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动汽车概论-------结课论文

电动汽车概论-------结课论文

电动汽车概论结课论文学院:专业年级:学生:学号:浅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摘要:面对全球围日益严峻的能源形势和环保压力,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开始在政府的支持下,朝着健康的方向蓬勃发展。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的必然选择,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低碳经济时代必然的选择。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也将是汽车行业的新导向。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轿车;产业发展;一、引言汽车的迅速普及,在改善居民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能源、环保等方面的问题。

全球交运设备的石油需求占总需求量约60%,在中国,汽车的石油需求占总需求量约35%;而石油生产相对集中,出于能源安全角度考虑,中国和很多发达国家需要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以中国为例,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美国60%以上的原油消费来自进口。

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应用问题已成为各国汽车产业积极探索的焦点。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面临第四轮重构,汽车产品将向安全、节能、环保方向迈进。

“新能源汽车”概念也随之成为业界关注重点,新能源汽车成了各国竞相研发的目标。

因此,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国和大型汽车公司纷纷加大了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和应用力度。

随着人们对新能源的不断探索,在汽车领域中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呼之欲出。

从环境及资源的角度来考虑,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实际上就是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对汽车行业还是对国家的节能政策都是非常有利的。

在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下,全球各主要汽车生产厂家都加快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步伐。

目前,“低排放”的混合动力汽车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在全球的累计销量已超过100万辆,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零排放”纯电动汽车的批量生产时间已提前到2015年,比原来预计的时间提前了10~15年。

据预测,2012年前后将迎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高潮,未来10~2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然性从必然性上看,新能源汽车回应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的挑战。

现在看汽车产业有两个方向实现变革:一是驱动方式,主要由传统的汽柴油的燃机驱动改用替代燃料、纯电驱动以及氢燃料;另一个是控制方式,以人为主的汽车控制更加智能化,甚至可以远程信息控制。

结合这两个方面,以四个电驱动的轮子加上计算机控制的模式,和现在的汽车有非常大的变化,而且能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即零排放,零化石燃料,零交通事故,零交通堵塞[1]。

前两个通过驱动方式的变化实现,后两个通过智能控制和远程信息控制来实现。

这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有两个方面:一是替代燃料的系统。

采用生物燃料、煤基燃料及天燃气来替代传统的汽柴油的技术路线,部分技术已实现;另外一个就是比较根本性或革命性的燃料系统变革:纯电驱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油电混合动力以及燃料电池。

从技术来看电动汽车并没有碳减排的效果,但是为未来碳减排技术应用提供一个前提,就说我们从每辆单车的碳排放的治理集中到上一个环节,就是发电环节碳排放的治理和控制。

另外未来新能源,风电、太阳能发电等这些清洁能源比重上升,会进一步降低电动汽车碳排放的程度,实际也是给出电动汽车回应前面两个挑战的发展前景,是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在电动汽车发展历程中,混合动力汽车就是传统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过渡,这中间有不同技术组合方案,如低混合动力、中混合动力、强混合动力,低混节油7%,中混节油20%,强混节油30%。

不同技术的组合趋向于纯电动汽车的方向发展,并且越靠近纯电动汽车节油效果越好,所以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长期远景目标和近期具体技术方案的结合。

现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形成一个共识,就是长期来看纯电驱动汽车是一个根本方向,包括电动车和燃料电池。

三、各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状况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是欧美日这些国家,他们起步比我们要早很多,而且它们各有侧重。

比如美国侧重解决石油依赖,保证石油安全;欧洲是侧重于温室气体的减排;日本是既保证能源安全,又重视提高他们产业的竞争力。

在技术路线的选择方面,欧洲、美国、日本有些类似的经历,在早期这些国家主要是替代燃料为主,譬如说欧洲发展生物质燃料,美国也曾经大力提倡发展生物质燃料替代燃油。

但近期都转向电动汽车路线,尤其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把发展电动汽车,短期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发展新能源汽车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09年底,全球混合动力汽车已经超过了200万辆,主要是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日本。

日本丰田和本田的Civic已经实现了商业化的发展,但他还是属于一种中度混合的动力汽车,还没有发展到插电式强混合动力的程度。

另外,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小型化”的趋势,如奔驰的Smart,宝马的MINI,三菱的等车型,这也是基于当前的动力电池的技术还没有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在这种情况下,结合城市短距离使用,发达国家把它作为纯电动汽车市场的突破口。

这里新推出小型纯电动车有几个关键数据,最高车速100-120公里/小时,续驶里程100-160公里,能在15-20分钟左右充入80%的电量,电池全部充满需要7-8小时。

[2]推向市场的纯电动汽车基本上就是在这围之,这主要是乘用车,不包括公交等特种车。

四、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进展国外汽车业界已经达成共识,发展新能源汽车不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上升到如何执行的层面。

加快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既是实现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汽车产业赶超国际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

4.1、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局良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

2001年,中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涉及的电动汽车包括3类: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并以这3类电动汽车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为“三横”,建立“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

这就基本跟上了全球的步伐,大体站到了世界同一起跑线上。

这在中国汽车史上还是头一次。

[3]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节能和环保问题,始终不渝地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使得中国在发展传统汽车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研发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08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已呈全面出击之势。

2008年1~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66辆,同比劲增107.95%。

4.2、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破局之年2009年,我国新能源车的发展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政策的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2009年2月,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十城千辆”电动汽车示应用工程和百辆混合动力公交车投放,决定在3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在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运行。

“十城千辆”是奥运会后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产业化非常重要的一步。

2009年3月13日,中国第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正式开始运行。

联盟整合了国新能源领域的优势资源,包括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终端用户等。

联盟由北汽控股公司、公交集团、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目前已有美国伊顿公司、盟固利公司、ZF传动技术等50家企业以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多家院校成为了联盟理事单位。

2009年市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

其中,增加5亿元用来启动“绿标”公交车队计划,未来预计购买1000辆新能源车。

同时,市政府宣布今后两年将投入60亿元资金用于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开发和制造,并将于2010年实现混合动力汽车的量产规模。

在此基础上,还将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和相关零部件产业各投入20亿元,加快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

机会意味着挑战。

中国汽车企业应很好地抓住、这次契机,坚定不移地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

2009年6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次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人管理规则》,对新能源汽车的围进行了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具体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简而言之,新能源汽车即指在燃料或动力系统上与传统燃机汽车有所区别的汽车。

有专家总结,新能源汽车实际就是新燃料汽车和新动力汽车的总称。

[4]《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规定了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的准人条件,并将新能源车清晰的划分为起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3个不同的技术阶段。

燃料电池车、氢发动机汽车和二甲醚汽车被列入起步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为动力的混合动力乘用车、商用车以及纯电动汽车属于发展期;使用铅酸蓄电池和镍氢蓄电池的混合动力乘用车则为成熟期。

五、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意义我国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意义有很多方面,重点讲两条:第一,是应对节能减排重大挑战的需要。

我国2009年汽车保有量达到7619万辆,石油消费量3.93亿吨约2亿吨供汽车消耗,单车年消耗超过2.3吨。

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亿辆,2020年预计达到2亿辆,按目前的燃油经济性计算,我国石油消费量分别达到4.2亿吨和8.4亿吨,届时石油进口依赖程度高达77%。

[5]第二,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欧美日都是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制高点来考虑,国家投入力量来加强这个产业的发展。

最近美国科技部一直在说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可能落后于中国,实际上也是在制造气氛,但是也说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国家传统汽车领域和国外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走市场换技术的路线,无论是模仿创新或集成创新还是引进技术消化后再创新,反正是没有原始创新的东西。

新能源汽车方面,我国和发达国家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说法较多的是“弯道超车”,我们有机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一个平衡的层面上创新。

在发展路线上,无论产业界学术界还是政府间争论都比较多,主要有三种观点:1.直接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在技术上实现跨越,弯道超车,这是发改委观点。

2.在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不能跨越必要的技术阶段,应从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发展,这是汽车工业协会的观点,也代表了大多数汽车生产商的观点。

3.多种技术应得到共同发展,特别是传统燃机节能技术的改进,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这是工信部的观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