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用以描述总体的具体调查方法。

概率抽样是抽取样本的基本方法。

4.全球问题: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5.综合学科:综合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新学科。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何区分点?
答:人文社会科学具有时代性,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
向性。

2.为什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人文社会科学现代化进程中日益统一起来?
答: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定量研究是对定性研究的深化和细化,定性研究只有在与准确的定量研究结合在一起时才能增强其理论力量,定量研究只有在与科学的定性研究结合在一起时才能显示其作用;在人文社会科学现代化的进程中,由学科分化与综合所导致的系统化研究观念,强有力地推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日益统一起来。

3.20世纪世界自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表现为:第一,自然科学技术的“指数增长”及其复杂社会后果向人文社会科学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

第二,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多种形态的综合化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比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世纪下半叶自然科学技术国际化的趋势促进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对话和国际合作。

第四,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效率。

4.依据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发展形态和发展水平,20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它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世纪上半叶的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分化中有综合的阶段;世纪下半叶的以综合发展为主导倾向、综合中有分化、逐步走向整体联动的阶段;世纪末期进入反思─展望、加快发展步伐的阶段。

5.中国为什么未能从社会内部孕育出近代和现代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
答:主要原因在于受到了长时期的封建主义的禁锢。

中国古代就产生了丰富而先进的哲学、历史、文艺、教育、法律思想,但.是由于封建主义在政治上的专制、在思想文化上的封闭翻僵化,致使中国未能与西方同步,从社会内部孕育出近代和现代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

五、论述题(本大题15分)
1.概述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道路。

答题要点: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若干本土特征,走过了一条曲折向上的道路。

20世纪上半叶,先是引进、移植,继而通过时代的选择,逐步分化发展;50年代起,经历了革新、建设阶段,因“文革”爆发而出现严重挫折,从70年代末开始,正本清源,解放思想,恢复和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立足现实,对外开放,各学科全面重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在各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其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希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