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迢迢牵牛星 (教学设计)

迢迢牵牛星 (教学设计)

迢迢牵牛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掌握文中字词释义。

(2)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作者对牛郎和织女不得相见的哀伤。

(2)理解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

2.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素材。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让我们来欣赏这其中蕴含的情感。

二、知识点学习。

1.作者介绍。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卷二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2.重点生词注音与释义。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带领学生过一遍本课重点生词。

(1)生词注音。

迢迢(tiáo)
擢(zhuó)
杼(zhù)
札(zhá)札弄机杼
脉脉(mò)
(2)生词释义。

迢迢:遥远。

皎皎:形容很白很亮。

擢:伸出。

素:白皙的。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指织机。

零:掉落。

盈盈:形容清澈。

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三、朗读文章,整体感知体悟情感语言。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熟悉课文。

第一遍播放:学生听,并将之前的生词在课文中标注出来。

第二遍播放:学生跟读,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细读课文,并结合学生掌握情况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3)教师将本课的重点问题写在黑板上,带着学生回顾文章,感受文章。

(4)小组探究。

教师针对本课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

A.课文写出牛郎和织女的什么情感?
B.表述这个情感的中心句和关键词是什么?
C.顺着“分离”这一主线具体从哪个方面来描述的?
D.标注出文章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4)教师对于以上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四、分句分析
第一二句:点明描写对象。

第三四句:采用什么方式写织女?
1.外表:素手,衬托织女的美丽,语言非常精炼。

请问:假如你要表现一个人美丽,你会怎么写?一般人是全方位地写,而这里只用一个字就表现得很传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会抓住人物最有特点的地
方写,而不一定要全方位地写。

现在学到了这个技巧,再要你写一个性格很粗暴的人,你会怎么写。

(眉毛粗、竖。


2.动作描写:擢和弄,描写了一个劳动场面,表现了织女怎样的特点?(学生可能会答成勤劳。

)第五六句:最会织布的织女为什么会“终日不成章”?
明确:魂不守舍,心绪不宁。

可见,织女不一定勤劳,而是因为无法忍受思念之苦,因而用劳动来排遣。

什么原因导致织女“魂不守舍,心绪不宁”?答案在后四句。

第七至十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跟第一句“迢迢”是否矛盾?
明确:河并不远,但因为不能相见,因而显得很远。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为什么不能相见?因为有人干涉。

表现了织女怎样的感情?怨恨、无奈。

如果无法相见是因为隔了万水千山,那么这种悲伤还有理由来解释,但是明明咫尺之间,却如远在天边,这种无奈才更令人刻入骨髓。

五、课堂小结。

(1)通过小组竞争的形式,教师带领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学生对于自己在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

2.再次细读文章,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