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


3、论效法卢梭
• 裴斯泰洛齐的课程论效法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的计划,强调集体 的而非个人的背诵,课程以学生喜欢的活动为主,如绘画、写作、唱 歌、体操、模型制作、采集标本、绘制地图和郊游等等。他主张教学 要为学生的个别差异留有余地,学生分组要根据能力,而不要根据年 龄,还倡导将正规的教师培训作为实现科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 些设想当时被认为是激进的革新思想。 • 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强调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他强调教育者首先必须具有一颗慈爱之心,以慈爱赢得学生们的爱和 信赖。因此,教师要精心照顾好儿童,注意儿童的需要,对儿童的进 步和成长报以慈爱的微笑。教师要用亲切的话语、情感、面部表情及 眼神打动儿童。当爱和信赖在儿童心中扎下根以后,教师要尽力激励 它、增强它,使之不断升华。 • 裴斯泰洛齐也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但这种权威性不是来自对儿童的惩 罚、告诫、命令和指示,不是来自凌驾于儿童之上的特权,而是来自 教师对儿童强烈的爱和责任感。 • 裴斯泰洛齐还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 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制作团队:兄弟连201
口号:宿舍领导者,正宗好宿舍 201、201、201、好
201、201、201、棒
13、 “天鹅”之歌
1824年10月,伊佛东学校走完了艰难的20年历程,终 于因承受不了各方面的困难而关闭。裴斯泰洛齐回到新村 以后,与孙子团聚。可他不顾80岁高龄,仍不遗余力,著 书立说。他首先撰写了《天鹅之歌》这部名著,接着完成 了《我一生的命运》一书,并着手写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第五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为贫民而病倒,在追求真理 中去世。 这只洁白的“天鹅”、慈善的“天鹅”,为了给贫民 衔来一点食物,送来一点温暖,带来一点光明,与狂风搏 斗,为理想而争,为事业而拼;从幼雏到老,从未歇息过, 可现在安息了,永远地安息了。
名言警句
• 1.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 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 • 2.今天应做的事情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 • 3.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 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 人生必须具 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 • 4.道德教育最简单的要素是“爱”,是儿童对母亲的爱, 对人们积极的爱。这种儿童道德教育的基础,应在家庭中 奠定。儿童对母亲的爱是从母亲对婴儿的热爱及其满足于 身体生长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要 素,则有待于学校教育。教师对儿童也应当具有父子般的 爱,并把学校融化于大家庭之中。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746年1月12日; • 去世年月:1827年2月17日; • 职业: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 • 成就: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 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 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后世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这是他对人类教育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 代表作品:《林哈德与葛笃德》 、 《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 等。
8、用笔宣传
• 失败和挫折并没有使裴斯泰洛齐放弃自己的主张, 也未动摇他救济贫民的初衷。在这些贫困的日子 里,他仍然安贫乐道,打算用笔来宣传自己的教 育思想。 • 裴斯泰洛齐认为,自然的教育法才是达到真理的 唯一方法,这是一种循序渐进、勿忘勿助的教育 方法。他说;“自然的力量虽然无法抵抗,但是 在指导的过程中,却毫无勉强的地方,正如夜莺 在黑夜中的一鸣,丝毫没有强迫的阴影存在。”
裴斯泰洛齐
目录
• • • •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教育思想 名言警句
人物生平
• 介绍 • 《一位隐士的夜晚时 刻》 • 论效法卢梭 • 慈爱的儿童之父 • 心灵陶冶 • “实践家” • • • • • 有失有得 用笔宣传 德育秘密 实物教学 别开生面 “天鹅”之歌
基本信息
亨里希·裴斯泰洛齐; • 中文名:约翰· • 英文名: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
1、介绍
• 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 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的 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 创的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 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 • 早年受法国启蒙思想特别是卢梭思想的影响,又得益于学 院一些进步教授的教诲。决心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 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 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 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项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 只是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由于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 他就转而从事写作。
5、心灵陶冶
• 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上 打上深刻的烙印,对其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母亲的勤劳志节、巴贝丽的奉献精神,使 裴斯泰洛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良好的陶冶。 她们高尚的人格、坚强的意志起到了潜移 默化的作用,使裴斯泰洛齐从小就具有慈 爱、信任、克己、无私等良好的品质。
6、“实践家”
教育思想
• 裴斯泰洛齐受18世纪启蒙思潮的影响,认为教育是社会改 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 裴斯泰洛齐还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一些自然所赋予的潜 在能力,并且这些能力都具有渴望发展的倾向。教育的目 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潜在能力。教育者必须 深入研究和认识儿童的自然发展,并努力使教育与其自然 发展相一致,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 裴斯泰洛齐认为,在一切知识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 “要素”,它们是儿童自然能力最简单的萌芽。 • 总之,裴斯泰洛齐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得教育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德国著名教育家赫 尔巴特、福禄贝尔、第斯多惠等,也都受到深刻影响。裴 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在清末开始传入我国,对我国初等教 育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11、别开生面
• 裴斯泰洛齐在伊佛东执教期间,仍致力于教学方法的进一 步改革。他上地理课就颇有特色。裴斯泰洛齐早年的学生、 后来成为知名教授的弗由伊曼回忆道:“为了学习地理的 基础知识,我们被带到户外,向伊佛东附近人烟稀疏的比 由仑河谷步行。我们首先观察河谷的整体与各个部分,对 这个河谷渐渐有了正确的认识。然后挖取河谷的粘土,把 它包在一张大纸里面。回到学校,大家就站在一张大桌子 边,把带回来的粘土捏造成河谷的模型。次日我们观察较 高的地方,继续扩展我们的研究范围。最后,我们终于把 整个伊佛东盆地研究完毕,把它做成鸟瞰的彩雕模型。然 后,我们才开始学习地图。”
9、德育秘密
• 裴斯泰洛齐认为,强迫儿童遵守表面的、 形式的规则,无法培养儿童崇高的品德。 必须先唤醒童内在的伦理情感,以此为 出发点,才能进一步使他们对外在的事物 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于是他利用典型的 实际生活,对儿童进行品质教育。
10、实物教学
• 斯坦兹孤儿院被关以后,裴斯泰洛齐于 1799年7月,不顾身体虚弱,去布格多夫小 学任教。在这期间,他认真研究,勇于探 索,进行直观教学实验。最初,他事先绘 出实物的图片,然后以此为媒介教学生观 察与记述。教学时,他让学生观察实物, 等他们获得了初步印象后才进行讲解,学 生既有兴趣,也便于理解和掌握。
4、慈爱的儿童之父
• 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 • 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瑞士著名教育家,父为 医生。5岁失怙,赖慈母忠婢成长,性柔懦富于感情,及 后入中学、大学,修神学而不信其说教而改学法律,又历 政界腐败去而习农,试图通过教育来改善农民的生活。曾 在新庄、斯坦兹创办孤儿院,从事贫苦儿童的教育。常与 孤儿同寝食,共忧喜,苦心孤诣以发展儿童道德心,成效 颇著。后又在布格多夫、伊佛东创办学院,进行简化教学 实验。认为儿童的能力由练习而发达以至于强壮;凡教育 及教学均当以直观实物为基础;教育的进行及教材的排列, 当以儿童的精神、自然的行为为准;凡为教学,当注意数 目、形式和词语三个基本要素。他根据这一原理,改进了 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方法。他的教育思想对近代初等教育的 发展有重大影响。著作有《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 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等
2、《一位隐士的夜晚时刻》
• 1780年出版的《一位隐士的夜晚时刻》概括了他的“教育 必须顺乎自然”的理论。他坚信人性具有无穷的应变能力; 人的道德修养和知识造诣由他自己负责,而教育则应发展 人的天才,使他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在《格特鲁德是如何 教育她的学生们的》一书中,详细讨论的虽然是智育的主 要原理,但他却认为德育最为重要。法国大革命后,年过 半百的裴斯泰洛齐才有了实践自己教育理想的机会,开始 致力于儿童教育。他收养了许多战后孤儿;为了增强学生 们的道德品质,他竭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家庭气氛的环 境。他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愉快的时期。他还主办过两个 学校作为教学实验基地,以证实他在德育、智育和体育三 方面的教学法。其中一个学校闻名世界,吸引了许多外国 人前往参观。其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自给、自立、自助和 助人能力。当时这一教学法为教育界广泛接受,并促进了 教师培训工作。他的很多教学原理贯注在现代初等教育中
• 裴斯泰洛齐既是贫儿的老师,也是他们的父亲。儿童一入 校,他先给他们洗澡,换上新衣服,再安排他们的食宿。 儿童们焕然一新,可他却衣衫褴褛;儿童们喝肉汁,可他 却啃面包。为了小乞丐,他却成了十足的老乞丐。他曾叙 述道:“我在这几年里,与这些小乞丐生活在一起,衣食 与共,想让他们过上人的生活,自己反而过着乞丐的生 活。” • 裴斯泰洛齐认为,儿童劳动是发展体力、智力和道德能力 的手段。实验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多方面的劳动训练,来提 高儿童的智力。他的实验固然具有历史的局限性,但是,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雏形,可以 看到他那闪光的思想火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教育 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第一位实践家。
7、有失有得
• 裴斯泰洛齐能从失败中认识自己。他说:“我对 自己的命运的战斗……虽然徒劳无功,然而,却 在这无数次的苦斗中,学到了无数的真理,得到 了无数的经验。在别人认为我是失败者的那一瞬 间,却使我得到启示,更加相信我的努力、见解 和原理并没有丝毫的差错。” • 裴斯泰洛齐失去的是家庭资产,得到的是儿童的 进步;失去的是世人的理解,得到的是意志的磨 炼;失去的是学校的实验,得到的是坚定的信念。 这些失,这些得,显示出他多么崇高的人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