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比较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以及佛教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唐朝所起的作用,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3.通过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通过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唐朝中外友好交往。
2.难点: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曾经有一个著名节目《唐人街》,该节目的宗旨是追逐海外华人的足迹,展示华人的风采。
现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地区也都有“唐人街”,(展示各地唐人街图片)如北美的纽约、洛杉矶,澳洲的悉尼、墨尔本,欧洲的伦敦、巴黎,亚洲的东京、汉城等地。
“唐人”指哪国人?为什么外国人会将外国人称为“唐人”?唐朝时期与中国长期友好往来的又有哪些国家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内容。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课件出示《职贡图》,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上的人物与我们学过的唐朝时期人物的着装、样子一样吗?(生答:不一样。
)请同学们下面的文字。
此图反映了外国使节和周边少数民族携贡品来唐的生动情景。
为什么有这么多外国人来中国呢?(学生讨论并自由回答。
)
教师总结并板书要点:唐朝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因此对周边很多国家发生了很大的吸引力。
在对外交往中,唐朝又采取开明的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那么,外国人要来到中国交通方不方便呢?我们来看一下当时的交通。
课件出示《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小组讨论:结合图片及学过的地理知识,指出唐朝时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哪一些,并找出去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交通方式。
(探究后由每组学生代表回答,并在图中指出相应地方、方式,教师边板书。
)
提问:从这幅图中我们还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交通发达、便利。
)(板书)。
引导学生归纳:正是以上三个原因,周边各国的使臣和商人都纷纷前来中国(再次出示《职贡图》)使唐朝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可见唐朝的对外交往是活跃的。
而唐朝的经济文化对交往各国影响也很大,通过商业贸易,互通有无,将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将中国的文明、友谊传向世界,理所当然地,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也成为中国的象征,各国人民开始把中国称为“唐人”。
在众多与唐朝交往的国家中,最突出的是哪几个国家?(生答:日本、新罗、天竺。
)(一)玄奘西行。
大家有没有看过《西游记》?对剧中的唐僧印象如何?(学生自由发言)。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现实中的唐僧,是否和剧中的唐僧一样。
学生小组讨论并由派代表回答:
1.(课件出示图片“玄奘图像”及“玄奘西行”。
)玄奘为什么西行?说说西行的经过(感到佛教经义众说纷纭,难得定论,决心往西方天竺——佛教的发源地求取真经。
)2.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携带657部佛学经典返回长安,后居长安慈恩司专心译经、讲学。
又将其所见所闻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3.从玄奘西游的事迹中,你能学到他的什么优秀品质?(学生自由发言)。
4.大话西游:文艺作品与历史事实的对比。
《西游记》的唐僧与历史上的玄奘有何相同与不同?(《西游记》中唐僧取经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与玄奘西行所遭遇的艰险有异曲同工之处。
所不同的是,小说中唐僧取经的路上还收留了三个神通广大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有白龙马相伴,遇到困难又有各路神仙相助,化险为夷。
而历史上玄奘西行天竺是独自一人骑着一匹瘦马走出玉门关,那热风如火、寒风如刀的茫茫沙漠几乎使他丧生。
另外,玄奘西行往返所亲历的110国与传闻的28国的情况都记录在《大唐西域记》一书中,这部书内容丰富生动,准确可靠,和《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经历相比毫不逊色。
由此可见,文学作品与历史现实之间是有差别的。
)
小结:玄奘西游取经的事例,体现了玄奘为求佛学真谛不辞辛苦的求学精神,同时又大大丰富了唐朝对西域、天竺的了解,在中印友好发展史上留下佳话。
(二)鉴真东渡。
(课件出示日本古代图片。
)日本自汉朝开始和我国发生正式的交往。
到隋唐时期,两国交往更加密切。
学生探究:
1.什么叫“遣唐使”?(遣唐使就是派遣到唐朝的使臣。
)
2.描述日本遣唐使团的规模。
(略。
)
3.为什么日本会派那么多遣唐使来中国?(为了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
(教师在此处指出:日本当时刚进行“大化改新”,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自然吸引了日本。
)
讨论:课件展示(日币和唐币):日币与唐币有哪些相似之处?(外形、图案、文字、年代:“开元”比“和同”早88年。
)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还表现在哪些方面?(政治制度、文字书法、社会风尚、都城建筑、铜钱样式、诗歌、菜肴、茶道、登高节等。
同时教师出示另两副图片:日文和草书、和服和唐装。
)
小结:唐朝的官制、法律制定等影响了日本。
日本的文字、建筑、服装、习俗等都颇有唐代遗风。
可见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过渡。
)
除了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唐朝也同样派使者去日本,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谁?(鉴真。
)
(板书)鉴真东渡。
出示图片《鉴真塑像》,讲述:这尊坐像是鉴真弟子在他生前为他塑造的,目前珍藏在日本的唐招提寺,并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鉴真是江南地区的高僧,对佛经有很深的研究,在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
出示《鉴真东渡图》,学生小组探究:
(1)指图介绍“鉴真东渡”六次东渡的艰辛历程。
(受日本僧人礼请,东渡传律,前后五次率众渡海均告失败。
后双目失明,仍矢志不渝。
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2)介绍鉴真的杰出贡献。
(鉴真在日本除了传布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介绍到日本特别是他在日本所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
教师在此处指出:郭沫若也曾写诗颂扬说:“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
763年鉴真在日本逝世,并安葬于奈良唐招提寺,弟子们也将之前塑好的坐像安放在寺内。
由于鉴真的塑像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鉴真又为中日两国友好关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这尊坐像被日本定为国宝。
这也体现了日本人民对中日友好关系的珍视。
(3)从鉴真6次东渡及在日本的事迹,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学生自由回答。
)
(4)日本向唐朝学了许多东西,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今天日本在某些方面走在了我们前面,我们应向日本学习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
(三)丝绸之路的兴盛。
敦煌莫高窟、敦煌壁画、唐朝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
讨论:唐朝时期的海路和陆路交通干线有几条?为什么能吸引外国人纷纷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