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延伸孔型设计介绍

第三章延伸孔型设计介绍


优 点
没有固定不变的棱角,轧件表面温度均匀。(轧件角部位置变换和 四个方向压缩轧件,使轧件得到均匀冷却,有利于改善金属的组织 性能和防止角部裂纹的产生) 轧件在孔型中的稳定性较好。
椭圆孔型在轧辊上的切槽深度较浅。
缺 点
不均匀变形严重,使孔型的磨损快且不均匀。
椭圆孔型比方孔型磨损快。若用于连轧易破坏连轧常数,另外,椭圆孔型和方孔型的 延伸系数差别较大,按此孔型设计的集体传动连轧机,很难再改用其他孔型系统。
椭圆-圆孔型的变形系数
延伸系数
宽展系数
µt=1.2~1.6 µy=1.2~1.4 µc=1.3~1.4
β t=0.5~0.95 β y=0.3~0.4
椭圆-圆孔型系统的构成
椭 圆 孔 型 的 构 成 与 椭 圆-方 孔 型 系 统 中 椭 圆 孔 相 同。
BK
3.1.7 椭圆-立椭圆孔型系统
优点
b.缺点
轧制小断面时不稳定 侧面不易轧制,有时出现皱褶(两个方向)
c.常见箱形孔型系统的组成方式
d.适用范围
一般用于轧制大、中型断面的延伸孔 型。适用于初轧机、大中型轧机的开 坯机、型钢轧机前几个延伸孔以及小 型或线材轧机的粗轧机架。
箱形孔型的断面大小取决于轧机的大小,对 应关系见下表:
轧辊直径㎜ φ850 φ650
变形特点
(1)延伸系数 椭圆—立椭圆孔型系统延伸系数主要取决于平椭圆孔型宽高比, 其比值为1.8~3.5,平均延伸系数为1.15~1.34。轧件在平椭圆孔型中延伸系数 μt=1.15~1.55,一般用μt=1.17~1.34。轧件在立椭圆孔型中延伸系数为 μl=1.16~1.45,一般用μl=1.16~1.27。 (2)宽展系数 轧件在立椭圆孔型中宽展系数βl=0.3~0.4; 轧件在平椭圆孔型中宽展系数βt=0.5~0.6。
f. 箱形孔型的构成 一般箱形孔型的结构h/BK
孔型尺寸的确定 孔型高度 h 孔型槽口宽度 BK 孔型槽底宽度 bK 孔型侧壁斜度y=tanφ 内外圆半径R和 r 等于轧后轧件的高度 Bk=b+Δ, ㎜ bK=B-(0~6), ㎜ 一般10%~25%, 个别取30%或更大 R=(0.1~0.2) h r=(0.05~0.15) h 折线形 凸度 f 初轧机:f=5~10㎜; 三辊开坯机: f=2~6㎜ 一般时前面的大,后面的小
轧件稳定小型粗轧机上,奇数道次获得方坯 时,可用于过渡孔型 宽展系数 βl =0.2~0.35 延伸系数 µl =1.2~1.35
设计方法
按内接圆直径设计 直径关系 相邻菱形直径比D/d 相邻菱形的内接圆直径差D-d/mm 按菱形边长设计 边长关系 相邻菱形边长比A/a 相邻菱形边长差A-a/mm 开坯机 1.08~1.2 8~15 型钢轧机的开坯孔型 1.08~1.17 6~12 精轧孔
1.05~1.17
开坯机 1.08~1.2 8~15
型钢轧机的开机孔型 1.08~1.14 6~12
精轧孔
1.05~1.14
4~8
6~8
万能菱形孔型
菱形孔型的构成可按菱-方孔型系统中菱形孔型的构成 方法。为了加大菱-菱孔型的延伸系数,可设计成万能 菱形孔型。
3.1.4 椭圆—方孔型系统
延伸系数大. µtmax= 2.4,µfmax= 1.8 (因此可通过椭圆—方孔型系统迅 速压缩轧件断面,减少轧制道次,保持较高的轧制温度。)
使用范围 广泛用作棒线材连轧机延伸孔型甚至成品孔型。 变形特点
圆轧件进椭圆孔型时
从圆孔型轧出的轧件断面只有最大和最小直径两尺寸,进入椭 圆孔型时能自动认面进钢,从而减小轧制断面的波动。
椭圆轧件进入圆孔型时 孔型侧壁对轧件无夹持作用,当轧件轴线稍有偏斜,即产生倒坯,稳定性 差。另外,孔型侧壁对宽展的限制作用小,圆孔型宽展自由,但与其它孔 型相比,轧件在圆孔型中的宽展空间小,即充许在水平成尺寸的宽展小, 因此既限制了延伸系数,又容易出耳子。
b.缺点
角部冷却快
不易去除轧件表面的氧化铁皮 轧槽磨损不均匀
c.使用范围
d.变形特点
延伸孔型:用在箱形之后,不能用在初轧机开坯机上,可 用在开坯机的最后道次。 成品孔型:也可用在精轧孔型系统轧制方钢。一般用于 60×60 ~ 80×80mm以下方坯和方钢生产。
宽展系数: 菱 βl =0.3~0.5 方 βf =0.2~0.4
使用范围
广泛用于小型和线材轧机上作为延伸孔型轧制 40×40~75×75mm以下的轧件,用于箱式或六角方之后。 延伸系数 µc=1.25~1.6 µcmax=1.7~2.2 宽展系数 µt =1.25~1.8 µtmax =2.4 µf =1.2~1.6 µfmax =1.89
变形系数
椭在方中宽展系数βf=0.3~0.6 常用βf=0.3~0.5
为了避免因在轧件表面上出现皱纹而引起的成品表面 质量不合格,当用箱形孔型轧成品坯或成品方钢时,最 后一个箱形孔型应无凸度;作为开坯延伸孔型的最后一 个箱形孔型槽底也应无凸度。
3.1.2 菱—方孔型系统
能轧出几何形状正确的轧件 轧槽较深
a.优点
共用性大,能从一套孔型 中轧出多种方形轧件 轧制稳定 ,变形均匀 变形基本均匀,改善组织
方在椭中宽展系数
孔型构成


m=s
3.1.5 六角-方孔型系统
优点
(1)变形均匀(沿宽展方向比椭圆均匀) (2)单位压力小,能耗小,轧辊磨损小 (3)轧件在轧辊入口处的夹板之间和咬入时的状态较为稳定,并且易于调整。
缺点
六角孔型充满不良时,易失去稳定性;采用此系统时送钢费劲。
使用范围
六角-方孔型系统广泛用于粗轧和毛轧机上,它所轧制的方件边长在 17mm×17mm~60mm×60mm之间。常用在箱形孔型之后和椭圆-方孔型之前, 组成混合孔型系统。这样克服了小断面轧件在箱形孔型中轧制不稳定
• 经验系数法 • 斯米尔诺夫方法 • 乌萨托夫斯基法
3.1 延伸孔型系统概述
定义
通常在成品孔和预轧孔之前有一定数量的、目的在于减小轧件断面积的一 系列孔型,称为延伸孔型;延伸孔型的组合称为延伸孔型系统。
箱形孔型系统
菱—方孔型系统
菱—菱孔型系统
分类
箱——箱孔型系统 椭圆—方孔型系统 六角—方孔型系统 椭圆—圆孔型系统 椭圆—立椭圆孔型系统
孔型的稳定性
由此确定的延伸系 数在1.15~1.6之间, 常用1.2~1.4。
e. 孔型构成
3.1.3 菱—菱孔型系统
利用菱—菱孔型系统可将方形断面由偶数道次过渡到奇数道次
优点
易于喂钢和咬入,对导板要求不严 在任意一对孔型中皆能轧出方坯 除具有菱方孔型系统的缺点外,轧出方坯有明显八边形
缺点
箱形孔型的作用:去除钢锭或钢坯表面的氧化铁皮,增大压下。
菱-方孔型的作用:轧出方形坯(当箱孔轧制一定程度后,断面较小时,轧 制不稳定,进入菱-方孔型系统轧制)菱-方的组数取决于成品规格的大小
金属塑性加工学-型材生产
第三章 延伸孔型设计
第三章 延伸孔型设计
3.1 延伸孔型系统概述
• • • • • • • • 箱形孔型系统 菱—方孔型系统 菱—菱孔型系统 椭—方孔型系统 六角—方孔型系统 椭—圆孔型系统 椭—立椭圆孔型系统 混和孔型系统 特点
使用范围
变形系数 孔型构成
3.2 延伸孔型的设计原则 3.3 延伸孔型的设计实例
型钢轧机轧制钢坯 扁箱形孔型 0.25~0.45 方箱形孔型 0.2~0.3
取值的考虑因子 a. 轧钢锭时前1~4道次取0~0.1 b. 方箱形孔型的β应小于扁箱孔型的β c.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大轧件β值偏大,小轧件的β偏小 d. 顺着轧制方向β值增加
延伸系数μ
一般采用1.15~1.4,平均可取1.15~1.34之间
(1)轧件变形和冷却较均匀。 (2)轧件与孔型的接触线长,因而轧件宽展小(限制宽展). (3)易于去除氧化铁皮,表面质量好,表面缺陷如裂纹、折叠少。(4)提高轧件在孔 型中的稳定性。
缺点
(1)切槽深,消弱了轧辊强度。 (2)孔型各处速度差大,孔型磨损快。
使用范围
主要用于轧制塑性极低的钢材;水平辊机架 与立辊机架(平、立)交替布置的 连轧机上,为了使轧件在机架间不进行翻钢,以保证轧制过程的稳定和消除卡 钢事故,因而椭圆-立椭圆孔型系统代替了椭圆-方孔型系统,被广泛用于小 型钢材和线材连轧机上。
椭圆-立椭圆孔型的构成
立椭圆孔型构成方法有两种
3.1.8 混合孔型系统
为了提高轧机产量和成品质量,在生产条件允许范围内一般尽量采用较大断面原料, 需要多道次轧制。由于轧机类型、坯料尺寸和成品规格不同,型钢轧机上很少采用 单一的延伸孔型系统,而是采用混合孔型系统。
箱形—菱-方或箱形—菱-菱孔型系统
R的确定原则是使孔型槽底的两侧圆弧和槽底同时与来料接触。 方孔型的构成与椭圆-方孔型系统相同。
3.1.6 椭圆-圆孔型系统
优点
(1) 变形较均匀,轧制前后轧件的断面形状能平滑过渡,可防止产生局部应力。
(2) 轧件无明显棱角,冷却比较均匀。从而消除了因断面温度分布不均而引起 的轧制裂纹的因素。
(3) 孔型形状有利于去除氧化铁皮,改善轧件的表面质量。
延伸系数 方轧件在菱形孔中延伸系数 方断面轧件在菱形孔型 中的延伸系数μl取决于 菱形孔型的轴比b/h和宽 展系数βl。
延伸系数 菱形轧件在方形孔中延伸系数
菱形断面轧件在菱 方孔型中的延伸系 数μf取决于菱形件 的宽高比b/h和在 方形孔中的宽展系 数βf。
当宽展系数为某一数值时,菱形孔和方形孔的延伸系数只与菱形孔的轴比 b/h,即顶角α有关。顶角α越大,菱形孔和方形孔的延伸系数越大。
(2)宽展与延伸 宽展系数β
箱形孔内的宽展与压缩面积(压下量)和孔型侧壁斜度 大小有关。压下量增加,宽展增大;孔型侧壁斜度减小, 限制宽展作用增大,宽展减小,延伸增加,轧制变形效 率增加。 取值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