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燕麦的栽培技术

燕麦的栽培技术

• 品种 栽培制度 生态条件 • 一般燕麦从4月上旬开始播种,一直延续到6月初,特早熟
品种最晚可以推迟到6月下旬 • 在此范围内,播种适期主要考虑与降水供应同步,燕麦对
水最敏感的时期为孕穗期,其次为开花至灌浆期
播种时间
• 播种为了能与降水期吻合,播期确定也不一样: • 晚熟品种的适宜播期为5月15-20日: • 中熟品种的适宜播期为5月25日左右; • 早熟品种的适宜播期为5月底-6月初;
2~3天
• 一是促使种子后熟,提高发芽率;
• 二是利用阳光杀死附着在种皮上的病菌,减少病源,减轻 病害,促进苗齐、苗壮,培育壮苗夺高产。
• 用种子量0.3%乐果乳剂拌种,可防治燕麦的黄矮病;
• 用种子量0.2%~0.3%的菲醌或拌种双或0.15%的拌种灵进 行拌种,可防治燕麦的黑穗病、锈病 、病毒病等。
• 陈红等报道,高寒地区早春播种、覆膜、加大播量等对提 高燕麦产草量、建立高产人工草地非常有用。
• 霍晓阳等以辽宁省的燕麦品种沈农燕麦1号为试验材料,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播期、播种量对沈农燕麦1 号的植株性状、光合特性、籽粒性状、籽粒产量和成熟期 籽粒品质的影响。沈农燕麦1号随着种播期、播种量的变 化,其各处理间的株高、有效分蘖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对分蘖成穗率影响较小,其根冠比差异不显著;播种量对 沈农燕麦1号的生育期没有影响,只有播期对其生育期产 生影响。
• Rocquigny等比较了半矮秆品种AC Ronald和普通品种 Triple Crown产量的变化
• 发现前者比后者增产433 kg/hm2,但二者在蒸腾和水分利 用效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别。
选种

根据河北省燕麦主要种植区高寒,高旱,大风天气多
的特点,选择适应性强,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
• 适宜播种期为3月25日-4月15日,最佳播种期为清明前后, 最迟不能超过谷雨。
• 根据降水情况,抢墒播种尤为关键,抓苗是旱地燕麦高产 的主要措施。
播种量及播种密度
• 合理密植为原则。 • 旱地燕麦的穗数基本等于苗数,因此要根据地力和产量目
标确定达到的穗数。依靠主茎成穗,用预期的苗数确定播 种量,一般亩播种量10-11公斤,亩留苗24万-30万产量最 高;在肥力较高的滩地和二阴滩地以及生产水平较高的地 块,亩播量可增加l-2公斤,反之减少1-2公斤。此外还应 根据土壤墒情、种子质量等调整好播量,达到预期苗数, 避免缺苗或是因苗过多造成争水、争肥、争光,影响个体 生长而减产。
• 贾海斌,何海军,对乌兰察布地区胡麻/大豆、胡麻/玉米、 胡麻/马铃薯、胡麻/甜菜及胡麻/燕麦5种不同胡麻带田种 植模式下作物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了 研究。结果显示,胡麻/燕麦的亩总产值比单作胡麻和单 作燕麦分别高533.3元和95.7元,是唯一一个总产值高于 相应单作的种植模式。
除草剂,在3叶期每公顷用75%巨星干悬浮剂13.3~26.6 g,
选择晴天、无风、无露水时均匀喷施。

拔节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加强病虫害的检查,发
现蚜虫,及时扑灭,以防病害发生。
• 燕麦拔节期是需肥的关键时期,单靠土壤和种肥供给难以 满足生长发育的要求,必须追肥才能获得高产。以往“一 炮轰”的施肥方法对磷酸二钱或过磷酸钙比较适宜,但施 用尿素等往往容易引起烧苗,造成缺苗断垄。
• 在同一播期不同播种量间旗叶面积差异较大,旗叶宽差异 较小、旗叶与茎秆夹角,旗叶长差异极显著;在同一播种 量不同播期间燕麦旗叶性状差异并不十分显著。随着播期、 播种量的变化,各处理燕麦生长前期,叶面积指数随着密 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到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并不一直随 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叶面积指数反而减小,播期、播种量 间叶面积指数差异较明显。
田间管理
• 分蘖抽穗期——攻壮株、抽大穗、促进穗分化,保证有效 花的形成
• 早追肥,深中耕,适时灌水和防治病虫害 • 在分蘖和拔节后分2次追施速效氮肥 • 第1次每亩用量为10~15kg • 第2次每亩用量为8~10kg • 有灌溉条件的地方,结合中耕,灌好分蘖水、拔节水和抽
穗扬花水。做好以水养根,保护叶片防早衰,达到以叶保 粒的目的。
• 播期对籽粒产量影响极显著,茎叶性状和穗部性状对籽粒 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产量与旗叶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 与有效分蘖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旗叶与茎杆夹角呈显著负 相关,与有效分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呈极显著正相 关,与饱粒数呈显著正相关。
播种量及播种密度
冀张莜12号 冀张燕3 号 晋燕 12 号
播种量(苗数) 万株/hm2 375~450
6
适时刈割
7 病虫害的防治
选地与轮作倒茬
• 选地 • 燕麦抗逆耐粗,对土壤要求不严 • 宜选择土壤耕层深厚、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沃的壤土
或砂壤土 • pH 值范围 7.0~8.5。
选地与轮作倒茬
• 轮作倒茬 • 燕麦不宜连作否则,病害严重,杂草多,养分也出现短缺。
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 前茬以豆类(豌豆、扁豆和蚕 豆),胡麻、马铃薯,荞子,山药等为前茬作物。
性强、抗病能力强的优质中、矮秆品种。
• 目前新培育品种“冀张莜12号”,适宜在河北省坝上地区
的旱坡地、旱滩地种植,也可在山西、内蒙古相同类型区
应用,是免秋耕晚播蓄沙固土耕作技术应用推广的首选品 种之一。

选种前进行种子精选,剔除小粒、秕粒、虫粒和杂质,
选粒大、饱满的籽粒作种。
种子处理

播前要进行种子精选,在晴天,将精选好的种子摊晒
• 用裸燕麦籽粒饲喂畜、禽,可收到增膘长肉快,产乳、产 蛋多的良好经济效益。
• 燕麦秸秆也是畜牧业的优良饲料,茎叶中蛋白质、脂肪、 可消化纤维等含量高于其它作物,而难以消化的粗纤维较 少,发展燕麦种植,可作为大型乳品加工企业优质饲料。

河北省是全国第二大燕麦主产区,年种植面积13万
hm2左右,集中产区是张家口、承德两市的坝上6县2区,
• 据试验调查,豌豆是燕麦最好的前茬,其次是马铃薯。
• 在河北省燕麦种植地区年降雨量少,人少地多,土壤贫瘠, 为增产可采用种绿肥压青后种植。
• 常用轮作方式是:燕麦-豌豆(马铃薯、蚕豆)-燕麦;燕 麦-黑豆-谷子-燕麦。
深耕整地施肥
• 深耕 • 秋深耕 春深耕 • 秋季深耕 • 优质莜麦种植地要在秋天全部深耕一次。耕深度达到
25~30厘米,耕后及时耙耱。 • 春季耕作 • 早春浅耕 10 厘米左右,耙耱保墑。但是根据情况灵活掌
握,如土壤干旱严重要多耙耱镇压、少浅耕;如雨水多、 地温低,就不需要耙耱镇压而要翻耕放墒,以提高地温。 • 耕地后,要及时耙压 • 将翻耕后的土壤耙平,消灭坷垃。一来可以防止风蚀,起 到保墒护土的作用;二来有利于提高播种质量。
450 ~ 525
25 ~30
播种方式

有耧播、犁播和机播。
• 最好采用机械播种或人工开沟条播,不宜撒播。
• 条播行距 15~20 cm,深度以 5~6 cm 为宜,如果土壤墒 情较差,要适当深一些。防止重播,漏播,下种要深浅一 致,播种均匀,播后耙地,使种子与土壤密切结合,防止 漏风闪芽。
播种方式——混播
• 沟垄地膜覆盖可以有效地汇集降水并将其贮存在土壤中, 同时覆膜可以有效减少水分蒸发.诸多研究表明,相对于 平地种植模式,该技术促进了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显著地 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 相对于平地种植模式,该技术促进了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显著地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播种方式——套作
• 为提高粒重和改善品质
• 抽穗期和扬花前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 2.25 kg和尿素 5 kg 加 50%对福合剂 2 kg对水喷施
• 有灌水条件的地方,若遇春旱,在燕麦 3 叶期至分蘖期灌 水 1 次,灌浆期灌水 1 次。
田间管理
• 拔节期

拔节前进行2次除草,中后期要及时拔除杂草。种植
面积不大的可采用人工除草。种植面积较大时可采用化学
提高燕麦饲用品质的栽培措施
引言

燕麦(Avena sativa)属禾本科(Gramineae)燕麦属
(Avena)一年生草本植物,属于长日照作物 ,具有抗旱、
耐瘠、适应性强、稳产等特点。
• 在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中国、芬兰 等国均有分布,其中大部分用于饲养家畜,少量用作粮食。 在我国华北、西北、西南高寒地区广泛种植,是当地重要 的粮食作物和饲草、饲料作物。
田间管理
• 苗期——从出苗到拔节为苗期阶段。 • 管理措施——早锄地 浅锄地 防治病虫害 • 干旱——浅锄保墒防旱; • 雨涝——深锄保墒 促进土壤水分蒸发 • 锄地——满垄、全苗、促壮苗、多扎根系、扎深
根、生长整齐、植株短粗茁壮、秆圆、叶绿和根 深 • 3叶期灌水,每亩追施尿素5~8kg • 5~6叶期,如发现叶片色淡缺肥,可结合灌水每亩 追施尿素2~3kg
选种与种子处理
•期长,一般在
200 d左右,主要在南半球的冬季种植。
• 北半球以春性燕麦为主,生育期一般为85~120 d,株高为 70~160 cm,有些品种高达200 cm以上。
• 植株较高的品种在提高产草量的同时也容易倒伏,同等条 件下正常品种的种子和草产量分别比半矮秆品种高18%和 29%,播量加大后普通种倒伏增加,但对半矮秆品种影响 不明显。
这里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有机燕麦种植基地,被称作全国燕
麦最佳产区。

牧草的产量和品质不仅依赖于品种的遗传特性,还与
栽培措施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合理的栽培措施可有效提
高牧草的产量、改善牧草营养品质。以下从近年来燕麦的
栽培措施方面加以介绍。
1 选地与轮作倒茬
2 深耕整地施肥
3
选种与种子处理
4
播种
5
田间管理
• 但无论是什么品种,在二阴滩地可提前5天左右播种,沙 土地和向阳地可推迟3-5天播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