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背诵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公开课教案_6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背诵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公开课教案_6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言语形式(此处指问答句),探究作者内心情感。

2.通过阅读和讨论,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及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力,理解本词借古讽今的写法。

3.边感受作者情感边揣摩和练习诗词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

教学重点:
知人论世,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从温故知新开始。

<教学准备:PPT呈现三组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请学生齐读寻找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相同点:都是问答句的形式
三种问答类型依次是:直问直答,有问喻答,自问无答。

(以上环节3-5分钟呈现完毕。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词,这首词中也巧妙地包含着三组问答句,他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抒怀之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二、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力主抗金。

我们学习过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词作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PPT 设置相关填空,学生齐答>
(二)写作背景介绍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在位时)被启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改派到镇江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将公立也的地方,此时成了南宋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镇江(即京口)
(三)诵读指导
1、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字音。

学习生字:万兜d ōu 鍪m óu
2、学生大声自由朗读全词,读准字音,读出词的节奏。

3、随意抽两名学生诵读 (教师倾听要点:一看是否读准字音,二看节奏是否有乱。

无,及时点评,有,作好纠正。


4、全体同学齐读
5、欣赏名家诵读音频,帮助学生创设课堂氛围。

三、精读品析
1、识别《南乡子》一词中的问答句并对照刚才学习的几组,区分问答类型。

何处望神州? 自问无答。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有问喻答。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直问直答
2、三组问答句所问主体分别是什么?
概括为:问江山——问兴亡——问敌手
3、依照内容分层赏析
(一)上阕精读
1、品析——“问江山”
为什么说“何处望神州?”是自问无答?
(此问难度较大,教师根据学生情况适当提示:倒装句)
句式判定出处: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唐宋词鉴赏词典》
<教学准备:PPT呈现>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满眼风光北固楼。

何处望神州?——无处望神州。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写作背景结合词作者的身份,思考,“神州”何在?南宋的江山何在?等一系类问题。

使学生感受词人无奈、抑郁、愤懑、愁苦的感情基调。

)在辛弃疾身上将军与墨客两个身份并存着,他有着为国杀敌的决心,却无奈南宋政府的软弱,所以只好将一腔爱国赤诚融进笔墨,感慨系之写下重重的一问。

2、品析——“问兴亡”
这一部分的品读,教师旨在引导学生赏析词作语言上、写法上的精妙之处
<教学准备:PPT呈现>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这一问一答间作者留露出怎样的感情?你从哪些字词间体味到了此人的心绪?“悠悠”:指时间漫长、久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教学处理:直奔着作者的情感)
上、下阕过度:
悠悠历史,滚滚江河,浪花里淘尽了多少千古英雄。

回首千载,三国时的群雄逐鹿依旧让我们热血澎湃。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喜爱的三国人物和故事,引出曹操、刘备、孙权。

(二)下阕精读
3、品析——“问敌手”
合作探究:
请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预习时所了解到的相关典故。

用时约三分钟(可播放背景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讨论结束后请学生来前面与全班分享。

(生分组讨论)
(教学处理:预习透彻)
<教学准备:PPT呈现>
“问敌手”这五句,涉及到了三则历史典故。

它们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典故一: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典故二: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典故三:生子当如孙仲谋。

(生讲述三则典故内容)
学生每分享完一则典故,教师在把握情感主基调的前提下适当拓展。

辛弃疾用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年方二十七岁赤壁之战大破曹兵的故事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

孙权建功立业的地点与辛弃疾所站的地点相似。

这触发他的怀想,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

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
他用:“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的故事表明了在历史上,孙权能称雄江东于一时,而南宋经过了好几代皇帝,竟没有出一个像孙权一样的人!实则讽刺南宋朝廷。

所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
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下阕小结:
作者写孙权典故意在何处呢?
词人把孙权视作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朝廷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四、课堂小结
主旨:
词人赞扬孙权为天下英雄,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付诸笔端,也表达了对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以及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生体会,揣摩情感,再次诵读。


古人以远,但是他的词作却流传千载,直至今日,他的忧国忧民,为国奋战的情怀,依然能够感染着我们。

他的精神将千古传承,与时代共勉,与我们华夏的子孙共勉。

五、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六、板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坏
辛弃疾
问江山——故国之思问兴亡——历史感慨问敌手——雄才大略
坚决抵抗不畏强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