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人体静态特征与测量

第五章人体静态特征与测量


比例
2.头高=前臂长=脚长
人体的基本比例:
比例
3.头身示数为7时的肩峰位置
人体的基本比例
4.头身示数为7时,肩端点间距,上臂外侧间宽距
人体的基本比例:
5.
比例
头身示数为7时,肩宽与臀宽的比例
人体的基本比例:
6.
比例
头身示数为7时,腰围线位置
比例
7. 头身示数为7时,肘和手腕的位置
人体的基本比例:
1. 国内外应用历史
2. 接触式测量方法 3. 非接触式测量方法
接触式测量方法
接触式测量方法
马丁测量法 石膏测量法 截面测量法
接触式测量方法
马丁测量法
马丁测量法(Martin)是国际认同、应用最广
的一种直接接触人体的测量方法,由人类学家
Rudolf Martin发明,主要表现人体各部位骨点 之间的线性尺寸,有多种测量器,如测高仪、杆
21岁的美国女大学生一天要吃60顿饭,每 隔15分钟就要吃一餐,但体重只有25公斤 ,和8岁女童差不多,体脂肪几近零。据报 道,在德州州立大学就读的丽兹.维拉斯奎 兹(Lizzie Velasquez)并非厌食症,她的罕 见症状全球只有三例。 身高1.57米的丽兹 每天进食60次,每天消耗5000到8000卡路 里,就是长不胖。她说:“我常称体重, 只要能增加1磅,就很兴奋。”
体部围度及体表弧长
头围、颈围、颈根围、上胸围、胸围、下胸围、最小腰围、 腹围、臀围、臂根围、上臂围、肘围、腕围、掌围、大腿根 围、大腿围、膝围、坐姿膝围、小腿围、踝围
二、静态测量方法
1. 国内外应用历史
2. 接触式测量方法 3. 非接触式测量方法
英国:2002年,英政府、主要大型零售商和学术科研单位 合作,率先采用3D 整体扫描仪对全国11000人进行人体 调查,建立了基于Web的人体测量数据库SizeUK。
5.下肢
由大腿、小腿和足三部分组成,并由膝关节 和踝关节将下肢连接成一体。
构造
人体是由肌肉、脂肪、皮肤、骨骼及关节构造 而成,多个部分一起形成了人体特有的外形特点。


骨骼与关节
脂肪


肌肉
皮肤
构造
• • • • 骨骼与关节 肌肉 脂肪 皮肤
骨骼是形成人体年龄差、性 别差及体格、姿势的支柱,是人 体形态形成的基本。人体全身骨 骼约230块。骨骼部位是服装设 计中许多测量点的标记。 连接骨头、组成可动的连接 称为关节。构成关节的关节头、 关节窝的形状以及它们的组合方 法、包覆关节的关节包、连接关 节头和关节窝的关节韧带等,对 于关节的运动方向和幅度有着运 动域规定。
脂肪仪
角度仪
接触式测量方法
软 尺
测高仪 杆状仪 触角仪
脂肪仪
角度仪
主要用于测量人体曲面凸 出部位宽度和厚度,如胸 宽、腰宽等。
接触式测量方法
软 尺
测高仪 杆状仪 触角仪
脂肪仪
角度仪
主要用于测量人体曲 面凹进部位宽度和厚 度,如前胸中心厚度 等。
接触式测量方法
软 尺
测高仪 杆状仪 触角仪 主要用于测量 人体各部位脂 肪的厚度,如 背部、大腿、 手臂等。
体部高度及长度 体部宽度及深度(厚度) 体部围度及体表弧长 其它补充项目
体部高度及长度
人体总高度 躯体长 背长 颈根高 颈点高 肩峰高 乳高 腰高 臀高 腰臀长 小腿肚高 坐姿颈根高 坐姿臀膝距 坐姿膝高
体部宽度及深度(厚度)
肩宽 颈根宽 胸宽 背宽 乳间距 腰宽 臀宽 胸厚 腰厚 臀厚 腹厚 坐姿腹厚
人体测量的两种姿态:
①立姿:被测者挺胸直立,平视前方,肩
部松弛,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并轻 贴躯干,左、右足跟并拢而前端分开, 呈45°夹角。
②坐姿: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到骨头高 度的座椅平面上,平视前方,左、右 大腿基本平行,膝弯成直角,足平放 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腿上。
人体测量部位可以分成 以下几个方面:
接触式测量方法
接触式测量方法
马丁测量法 石膏测量法 截面测量法
截面测量法
截面测量仪又称滑动量规,它 使用一组相互平行等长并可以沿 长度方向自由滑动的滑竿进行测
接触式测量方法
量。测量时,将滑竿排列固定在
某一方向并与参考平面垂直,移
动各滑竿使其尖端与人体表面相
接触,可以测出各滑竿尖端到参
• 构造 • 生长规律
方位
把人体置于六面的 长方形箱体中可以确定出
人体的六个方位:前后面、
左右面和上下面。
确定人体的方位之后,就可确定如下的基准:
方位
基准线 前中心线、后中心线、重心线
基准面 矢状切面(前中心线位置)
———基准垂直面 额状切面(重心线位置) ———基准前头面 水平切面(腰围位置) ———基准水平面 — — —
美国:2003年对13个州10000多人进行了人体普查,利用 TC2公司的三维人体测量仪建立新的SizeUSA。

国内外应用历史
欧洲:欧洲委员会和欧洲纺织协会正鼓励所有成员国进行 全国性人体普查,以最终建立欧洲人体体型数据库EDA, 开发欧洲人体尺寸标准。
日本:为了制定JIS尺寸规格,分别于1965-1967年及19711972年在全国实行了约9000人的测量调查,在1978-1982 年、1992-1994年间再次进行全国性测量,以建立成衣标 准尺码系统。
构造
与服装关系密切的部 位有:
僧帽肌 広颈肌 领子
大胸肌
三角肌 大臀肌
胸省
袖山 胸腰差
大腿肌
下装侧缝形态
构 造
• • • • 骨骼与关节 肌肉 脂肪 皮肤
皮下脂肪组织分为储藏脂肪 和构造脂肪。 储藏脂肪遍布全身,组成皮 下脂肪层,形成人的外形和性别 差异。 构造脂肪多指关节部位的填 充脂肪。 皮下脂肪与人体的外形有着 密切的关系,它形成了人体体表 的圆顺和柔软,使之产生皮肤的 滑移。
构造
• • • • 骨骼与关节 肌肉 脂肪 皮肤

骨骼与关节
与服装关系密切的骨骼点有: 头顶点,第7颈椎,锁骨中心,手肘点,茎状突起,肩峰点, 肠骨,膝盖骨,外踝骨
构造
构造
• • • • 骨骼与关节 肌肉 脂肪 皮肤
这里主要指的是骨骼肌。骨骼肌 附着于骨骼与关节之上,人体靠肌肉 的收缩牵动骨骼产生动作。肌肉是人 体表面形态的决定因素,肌肉发达使 体形丰满,肌肉干瘪使体形瘦小。人 体呈现不同的体态与肌肉发育状况有 直接关系。
状仪、触角仪、脂肪仪、角度仪和软尺等。
接触式测量方法
软 尺
测高仪 杆状仪 触角仪
主要用于测量人体长度和围度, 普通软尺多为塑料或玻璃纤维 制成,马丁测量仪的软尺是钢 制的,可以更好地减少测量中 的误差。
脂肪仪
角度仪
接触式测量方法
软 尺
测高仪 杆状仪 触角仪 主要用于测量身高 等人体纵向长度, 被测者可以采用站 立或坐立姿势。
实际比例:实测值的比例
服装结构图
指谋求人体比例基础上的特殊 效果,而不是实测值的比例.
表观比例与实际比例比较
比例
以头高划分身 长而得到的数值成 为头身示数。 用头身示数 描述人体比例是把 握人体形态较好的 方法,也是目前广 泛通用的方法。
比例
人体的基本比例:
1.
第3指长=1/2头高
人体的基本比例:
国内应用历史
国内外应用历史
我国在1971年进行了全国范围的近40万人的人体测量,
1989年进行了第二次约5500人的人体测量,现用的国标
既是这两次测量的结果。此后,我国一些高校和企业合
作对我国的人体体型进行了调查研究,如:
东华大学和日 本华歌尔公司 于1998年及 2003年分别合 作测量了女体 800人;
接触式测量方法
制成并已剥离的石膏模型:
前半部分正面
前半部分反面
接触式测量方法
制成并已剥离的石膏模型:
后半部分正面
后半部分反面
接触式测量方法
制成并已剥离的石膏模型:
石膏模型的立体形态
接触式测量方法
剥离并剪切后的石膏带可 以明显看出衣片上应收省 的部位 应用石膏法制作的肩臂部 模型,是服装袖山部位设 计的基础

• • • • 骨骼与关节 肌肉 脂肪 皮肤
比例
人体比例是以人体某个部位的尺寸为基准, 求得与其他部位的比例关系。作为基准的部 位一般为人体计测中变动系数极少的部位, 如身长、头高、手长、足长、肩宽等。
服装设计中必要的比例主要有:人体宽度 与高度的比例、服装各部位的比例、制作时的 实际比例、设计时的表观比例等。
考平面的距离。在坐标纸上记录
各点的位置,最后将所有各点连 成曲线,即得到人体断面的图形。
二、静态测量方法
1. 国内外应用历史
2. 接触式测量方法 3. 非接触式测量方法
非接触式测量方法
非接触式测量方法

莫尔等高线法
TC2分层轮廓测量法
莫尔等高线法
皮下脂肪体、 脂肪中心带、扩散方向及 减少部位等

• • • • 骨骼与关节 肌肉 脂肪 皮肤
根据人体肥满程度,可以将 其分为三种类型:瘦弱型、正常 型和肥胖型。其主要差异在于胸 部和腹部皮下脂肪量的多少。

• • • • 骨骼与关节 肌肉 脂肪 皮肤
人体皮肤亦称表皮,是覆盖于 人体表面的器官,皮肤具有很多 功能,其构造与服装基本结构线 关系密切。当人体运动时,皮肤 会产生滑移,从而对服装的构造 产生影响。
第五章 人体静态特征与测量
一、静态特征
人体是支撑服装的主架。由于每个人的 体型不一样,穿上服装后的视觉效果也不相 同。 因此,认识并分析人体的结构特征,对 于服装设计时加强服装对人体的修饰性, “扬长避短”,增加服饰美感,有着极为重 要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