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检验
K
A
+/- +
A
A
+/- +
K
A
+
-
K
A
-
-
A
A
+/- -
可能的菌属
沙门氏菌属、变形杆菌属、枸橼 酸杆菌属、爱德华氏菌属
沙门氏菌属亚属Ⅲ、枸橼酸杆菌 属、变形杆菌属
沙门氏菌属、埃希氏菌属、哈夫 尼亚菌属、摩根氏菌属、普罗菲 登斯菌属
伤寒沙门氏菌 鸡沙门氏菌 志贺 氏菌属 埃希氏菌属 哈夫尼亚菌 属 摩根氏菌属 普罗菲登斯菌属
§ 轻轻摇动培养过的样品混合物,移取1 mL,转种于10 mL四 硫酸钠煌绿增菌液(TTB),42℃±1℃, 18h~24h
• 含有胆盐,抑制除沙门氏菌以外的肠道菌(主要抑制革兰氏阳性球菌 和部分大肠埃希氏菌的生长),而伤寒与副伤寒沙门氏菌仍能生长
• 选择性效果相对较好,杂菌最少 • 配置时最好用无菌温水,先煮沸基础液,分装至无菌瓶,临用时再加
平板分离——HE琼脂
v 菌落为蓝绿色或蓝色,多数菌落产硫化 氢,菌落中心为黑色或几乎全部黑色
v 亚利桑那沙门氏菌,因发酵乳糖,菌落 为黄色,根据产硫化氢情况而带或不带 黑色中心
平板分离——XLD琼脂
v 菌落为粉红色,据产硫化 氢情况有或没有黑色中心
v 产硫化氢的多数菌株产生 大的有光泽的黑色中心或 几乎全黑色
前增菌
v Day1:
§ 25g(mL)样品+225mL缓冲蛋白胨水(BPW)
• BPW是基础增菌培养基,不含任何抑制成分,有利于受损伤的沙门氏 菌复苏。使受损伤的沙门氏菌细胞恢复到稳定的生理状态
§ 36℃±1℃, 8h~18h § 样品呈酸性、碱性时,需调PH值至6.8±0.2
选择性增菌
v Day2:
初步鉴定——三糖铁(TSI)
v TSI操作:
1、接种针挑取至少两个典型或疑似菌落,先于斜面由里到外划 一条直线
2、于斜面中心穿刺,尽量直刺,不要刺到底 3、抽出接种针,在斜面由里到外划Z字线使菌分散 4、可直接接种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或尿素酶试验培养基和
营养平板
v TSI观察:
§ 底层及斜面:产酸(A)变黄;产碱(K)变红 § 中下部:产硫化氢者变黑(+) § 培养基内部有裂痕甚至被顶起为产气
§ 伤寒型:由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未接受过治疗的病 人致死率可超过10%,而对经过适当医疗的病人其致死率低 于1%
§ 败血症型:最常由猪霍乱、鼠伤寒和肠炎沙门氏菌引起 § 无症状携带者不显示发病症状仍能将微生物传染给其他人
(传统的例子就是玛丽伤寒)
目录
v 概述 v 致病性 v 细菌学特性 v 生化特性 v 血清学特性 v GB 4789.4-2010检验方法
v 是一大群寄生于人类和动物肠道内,形 态、培养、生化反应和抗原构造相类似 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种类繁多。已发现 近3000个种(或血型)。
v 共分为7个亚属(生化群),亚利桑那菌 为第三群。
DANIEL ELMER SALMON
(1850-1914)
肠杆菌科隶属关系
肠杆菌科(肠道内菌群)
耶尔森
Enterobacteriaceae
§ XLD、HE、显色培养基 36℃±1℃, 18h~24h
• XLD培养基中含有去氧胆酸钠作指示剂,在该浓度下的去氧胆酸钠也同时作为 大肠埃希氏菌的抑制剂,而不影响沙门氏菌属和志贺氏菌属的生长
• HE在保证细菌所需营养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抑制剂,如:胆盐、柠檬酸盐、 去氧胆酸钠等,可抑制某些肠道致病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但对革兰氏阴 性的肠道致病菌则无抑制作用
沙门氏 菌属
氏菌属
大肠菌群Coliform
变形杆
克雷伯
菌属
柠檬酸杆菌属
氏菌属
摩根菌 属
粪大肠菌群 Fecal Coliform
志贺氏 菌属
沙雷氏 菌属
克罗诺
肠杆菌属
……
大肠埃希氏菌属(大肠杆菌)E.Coli
出血性
侵袭性
致病性 非致泻
O157:H7
(非典
集聚性 产毒性
型)
目录
v 概述 v 致病性 v 细菌学特性 v 生化特性 v 血清学特性 v GB 4789.4-2010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致病性
v 重要的肠道致病菌,可引起人类的伤寒、副伤寒、感染性 腹泻、食物中毒和医院内感染,并引起动物发生沙门氏菌 病。据世界卫生组织不完全统计,每年至少有1600万病 例,导致死亡约60万。
v 人类沙门氏菌感染的临类型主要有四类:
§ 胃肠炎型:主要由沙门氏菌I的各种血清型引起,最常见的是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和感染性腹泻,是由于沙门氏菌在食品中 大量繁殖,侵入肠道后继续繁殖并释放出大量肠毒素,引起 剧烈的胃肠炎。通常表现为轻度,持久性腹泻。
沙门氏菌细菌性特性
v 0.7µm~1.5µm×2.0µm~5.0µm的G-直杆菌 v 多数具有周身鞭毛,能运动,但也有无鞭毛者,不能运
动,如鸡沙门氏菌、雏白痢沙门氏菌 v v 血清学特性 v GB 4789.4-2010检验方法
生化特性——培养特性
沙门氏菌检验方法
GB 4789.4-2010
李天添
目录
v 概述 v 致病性 v 细菌学特性 v 生化特性 v 血清学特性 v GB 4789.4-2010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属( Salmonella )
v 美国兽医微生物和病理学家。1884年任 美国农业部畜牧局首任局长,他首次从 病猪中分离出猪霍乱沙门氏菌。隶属于 肠杆菌科,是一种重要的肠道致病菌, 可引起人类的伤寒、副伤寒、感染性腹 泻、食物中毒和医院内感染,并引起动 物发生沙门氏菌病。
v 需氧或兼性厌氧 v 在10℃~43℃内均能生长,35℃~43℃最适,一般沙门氏
菌在40℃~43℃培养能提高阳性检出率,而伤寒沙门氏菌 在37℃培养阳性检出率最高 v 最适pH6.8~7.8
生化特性
v 沙门氏菌生化特性比较复杂 v 常见的沙门氏菌均属于第I亚属 v 常见的典型特性如下
§ 不分解乳糖(亚利桑那菌除外) § 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伤寒沙门氏菌产酸不产气) § 多数产H2S,能利用枸橼酸盐,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 § 多数不产生靛基质(吲哚),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不
v 亚利桑那菌因发酵乳糖而 呈黄色,带或不带黑色中 心
平板分离——科玛嘉显色平板
初步鉴定——三糖铁(TSI)
v TSI原理:
§ 部分细菌可分解含硫氨基酸(胱氨酸、半胱氨酸等)或其它 含硫组分而生成H2S,H2S遇铁盐或铅盐生成黑色沉淀(如 FeS)。但氧气含量大时则不产H2S,故使用穿刺培养法,中 间部分可产H2S变黑。
v 以上选择性平板均不需灭菌,且须注意制备过程不要过分加热及各组 分加入顺序。最好第一天配置置于暗处,第二天使用(注意加热)。
平板分离——BS琼脂
v 产硫化氢菌落为黑色有金 属光泽、棕褐色或灰色, 菌落周围培养基可呈黑色 或棕色;
v 有些菌株不产生硫化氢, 形成灰绿色的菌落,周围 培养基不变。
v 亚利桑那菌为黑色有金属 光泽
埃希氏菌属 肠杆菌属 克雷伯氏 菌属 沙雷氏菌属 枸橼酸杆菌属
初步鉴定——赖氨酸
v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
§ 制备时在试管上部加入液体 石蜡封盖,阻止空气的氧化 作用
§ 阳性反应使氨基酸脱羧产碱 显示为紫色,培养基不改变 颜色,而阴性发酵葡萄糖产 酸培养基呈黄色
§ 沙门氏菌多数为(+)
空白;阳性(紫色);阴性(黄色)
初步鉴定——三糖铁(TSI)
v 沙门TSI现象:
§ 最典型者(不发酵乳糖、产硫化氢):底层黄、斜面红、中 间黑
§ 少数不产硫化氢:底层黄、斜面红、中间不黑 § 亚利桑那多数:底层黄、斜面黄、中间黑
§ 2010GB排除底层变红和底层斜面全变黄不产硫化氢且赖氨 酸阴性者
肠杆菌科各菌属的反应结果
斜面 底层 产气 H2S
v 沙门氏菌生长情况:阴性(不生长)。 v 注:本试验必须设置对照管(不加氰化钾),若对照管细
菌生长良好,试验管细菌不生长,可判定为阴性。若对照 管与试验管均无细菌生长,则应重复试验。试验失败的主 要原因是封口不严,氰化钾逐渐分解,生成氢氰酸气体逸 出,以致药物浓度降低细菌生长,呈假阳性反应。
初步鉴定——*尿素
v 尿素酶试验:
§ 阴性为黄色不变,阳性为变 红色或粉红色
§ 沙门氏菌几乎全部为(-),除 极个别变体
空白;强阳性(红色);弱阳性(粉红);阴性(黄色不变)
初步鉴定
v 经TSI琼脂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或者另加尿素酶) 的选择后,可筛掉大部分非沙门氏菌株,大大减少了工作 量,同时也满足了下一步生化鉴定的需要。
§ 其中乳糖:蔗糖:葡萄糖比例为10:10:1。一般沙门只发酵葡萄 糖产酸,底层产酸变黄,斜面先变黄,后酸被氧气氧化,加 之利用氨基酸产生碱性物质致使斜面产碱变红。
v TSI制备:
§ 121℃ 10min或115℃ 15min § 使用小试管则倒入2mL~4mL,制成斜面高度为总高度的
1/2~2/3
v Day3:
§ 分别用接种环取每种增菌液1 环,划线接种于两种平板,一 种为亚硫酸铋琼脂(BS),另一种建议从木糖赖氨酸脱氧胆 盐(XLD)、HE琼脂(Hektoen enteric)、显色培养基选择 其一
§ BS琼脂36℃±1℃, 40h~48h
• BS含有煌绿、亚硫酸铋能抑制大肠埃希氏菌、变形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生 长,但对伤寒、副伤寒等沙门氏菌的生长无影响。伤寒杆菌及其他沙门氏菌能 利用葡萄糖将亚硫酸铋还原成硫酸铋,形成黑色菌落周围绕有黑色和棕色的 环,对光观察可见有金属光泽。
目录
v 概述 v 致病性 v 细菌学特性 v 生化特性 v 血清学特性 v GB 4789.4-2010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