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色谱分析法培训讲学
第三章---色谱分析法培训讲学
基线漂移:指基线随时间定向地缓慢变化。 (仪器不稳定造成的)
第四节 基本术语
基线噪声:指由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基线起伏。 (仪器本身所固有的,以噪音带表 示,仪器越好,噪音越小)
第四节 基本术语
3、色谱峰高-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垂直距离(h)
第四节 基本术语
❖4、色谱峰区域宽度
区域宽度是组分在色谱柱中谱带扩张的函 数,用以衡量色谱柱的分离效能,通常区域宽 度越窄越好,度量色谱峰区域宽度通常有三种 常用参数。
色谱法是利用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K值而 进行分离的。
第四节 基本术语
1、色谱图和色谱峰
流动相
被分离组分 固定相
第四节 基本术语
色谱图: 试样中各组分经色谱柱分离后,随流
动相依次进入检测器,将各组分浓度变化 转为电信号,在记录仪上记录为检测器响 应信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即色谱流出曲 线。
第四节 基本术语
第三节 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
❖思考:
试样中的各组分具有不同的 K 值是分离的基 础,如果两种组分 K 值完全相同,能否分离?怎 么办?
每个组份在各种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 K 是不同的,当两种组分在某一固定相中无法 分离时,改用其它适宜的固定相可改善分离 效果。
第三节 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
❖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试样中的各组分就在两相 中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使得原来分配系数只有 微小差异的各组分产生很大的分离效果,即实现 差速迁移,达到分离的目的。所以,可以认为:
❖色谱峰:色谱柱流出组分流经检测器时,检 测器对其响应信号随时间变化所形成的峰形 曲线。
高 斯 分 布!
第四节 基本术语
2、基线 柱中仅有流动相(无试样)通过时,
检测器响应讯号的记录值即为基线。 基线反映了在实验操作条件下,检测
系统噪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稳定的基线 应该是一条水平直线。
第四节 基本术语
1931年,德国的库恩——60余种胡萝卜素的分离 ——1938年诺贝尔化学奖;
1948/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英国的马丁和辛 格;
1949年,Macllean等在氧化铝中加入淀粉粘合剂 ——薄层板——薄层色谱法(TLC)推广和应用;
1965年,Giddings将色谱理论继续完善,为日 后的色谱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两相 间发生的吸附和解吸附、溶解和 挥发的过程,叫做分配过程。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 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 比,称为 质在 在流 固动 定相 相中 中的 的浓 浓 C度 度 Cms
某组分的 K = 0时 组分的分配系数 K 越大,代表组分与固定相
作用力越强,越倾向于保留在固定相中。
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K, 是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的基础。
第三节 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
❖思考: 在相同固定相条件下,具有不同分配
系数 K 值的组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先后出峰 的?
按分配系数 K 的大小先后出峰:分配 系数 K 小的组分在色谱柱中保留时间短, 先出峰;分配系数 K 大的组分在色谱柱中 保留时间长,后出峰!
第二节 色谱分离过程及定义
❖1、 色谱法定义 ➢色谱法(chromatography)/色层法/层析法
①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
②它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在两相间分配系数 的差别;
③当溶质在两相间做相对移动时,各物质在 两相间进行多次分配,从而使各组分得到分离。
第二节 色谱分离过程及定义
❖2、 基本概念
…… ……
第一节 概述
❖3、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对象多为混合物——分析鉴定组分和含
量——必须进行分离——色谱法高超的分离能 力(显著特点)——色谱法成为多种分析方法 的先决条件和必需步骤
第一节 概述
❖表:中国药典中色谱法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 中国药典一、二部所收录药物中,80%以上的鉴别、 检查或测定采用色谱法。
第二节 色谱分离过程及定义
A组分: 走过一个颗粒1s;则十个10s,
一百个100s,一万个10000s ……
B组分: 走过一个颗粒1.1s;则十个11s,
一百个110s,一万个11000s ……
差异增大——分离!
第三节 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
当流动相携带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混合物中各 组分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
第四节 基本术语
标准偏差():即0.607
倍峰高处色谱峰宽度的 一半。
半峰宽(W1/2):色谱峰 高一半处的宽度 W1/2 =
2.354。
峰底宽(WB):4。色谱
峰两侧的转折点所作切 线在基线上的截距。
第四节 基本术语
相
液
液
液体
相 色
相 色
谱
谱
仪
第二节 色谱分离过程及定义
❖高效液相、气相色谱仪
第二节 色谱分离过程及定义
❖4、 分离过程
色谱法分离要素:
➢ 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 ➢ 样品各组分在两相中分配的差异
两要素!
王府井 (色谱柱)
第二节 色谱分离过程及定义
组分间结构,性质差异 与固定相作用差异
随流动相移动速度不等 差速迁移 色谱分离
三概念!
流动相
色谱柱
固定相
第二节 色谱分离过程及定义
❖固定相:填入柱内静止不动的一相 (分离介质)
❖色谱柱:装有固定相的柱子 (分离容器)
❖流动相:自上而下运动的一相 (运载体——携待分离组分进入 色谱柱实现分离)
第二节 色谱分离过程及定义
❖3、 色谱法分类
气体 流 动 超临界
气 相 色 谱
气 相 色 谱 仪
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之 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使得各组分 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 各种组分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先后流出。
与适当的柱后检测方法结合,即可实现混合物中 各组分的分离与检测。
第三节 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
❖分配系数K
如何衡量组分与固定相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第三章---色谱分析法
第一节 概述
❖ 1、起源 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et 植物色素分离实验
色:颜色 谱:图谱
第一节 概述
❖茨维特植物色素分离实验
植物提取液 CaCO3玻璃柱 石油醚淋洗
第一节 概述
实 验 过 程
第一节 概述
❖2、发展
1906年,茨维特发表论文——首次提出应用吸附 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命名“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