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延伸孔型设计

延伸孔型设计


b—出孔型的轧件宽度;
h—出孔型的轧件高度; Δ—展宽余量,5 ~12mm; B—来料宽度
弧线形
直线形
七、双斜度箱形孔型的结构
的 双 斜 度 孔 型 的 目 双 斜 度 孔 型 的 构 成
改善咬入条件:咬入角增加3~5度 保证轧制稳定(使轧件稳定进入孔型)
防止出现耳子(开口处留有很大余地)
bk=B-(2~6)
所以有:Dk1>Dk2>Dk3
所以在轧辊直径相等时,共轭孔型应为上压力轧制 共轭孔型的压力值于压下量有直接的关系。
下轧制线压力值:ΔDK下=Dk2-Dk1 =2(hk1-hk2) 上轧制线压力值:ΔDK上=Dk3-Dk2 =2(hk2-hk3) Δh2=H1-H2=hk1-hk3 上下轧制线的和: ΔDk下+ ΔDk上=2 Δh2 若三个轧辊直径相同,辊径相等,则上下轧制线压力为: ΔDk下= ΔDk上= Δh2 可见三辊开坯轧机的上下压力等于上轧制线共轭孔型中的压下量,而与下 轧制线孔型中的压下量无关。由此不难看出为了减小轧辊的上压力,在制 定压下规程时,上轧制为共轭孔型中的压下量取小些。
Bk3 bk3 上轧线
Dk3 hk3 H2
hk2
bk2 Bk2 下轧线
Dk2
hk2 H1
bk2=bk1-(0~4) bk2= bk1+2
Bk2=b2+Δ 一般Bk1=Bk2=Bk3 bk3=bk2+(0~4) 常用bk3=bk2+2 Bk3=b2+Δ b2—第二孔轧后的宽度 Δ=(6~12)㎜ D1
1.延伸孔型系统的概述
定义
通常在成品孔和预轧孔之前有一定数量的、目的在于减小轧件断面积的一 系列孔型,称为延伸孔型;延伸孔型的组合称为延伸孔型系统。
箱形孔型系统
菱—方孔型系统
菱—菱孔型系统
分类
箱——箱孔型系统 椭圆—方孔型系统 六角—方孔型系统 椭圆—圆孔型系统 椭圆—立椭圆孔型系统
选 择 孔 型 系 统 的 原 则
一.优点
二.缺点
轧制小断面时不稳定 侧面不易轧制,有时出现皱褶
三.常见箱形孔型系统的组成方式
四.适用范围
一般用于轧制大、中型断面产品。适 用于初轧机、大中型轧机的开坯机、 连续式钢坯轧机、二或三辊开坯机、 型钢轧机前几个延伸孔以及小型或线 材轧机的粗轧机架。箱形孔型的断面 大小取决于轧机的大小,对应关系见 下表:
d.不能轧出几何形状正确的方形或矩形钢,其后通常接菱—方孔型轧机
共轭孔型的构成 第一孔 H1=h1=H0-Δh1 bk1=B0-(0~5) B0 —第一道来料宽度 Bk1=b1+Δ b1—第一道次轧后的宽度 bk2=bk1+(0~4) Bk2=b2+Δ b2—第二孔轧后的宽度 Δ=(6~12)㎜ 第二孔 H2=h2=H1-Δh2 D2 D3
比一般的小
h1=0.4~0.5h 刮槽深度 b’k=bk+2· m.y ,y=tanφ (5~10%) Bk=b+(5~12) 要比一般的大一些
八.共轭孔型的结构
概念
一个孔型位于另一个孔型之上,此时中辊的轧槽为这一对孔型所工用 适用共轭孔型的目的 三辊开坯轧机电机功率较小,轧辊直径较小,故压下量受到一定限定, 因此就产生了轧前道次多,孔型在轧辊上按一般布置摆不下的困难,为 了解决这一矛盾,在三辊开坯轧机上唯一的办法使采用共轭孔型。 共轭孔型的特点 a.每两道次翻一次钢,即第一,二道次为扁箱,第三、四道次为方箱。 b.翻钢利用自动翻钢(S型滑板)加快了轧制节奏,提高了轧机产量, 从而改善了劳动条件 c.上下压力轧制
缺点
角部冷却快 不易去除轧件表面的氧化铁皮
型材生产及孔型设计
第二篇 孔型设计之延伸孔型设计
第二篇 孔型设计之延伸孔型设计(12学时)
• • • • • • • • • • • • • • • 延伸孔型系统概述 箱形孔型系统 菱—方孔型系统 特点 菱—菱孔型系统 使用范围 椭—方孔型系统 六角—方孔型系统 变形系数 椭—立椭圆孔型系统 孔型构成 椭—圆孔型系统 无孔型轧制 混和孔型系统 型钢轧制时的变形特点 延伸孔型的设计方法 经验系数法 斯米尔诺夫方法 Z.乌萨托夫斯基(Wusatowski)方法
可以进一步计算:
因为 ΔDk下=2(hk1-hk2) hk1=H1-hk2-s 代入上式得到: ΔDk下=2(H1-2hk1-s) 又因为 ΔDk下=Δh2=H1-H2 代入:
得到:
进一步计算可以得到:
3 菱—方孔型系统
能轧出几何形状正确的轧件 轧槽较深
优点
共用性大,能从一套孔型 中轧出多种方形轧件 轧制稳定 ,变形均匀
hk1
bk1 Bk1 Dk1
还有h
k1
,h
k2
,h
k3
没有确定,确定原则如下
假设三个轧辊辊环直径相等,D1=D2=D3 但由于刻槽深度不相等,所以工作直径不同 Dk1=D1-2hk1
Dk2=D2-2hk2
Dk3=D3-2hk3 压力值于压下量的关系
由于D1=D2=D3 , 且hk1>hk2>hk3
轧辊直径㎜ φ850 φ650 Φ400~500 φ300
孔型尺寸㎜2 ≥902 ≥802 ≥562 ≥452
六. 箱形孔型的构成 1.一般箱形孔型的结构
孔型尺寸的确定 孔型高度 h 孔型槽口宽度 BK 孔型槽底宽度 bK 孔型侧壁斜度y=tanφ 内外圆半径R和 r 等于轧后轧件的高度 Bk=b+Δ, ㎜ bK=B-(0~6), ㎜ 一般10%~25%, 个别取30%或更大 R=(0.1~0.2) h r=(0.05~0.15) h 折线形 凸度 f 初轧机:f=5~10㎜; 三辊开坯机: f=2~6㎜ 一般时前面的大,后面的小
轧机型式 轧辊直径 轧制水平及操作习惯
2.箱形孔型系统
用改变辊缝的方法可以轧制多种尺寸规格的轧件,共用性好 在轧件整个宽度上变形均匀,速度差小,孔型磨损较均匀 孔型切入轧辊较浅,轧辊强度高,允许采用较大的道次变形量 在同一孔型内,通过调整上辊可以得到多种厚度轧件,减少孔 型数量,减少换孔或换辊次数,提高轧机作业率 轧件表面氧化铁皮容易脱落,稳定性也较好(不易扭转) 轧件无尖锐棱角,轧件断面温降较均匀 操作方便,便于实现机械化操作 不能轧出形状正确的轧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