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语文课程性质做核心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统一。
_______是一种比喻说法,它具有实用和“中介”的含义。
2、《语文标准》所设计的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这一目标获得现代公民都必须具备的______________。
同时还应包含这样的目标;使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能力。
4、关于写作的评价,应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评价习作的首要标准,评价时应综合考察主旨、_________、语言_______、文面、________、等几方面。
5、写作能力的培养,多写只是一方面,还要重视____________。
6、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_________者,学生阅读的_________者,也是阅读中的__________之一。
7、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语文教育的特点是()A、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B、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C、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D、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影响2、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A、《语文标准》B、《语文教学大纲》C、《课改远景规划》3、就识字与写字目标《课程标准》对7—9学年段识字能力的要求是()A、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B、有独立识字能力C、能熟炼的使用字典词典典独立识字4、《语文标准》对4个学段背诵优秀诗文数量要求是()段(篇)A、200B、240C、2805、《语文标准》第二部分是()A、课程目标B、实施建议C、前言6、下面属于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的特点的是()A、前瞻性B、三维设计,整体提高C、操作性D、方向性7、新语文教材的编写要注重()A、鲜明的时代性B、符合儿童心理和语言发展的规律C、应有丰富的文化内涵8、《语文标准》所设计的课程目标是()A、使学生热爱学习B、使学生学会学习C、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9、新课标积极提倡的学习方式是()A、合作B、自主C、探究10、语文课程十条总目标不是随意排列的,它有一定的()顺A、逻辑B、时间隔C、由浅到深三、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1、如何在阅读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2、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方面老师应关注什么?3、《课程标准》中对第四学段(7至9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什么?4、请写出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童年趣事》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
(初一教师答);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道德修养》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
(初二教师答);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故乡》一课的教学目标。
(初三教师答)3、(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全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4、初一:(1)了解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作家笔下各种童年的酸甜苦辣。
(2)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自己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3)品味、学习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
(4)懂得记事写人要线索清楚。
(5)学习在说话中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用婉转的话语打动对方。
初二:(1)培养良好的的道德修养,塑造崇高的精神境界。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述方法。
(3)了解议论文结构安排的基本要求和常见形式。
(4)品昧议论文语言概括有力的特点。
(5)在讨论中,能够抓住问题的焦点,能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初三:略(以教学参考书为准)2018年《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交际工具、信息载体2、评价方式除了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
2、纸笔测试3、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3、综合性、实践性4、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4、立意、构思5、“总体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的统一。
具体说来,突出了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三个思想。
5、人文性与工具性、思想性与审美性6、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6、工具性、人文性7、新课程标准整合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语文教改探索的成果,借鉴了西方先进国家母语教育的经验,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和,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7、人文性、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8、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8、语文实践、语文实践9、课程目标从、、三个方面设计。
9、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0、初中语文课程的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
10、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11、语文课程标准包括、、三部分内容。
11、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12、语文教学要注重、,注重,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12、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13、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13、表达和交流14、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的开放、的开放、的开放。
14、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空间15、对于“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应注意、、特点。
15、前瞻性、三维设计,整体提高、操作性16、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和。
16、情境性、互动性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1、A)的过程中进行。
A、平等对话B、和谐相处C、努力创造D、互相合作2、(2、D)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A、写作B、阅读C、识字D、口语交际3、(3、A)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A、综合性学习B、阶段性学习C、总结性学习D、实践性学习4、(4、A)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阶段性评价5、(5、B)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阶段性评价6、语文教学的(6、A)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
A、开放性B、实践性C、科学性D、人文性7、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7、A)资源。
A、课外学习B、课外活动C、课外实践D、课外科学8、下面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错误的是(8、B)。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把握语文教育的方向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9、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9、A)。
A、定性评价B、定量评价C、全面评价D、综合评价10、“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面向全体,落实到全体学生身上。
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10、D)素养。
A、写作B、阅读C、口语表达D、综合三、简答题(19分)1、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建议提出了哪些要求?(4分)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课程标准中关于评价建议的具体建议包括哪些?(5分)答: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关于阅读的评价关于写作的评价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3、综合性学习缺少“语文味”的几种倾向是什么?(4分)答: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上成思想品德教育课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变成了气氛热烈的游戏课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上成了美术课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上成了作文辅导课4、加强语文教育的实践性应该注意什么呢?(6分)答: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自发地学习他们能够学习的内容。
其次,语文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同时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钻研教材,深入各学科,了解学生生活,为学生设计恰当的活动课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可以动手做,又能想办法把它做好。
再次,语文实践活动要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四、论述题(23分)1、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11分)答: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探究”学习,就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2、新课程中评价建议在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的具体方式以及评价的主体等方面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着怎样的区别?(12分)答:评价目的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课程评价的取向上摒弃片面的评价观念,尽可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课程的全貌,坚持全面评价的取向,突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课程评价手段上,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
全面的课程评价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手段来配合。
对课程的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的评价,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
“评价建议”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意将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2018年《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三)第一部分课标(30分)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6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与()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