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摘要:学习热情是每个学生都必备的,只有拥有了学习热情,学生才能从“我要学”,变成“我爱学”。

而且热情具有稳定性,它不会随着时间跟坏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热情一旦产生,它将成为鼓舞人们行动的巨大精神力量。

那么,如何有效地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之历久不衰呢?这次的实习我从下面几方面进行了尝试: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伺机表扬,给予成功的满足。

3.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把握教材、激发学习热情
关键字:学习热情激发悬念表扬竞赛教材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

心理学研究结果也表明,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和最为现实的心理因素,它决定着人的大脑工作的频率,学习兴趣越浓厚,学习积极性就越高涨,掌握的知识技能也就也多。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在这次学习组织的实习活动中,我大胆的进行了三方面的尝试。

一、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创造的前提,一个人有了欲望,就会想去满足,就会动手、动脑去满足自己的欲望。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这是我在书上看到的某位名师对于巧设悬念的经验总结。

在这次的实习中,我运用到了实践中。

但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悬念要设计的巧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例如,我在上四年级下册中的《文成公主进藏》的时候,简单的介绍文成公主后,本是想着在课一开始就采用提问的方式设计悬念:“同学们,你们知道文成公主为什么要进藏?她可不可以不进藏呢?”来导入课堂。

可是当我把教案拿给指导老师点评、并说明我的意图后,指导老师说,这样的悬念是不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的。

最后她建议我用倒叙的手法开课。

就是在学生们初步感知课文后,从课文的结尾入手根据“就这样,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
程又一程,终于到了西藏。

”提问:“文成公主为什么要带着她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最后到了西藏?”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从新去审视课文,寻找答案。

事实证明,指导老师的建议是非常可行的,那节课在一开始就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

可见,在课上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欲望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何设计一个个巧妙的悬念,就又是一门学问了。

二、伺机表扬,给予成功的满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

”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

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就会激发他们表现自我的潜意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正确的加以肯定、表扬;不正确的我也给予鼓励,称赞他们的参与精神和开动脑筋、大胆发言的行为;当学生提出疑问或不同见解时,则用多样化的语言以示嘉许、支持和理解:“你真棒!”“你真聪明!”“行!老师支持你!”“你的意见很有见地,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你真会读书!”“你的意见很好,老师没想到的,你也想出来了!”“你的想法够深入,够具体,”……这时简简单单的鼓励不仅仅只是一种对于学生回答的回馈,更多的是对他们回答的鼓励与肯定,所有只要我们老师坚持使用这些极具鼓动性的语言,就一定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这次的实习中,我就努力将这一理论运用到了教学活动中,效果很好,学生在上课的时候都信心满满,积极举手发言。

三、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这次的实习中,我做的最大的一个尝试是在课堂上运用了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觉得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

人本身就是格斗士,竞赛的那种紧张气氛首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让自己组拿到高分,在竞赛中更是会积极开动脑筋跟着老师走。

这样的课堂才是活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老师上的开心,学生学得轻松的课堂。

在实习中,我在上语文园地七的时候就大胆尝试了这种教学方法。

在课一开始就跟学生们讲明了竞赛规则,分为知识分和纪律分。

果然整堂课中,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没有一个学生捣蛋调皮,所有的学生都随着我的
思路走,并且每个人都积极的开动脑筋。

可以说,这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没有任何一分钟是浪费在强调纪律上的,每一分钟都落实到了实处。

所以,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就会大大加强。

四、把握教材、激发学习热情
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光是有巧妙的悬念,伺机表扬,开展竞赛等等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除运用语言艺术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外,还需把握好教材、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以情传情,以情动情,以情诱情。

因为“诗言志,文表情”。

只有深入探讨课文的精粹,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中,与文中的主人公想到一块,做到一块,设身处地地感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也应反复朗读,反复琢磨,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体会情感因素,并以自身的情感投入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在老师的倾情讲读的引导中不知不觉间渐渐进入角色,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领会。

这就又让我想到了窦桂梅老师的朗读艺术了,确实的,语文课堂就是语言的课堂,在课堂上必须要让学生开口读课文,教师再做适当的引导,那样学生才会快速的进入到文本,理解文本,那样、才会事半功百。

总之,课堂上,优美的旋律,教师抑扬顿挫的话语以及多变的教学方法,是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火种,是扬起学生想象的马鞭,是学生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的最佳调节剂。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给教师的建议(J)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
2、/z/q211850987.ht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