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车联网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20年车联网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20年车联网行业深度分析报告正文目录1. 汽车智能网联升级,大国领先布局 (7)1.1. 面对车联网战略新兴产业,各国政策加持不断 (8)1.2. 中国持续完善产业标准,加强产业顶层设计 (12)2. 关键技术全面突破在即,为智能驾驶保驾护航 (15)2.1. 中国LTE-V2X有望后发先至,5G加速新一代通信技术演进 (16)2.2. 环境感知+高精地图:汽车“看到”并“认识”环境 (24)2.3. 我国自主建立的北斗系统助力实现自动驾驶应用 (28)2.4. TSP:车联网产业链核心环节,两种模式主导,竞争激烈 (32)2.5. T-BOX:有望成为智能网联汽车标配 (33)2.6. AI:实现人机交互,成为最先落地的AI场景 (35)3. UBI:融合车联网技术,提供用户定制化“管理型”车险 (37)4. 智能网联化铺垫智能驾驶发展 (39)5. “云-管-端”构建车联网产业链,潜在市场空间广阔 (45)6. 中国互联网ICT巨头布局车联网,ETC设备将成车联网重要入口 (50)6.1. 互联网及ICT巨头争先开展车联网布局 (50)6.2. ETC设备将成车联网重要入口且撬动智能交通市场 (52)7. 问题和挑战 (54)7.1. 信息安全风险抑制消费选择 (54)7.2. 基础设施薄弱,投资需求大 (54)7.3. 通信标准尚未统一不利产业做大做强 (54)7.4. 法律伦理体系滞后,落地后问题不容忽视 (54)7.5. 用户需求恐不及预期,车联网或变现困难 (55)8. 投资逻辑&受益标的 (56)8.1. 海格通信 (56)8.2. 移远通信 (57)8.3. 广和通 (58)8.4. 移为通信 (59)8.5. 高新兴 (60)8.6. 大唐电信 (61)8.7. 高鸿股份 (61)9. 风险提示 (63)图目录图 1 车联网应用发展进程和演进方向 (7)图 2 车联网网络层次 (8)图 3 截至2019年车联网专利全球地域分布情况 (8)图 4 美国车联网发展进程 (9)图 5 日本ITS系统为驾驶员提供的信息 (10)图 6 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结构图 (13)图 7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产品与服务和车辆智能管理标准体系结构图 (13)图 8 信息通信和智能交通标准体系结构图 (13)图 9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逻辑结构 (14)图 10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等级 (15)图 11 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物理结构 (15)图 12 车联网五大应用场景 (16)图 14 DSRC工作原理 (18)图 15 LTE-V的两种工作模式 (18)图 16 DSRC、LTE-V和5G的技术及商用对比 (19)图 17 C-V2X产业链 (20)图 18 C-V2X产业地图 (21)图 19 OBU及搭载LTE-V设备的汽车 (21)图 20 截至2019年9月C-V2X专利全球地域分布 (22)图 21 C-V2X演进图 (22)图 22 LTE-V2X与5G-V2X对比 (23)图 23 5G-V2X实现自动驾驶的4大类功能 (23)图 24 4G与5G技术对比 (23)图 25 环境感知设备 (24)图 26 环境传感后应用于决策 (24)图 27 不同传感器探测范围 (25)图 28 常用传感器指标对比 (25)图 29 中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及同比增速 (26)图 30 截至2019年车载传感器专利全球地域分布 (26)图 31 高精地图 (26)图 32 高精地图协助实现智能驾驶 (27)图 33 21家获得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资质单位 (27)图 34 中国高精地图市场预测(亿元) (27)图 35 HERE HD Live Map (28)图 36 北斗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 (28)图 37 北斗系统部分服务规划 (29)图 38 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生态圈 (30)图39 “5G+北斗”为自动驾驶和手机定位提供解决方案 (30)图 40全球卫星导航市场规模及同比增速 (31)图 41中国卫星导航市场规模及同比增速 (31)图 42 2018年全球卫星导航区域市场结构 (31)图 43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及北斗卫星导航产值 (32)图 44 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销量及同比增速 (32)图 45车联网的基本价值链 (32)图 46 T-BOX功能模式 (33)图 47 T-BOX实现远程控制 (34)图 48 T-BOX逐步实现网联化 (34)图 49 语音人机交互应用 (36)图 50 人脸交互应用 (36)图 51 空中手势交互 (36)图 52 中国前装市场新车语音交互系统渗透率 (36)图 53 UBI车险模式 (37)图 54中国车险市场总规模和UBI车险市场规模 (38)图 55智能驾驶 (39)图 56 智能驾驶分级 (39)图 57 全球智能驾驶发展阶段 (40)图 58 截至2019年全球智能驾驶专利申请人分布 (43)图 59 各等级自动驾驶渗透率 (44)图 60 我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预测(亿元) (44)图 61 中国ADAS产品选配渗透率 (44)图 62 中国ADAS系统市场规模(亿元) (44)图 63 车联网产业链全景图 (46)图 64 车联网产业链服务流和资金流走向 (46)图 65 车联网产业链各环节部分代表企业 (46)图 66 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 (47)图 68 成熟车联网各环节市场份额占比分析 (48)图 69 我国汽车保有量和销量(万辆) (48)图 70 我国车联网渗透率 (48)图 71 车联网市场规模(亿美元) (49)图 72 BAT与车企合作情况 (50)图 73 百度车联网生态服务体系 (50)图 74 阿里车联网生态服务体系 (51)图 75 腾讯车联网生态服务体系 (51)图 76 华为OceanConnect云平台 (52)图 77 搭载华为ADS的奥迪车队 (52)图 78 ETC系统组成 (52)图 79中国ETC用户数量及渗透率 (53)图 80 消费者购车动机 (55)图 81车联网投资逻辑 (56)图 82海格通信导航模块 (57)图 83 星舆科技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57)图 84 移远通信5G IoT 模组 (58)图 85 公司发布LG69T模组 (58)图 86 广和通LTE模块 (59)图 87 移为通信全系列LTE产品 (60)图 88 高新兴车联网部分产品 (61)图 89大唐电信车载终端产品 (61)图 90 高鸿股份C-V2X部分系列产品 (62)表目录表格 1 美国部分车联网政策及发展战略汇总 (9)表格 2 日本部分车联网政策及发展战略汇总 (10)表格 3 欧盟部分车联网政策及发展战略汇总 (11)表格 4 中国部分车联网政策及发展战略汇总 (12)表格 5 五大通信场景实现方式 (16)表格 6 DSRC三套标准 (17)表格7 国内市场部分代表性T-Box企业 (35)表格8 UBI车险三代产品形态 (38)表格9 我国对智能驾驶汽车发展的具体规划 (40)表格10 2017-2019年我国智能驾驶主要相关政策 (41)表格11 互联网企业与整车厂商投资智能驾驶领域优势对比 (42)表格12 截至2019年中国传统车企智能驾驶发展规划 (42)表格13 截至2019年中国新型车企智能驾驶发展规划 (43)表格14 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分级要素对比 (54)1.汽车智能网联升级,大国领先布局根据华为Cloud BU判断及预测,20世纪末以来,汽车时代从1991-2000年的机械阶段,相继经过电子和通信阶段,走向2009-2014年的网联阶段和2015年至今的智能阶段,2025年后,汽车将会实现认知和自动驾驶。

其中,车联网是实现智能驾驶以及自动驾驶的关键前提。

图 1 车联网应用发展进程和演进方向资料来源:华为官网,华西证券研究所车联网是指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主要涵盖车、路、行人及互联网)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

车辆通过卫星导航系统、射频识别、传感器、摄像头图像处理等装置自动完成自身环境和状态信息的采集,通过互联网技术,车辆可以将自身的各种信息传输汇聚到中央处理器,对车辆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处理。

同时,车联网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是 5G 垂直应用落地的重点方向,具有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应用市场空间和可观的社会效益,对于带动汽车行业、交通行业和电子信息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系统创新和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 2 车联网网络层次资料来源:沙利文研究院,华西证券研究所1.1.面对车联网战略新兴产业,各国政策加持不断目前,美国、中国、日韩是车联网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三大国家或地区。

根据中国通信学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在车联网专利全球地域分布中,美国占比30%,中国占比25%,日韩共占比24%;其中2011-2019年中国共计有29870项专利申请,且专利数量增长速度远大于世界平均水平。

年车联网专利全球地域分布情况图 3 截至2019美国、日本、欧盟和中国多年来一直对车联网的发展进程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美国交通运输部在2003年,为解决迫在眉睫的交通安全问题,联合汽车制造商共同开发V2V(Vehicle To Vehicle)的应用程序原型,同年提出了车辆基础设施一体化(VII)的概念;2015年底美国提出《2015-2019 ITS战略计划》, ITS战略从单纯的车辆网联化,升级为汽车网联化与自动控制智能化的双重发展战略。

2018年美国发布《自动驾驶汽车 3.0:为未来交通做准备》,支持将自动驾驶的安全、高效、可靠、经济集成到多联式跨界的地面运输系统中。

图 4 美国车联网发展进程资料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西证券研究所表格 1 美国部分车联网政策及发展战略汇总理2003年,日本政府发布《日本智能交通系统战略规划》,构建了日本智能交通系统短期和中长期发展蓝图。

2011年,日本高速公路系统引进“ITS站点智能交通系统”,及时向车载系统提供海量的图片和路况、交通提示信息,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堵、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并提高了政府部门的服务效率。

2017年6月,日本警察厅发布《远程自动驾驶系统道路测试许可处理基准》,允许汽车在驾驶位无人的状态下进行上路测试。

另外,日本明确期望于2020年在部分地区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图 5 日本ITS系统为驾驶员提供的信息资料来源:东京大学,华西证券研究所欧洲车联网产业推进起步较早,在2010年提出协调部署ITS的行动计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