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三)(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A.①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有关图中①~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我国的西北季风有助于①功能的实现B.从数量来看③=④C.以色列北水南调体现了对⑤的调控D.②获得外界能量最多1~2.解析:第1题,题干中提到大海、彩虹、地下、植物根系,涉及了四大圈层。
第2题,①表示水汽输送,夏季风与此有关,从数量来看③>④,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吸收外界能量最多的环节是蒸发,②是降水,跨流域调水是对⑤施加的影响。
答案:1.D 2.C读下图,完成3~4题。
3.有关该河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主要补给水源为雨水和春季积雪融水B.参与内陆循环,注入内陆湖泊C.是下游国家最重要的供水水源D.图中A、C两地水热条件差异小4.上图中A地河流水位最高时,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B.塔里木河水量较大C.南极科考时期最佳D.北印度洋海水自东向西流3~4.解析:依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水系轮廓认读出图中河流为尼罗河,再联系相关地理背景知识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第3题,尼罗河流域为热带地区,无春季积雪融水,尼罗河注入地中海,属外流河,下游A处为热带沙漠气候,上游C处为热带草原气候,水热条件差异大,A、B、D项错,尼罗河是埃及最重要的供水水源,C项正确。
第4题,依据题干中水量最大的条件,判断此时北半球为夏季。
B项中,塔里木河水量较丰富与时间条件相符,其它三项中的地理现象均为北半球冬季的现象,本题选B。
答案:3.C 4.B读下图,完成5~6题。
5.图中的洋流流向和性质为()A.向北流动暖流B.向北流动寒流C.向南流动暖流D.向南流动寒流6.有关图中洋流附近海域和陆地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水温高,蒸发旺盛B.形成世界著名渔场C.东侧陆地常年冷干D.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5~6.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判断出该区域为非洲北部西侧沿海地区,图中洋流为加那利寒流,自北向南流。
寒流降温、减湿,但这里纬度低,沿岸气候也不会冷干,故第5题选D,第6题选D。
答案:5.D 6.D读下图,完成7~9题。
7.图中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A.T B.QC.R D.S8.当图中T地盛行东南风时,下列各地河流径流量较大,处于丰水期的是()A.T B.QC.R D.P9.从水循环过程来看,图中各地水循环环节最少的是()A.T B.QC.S D.P7~9.解析:图中国家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澳大利亚东部为东澳大利亚暖流。
当T地盛行东南风时,南半球为冬季,此时Q地(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影响,降水多,河流水量丰富。
从水循环看,P位于内陆热带沙漠之中,参与内陆循环环节最少。
答案:7.C8.B9.D河流与人类关系密切。
据此回答10~11题。
10.上图中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雨水,这条河流最有可能位于()A.欧洲西部B.赤道附近C.巴西高原D.30°~40°S大洋东岸11.当图中河流径流量最大时,下列地区季节性缺水最严重的是()A.巴以沿海地区B.喜马拉雅山南部地区C.我国东北山区D.马来群岛10~11.解析:第10题,该河流径流季节变化较大,反映出降水季节变化较大,且该地区1、2月份降水多,7、8月份降水少。
巴西高原为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与此吻合。
第11题,该河流径流量最大时为1月份,此时,南亚地区盛行东北风,降水稀少,季节性缺水最严重。
答案:10.C11.B读某地等温线图,回答12~13题。
12.影响图中A、B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①纬度②洋流③海陆位置④地形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3.如果图中等温线改为向北凸出,等温线最北点距大陆最南端距离最长的时间是()A.1月B.5月C.7月D.10月12~13.解析:A、B两点位于同一纬度,两者气温不同主要影响因素为两侧沿海的洋流和海陆位置影响,A位于西侧沿海受寒流影响,气温低,B位于内陆地区,气温较高,第12题选B。
第13题,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弯曲,说明此时南半球为冬季,而等温线最北点距大陆最南端距离最长时即内陆气温最低时,应为7月,第13题选C。
答案:12.B13.C读下面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城市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是()A.地下水、冰雪融水B.河流、湖泊C.沼泽、地下水D.冰雪融水、河流15.图中河流水量最丰富的时期在()A.冬季B.夏季C.秋季D.春季14~15.解析:图中河流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其补给水源主要为积雪融水,故春季径流量最大,图中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主要为河流和湖泊。
答案:14.B15.D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纳木错,湖区2008年降水量明显少于往年,但湖面依然扩大,据此分析完成16~18题。
16.纳木错湖水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A.植被覆盖增加B.冰川融水增多C.冻土融化加强D.大气降水增加17.下列图示湖泊与纳木错相似的是()18.与纳木错参与同类水循环的水体为()A.雅鲁藏布江B.洞庭湖C.死海D.松花江16~18.解析:纳木错位于内陆地区,为咸水湖,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
参与内陆循环,气候变暖,使冰川融水增多,经河流注入纳木错,造成湖面扩大,水量增多。
第17题图中,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D项河水注入湖泊,为咸水湖。
死海为咸水湖,参与内陆循环。
答案:16.B17.D18.C读六大洲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和年径流量比较图,回答19~20题。
19.六大洲水资源分布差异明显的根本原因是()A.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B.蒸发量的空间分布不均C.河流的空间分布不均D.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不均答案:A20.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节流”措施包括()①修筑水库②改进农业灌溉技术③人工增雨④增强公民的节水意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D21.下图中的四幅图为海洋表面等温线及洋流分布示意图,正确的是()解析:本题考查图上信息的获取解读能力,根据纬度判定所在半球,结合等温线及洋流分布规律进行分析。
可知正确选项。
答案:D水问题将成为本世纪世界议程中的中心议题。
据联合国估计,分布在世界30个国家,占世界总人口20%的人已经面临缺水问题,到2025年,世界将有18亿人面临严重缺水,2/3的人口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据此回答22~24题。
22.据图判断,1900~2000年间,用水量增长最快的是()A.农业用水B.工业用水C.生活用水D.无法判断23.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北最少B.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C.我国水资源异常丰富,不存在缺水问题D.我国淡水的主要分布形式是冰川24.下列措施中能够促进节水的合理、有效的措施有()①提高整体水价②加大宣传,提高公众节水意识③合理制定各行业用水定额④提高高耗水企业的水资源利用率⑤对耗水太多的企业一律关、停、并、转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22~24.解析:第22题,注意读图即可做出判断。
第23题,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但人均较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第24题,对耗水太多的企业一律关、停、并、转的做法是不妥当的。
答案:22.A23.B24.A25.山西省某河流流域植被恢复后,该河在降雨后,水量变化曲线应为()解析:植被恢复后,由于植被对径流的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趋向稳定,洪峰流量减小,本题选C。
答案:C二、综合题(共50分)26.读“我国某河流水文站的气候直方图”(下图a)及“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下图b),回答问题。
(10分)(1)7、8两月该地降水量约为________mm。
(2)7、8两月降水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A.33% B.43%C.53% D.63%(3)4月份的峰值流量为________m3/s。
造成此峰值流量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__,它对农业生产的益处是________。
答案:(1)400(380~420mm之间均可)(2)C(3)130(120~140之间均可)积雪融水缓解春旱27.读下面甲、乙两图回答问题。
(12分)(1)甲、乙两图中阴影区域水资源数量有何差异,请简析原因。
(2)比较甲、乙两图中阴影区相邻海域的洋流方向及性质。
(3)若甲、乙阴影区域为两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区,这两种气候在甲、乙两图中的分布有什么共同特点,请说明原因。
(4)甲、乙两区域有世界著名渔场的是________,其成因与________有关。
答案:(1)甲区域的水资源比乙区域丰富,甲区域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又受西风带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且受沿岸地区暖流的增温加湿作用,常年降水丰富,水循环活跃,而乙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又受沿岸寒流的减湿作用,常年降水稀少。
(2)两地洋流均向北流,但甲地洋流流向高纬度,为暖流,而乙地洋流流向低纬度,为寒流。
(3)均呈狭长的带状分布,南北延伸,两地受到附近南北走向的高大山地影响,成为气流运动的阻碍,两地又受到沿海地区洋流的作用使气候南北延伸成长带状。
(4)乙寒流(上升流)28.下图为“我国两地区河川夏季(6~8月)的平均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百分比示意图”。
根据图中信息资料,并结合所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4分)(1)在甲、乙两图中,我国夏季平均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百分比较大的是哪个地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试分析甲图中相距较近的A、B两地数值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
(3)分析乙图中阴影地区河川夏季平均径流量占全年径流总量百分比较小的主要原因。
(4)列举解决甲图所在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措施。
答案:(1)甲图所示的华北地区。
主要依据: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川径流主要靠雨水补给。
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冬季风盛行期间降水少。
与乙图所示的长江中游地区比较,华北地区锋面雨带来得晚,退得早,雨季短,降水集中(或答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
(2)从图中两地所处的位置来看,A、B两地之间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脉。
B地位于太行山脉东侧,是夏季风西进的迎风坡,降水几率大,降水量多。
A地位于太行山脉西侧,是背风坡,降水几率小,降水量少。
(3)夏季,图中阴影区域受副高影响,出现“伏旱”天气,降水较少;同时,该区域又位于内陆地区,受台风活动影响很少,降雨少。
(4)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29.读我国中部地区及表1、表2,完成以下问题。
(14分)表1我国中部六省水资源总量及人均水资源表2我国中部地区主要城市与北半球纬度近似区域年降水量的比较表(单位:毫米)(2)阅读表2,比较说明我国中部地区主要城市与北半球纬度近似区域城市降水量的差异,并简述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