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爱生‛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词了,在教育界的人们听惯了这个词,可是要想真正做到爱生不是一朝一日。
在我从教30多年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在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我最好的良方是爱自己的学生,孩子们每天能亲切地叫一声老师好,我就感到足够了。
这些都来自爱的感化,来自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孩子,甘为骆驼。
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是陶行知的教育格言。
爱学生就要爱学生的全部,象父亲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
凭借自己耐心、细心,每时每刻都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习惯。
学生病了,要陪着孩子上医院,全程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哪怕是递上一杯热水,哪怕是一句问候,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学生家庭有困难就及时送上一丝温暖。
教师这个职业是平凡的,教师这个职业是清贫的,但教师这个职业也是最神圣的!我无怨无悔!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
‚爱‛更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
那么,我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如何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爱学生‛呢?下面就我的经历谈谈几点感受:
一、用耐心对待学生
我任班主任工作多年,历尽了千辛万苦,也遇到过很多困难。
2007年我所带的六(3)班是个全校公认的老大难班级,打架闹事都在一个班,那一年班主任工作非常难做,记得我班陈志祥是出了名的小混混,他是一位特殊学生,也是一位问题很严重的学生。
从不把老师放在眼中,他的手
下有三个小团伙,每天都不能按时到校,中午有时搞点小啤酒,满脸通红来到课堂,有几次英语老师(女)都被他们气得流眼泪。
虽然小学几年,他曾经在多个学校读过书,绕了一大圈,最后,又转到了我们六(3)班,由于该生父母离婚,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在外地打工,所以该生从小对父母没有概念,从小和姑妈在一起。
姑妈虽然宠爱他,但是缺乏教育方法,形成了自由散漫,懒惰怪癖,不懂礼貌;上课从不认真听课,喜欢在课堂上捣乱,经常无理顶撞老师。
思维怪异,自卑却又自尊;霸道蛮横,易冲动发怒;从不能吃‚亏‛,听不得半句批评的话及善意的劝告。
这是我几十年教育生涯中遇到的一名特殊的学生,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学生,自始自终没有放弃对他的拯救,而是用个人的耐心,走进了这男孩紧闭的内心世界,矫治了这个学生性格中的缺陷,也从思想和道德情感上引导这位学生。
我深深懂得,与他来硬的肯定不行,我就利用每周的班会,进行感恩教育,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辛苦。
其次我又发动全家总动员,把四个小团伙的家长单独召开了两次座谈会,发挥家长的作用,要他们谈感受,认识自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是由于我的不懈努力,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最终使这个男孩走上了成功的道路,其他几名学生都分别考取了较好的学校,现在这几名学生碰到你,很远的看到我,就主动地上前跟我打招呼。
我说你们当初恨不恨老师,他们说我们感谢您还来不及呢。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抚平受伤的心灵,只有通过有效的引导,积极的鼓励,以平等的爱打到他的心灵
深处,点亮他心灵的明灯。
毕竟我们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很大,具有许多发展的潜能。
我们要善于辨证地、发展地看待他,既要严格要求,更要给他真情,正确对待他身心发展不足之处和思想行为上一时的缺点错误,给予正面的教育、矫正,使他获得新的发展。
二、用爱心感化学生
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讲,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爱,这样爱是深沉的,它蕴含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
一切事情中,使学生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感觉到这种爱的真诚。
今年我班学生张珍贵,成绩特别差,全年级倒数第一。
看到这种状况后,我从多方面找原因,走访家长,了解到原来她是单亲家庭,靠父亲一人上班的工资维持全家。
父亲每天工作特别忙,吃饭都在单位,为了生活每天早出晚归跑摩的,更是没时间管她,以致她整天都脏兮兮的,养成懒散、不讲卫生坏习惯。
同学们也不愿意和她坐同桌,面对这种情况,一种强大的责任感促使我要下决心好好管管她,我多次找机会和她谈心,和他拉家常,关心她、关注她,给她父爱般的爱护。
从不歧视她,每次她遇到困难我总是帮助她、鼓励她、督促她。
就这样,日子久了,她开始慢慢的转变了,她的进步同学们也为她以热情、鼓励的掌声。
此时,他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快乐和幸福的甜蜜。
从那以后他的作业几乎每天都能完成,并且字体工整、干净,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班主任与学生接触频繁,班里的大小琐碎的事,班主任都要经手过目,从事这一工作一定要情绪稳定,处事冷静,尊重学生。
脾气粗暴,用刺激性的
语言批评学生是班主任的大忌,往往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使问题变得更复杂。
三、用集体的智慧关爱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
‛‚学校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学校不是道士观,和尚庙,必须与社会息息相通。
要有化社会的能力,先要情愿社会化。
‛
对于孩子的转化,单靠我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确实是不行的。
集体的宽容,双向的尊重,定会收获不期而至的惊喜。
所以我们更希望结合任课老师、同学、家长、学校、社区等大家的力量。
多方联系配合,多渠道入手,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争取用爱满天下的魅力收获更多的希望。
当然,孩子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成长过程中还会走更多的弯路。
如果我们恨铁不成钢的苛刻和急功近利的矫正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那么,我们不妨手持爱的灯盏,用我们心灵的灯光为之引路。
给孩子一份信任,就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给孩子一份鼓励,为他的每一次进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那就为孩子点亮了一盏心灯;给犯了错误的孩子一些宽容吧,有了我们的宽容,孩子才能在一次跌倒后又一次站起。
同时,还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耐心地等待他带给我们的惊喜!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认识到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魂的教育过程,再苦再累我无怨无悔。
我作为班主任,始终把美好人格的塑造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我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但是凭着我一颗执着的心,看着孩子们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健康成长,我由衷地感受到为师的欣慰,
自己也在帮助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中创造了为人师的幸福,我虽然是一名老教师,在将近离退休的几年中,我将用我的热情继续耕耘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
我无悔、我高兴,因为我是一名教育者,必须要用爱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