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门书画介绍

吴门书画介绍

吴门书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上重要画派的吴门画派因其重要画家皆为苏州人而得名,创始人沈周与他的学生文徵明,以及周臣的弟子唐寅和仇英四人,因有师友关系,所以被称为“吴门四家”,亦称为“明四家”。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人称白石先生,长洲人。

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

其伯父、父亲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

沈周一生居家读书,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

他博学多识,富于收藏,交游甚广,极孚众望。

他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其绘画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他书法学黄庭坚,绘画秉承家学,兼师杜琼,后出入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巨及元四家的水墨浅绛画法,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了粗笔水墨的新风格。

早年多作小幅,四十岁以后作大幅,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年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

其水墨花鸟成就巨大,师法南宋牧溪的粗简水墨法及元人墨戏和水墨淡色的写意法,风格朴厚淡逸,陈淳、徐渭等人的写意花鸟画都是在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庐山高图》是其早期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中年时的沈周常以园林景物为题,表现文人的日常生活。

南京博物院藏有其《东庄图》,画法脱胎于董巨和元代吴镇,风格文雅劲健,已形成了自己的面貌。

晚年风格的代表作当属辽宁省博物馆藏的《沧洲趣图》卷,长卷巨制,取景平远幽深,山势起伏绵亘,合元四家之法于一体,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开阔。

其传世早期花鸟画作品有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合裱为一卷的《辛夷图》和《墨菜图》;中晚年之作有同藏一处的《卧游图》等。

文徵明(1470-1559),初名璧,后以字行,又改字徵仲,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长洲(今苏州)人。

出身仕宦之家,师事吴宽、李应祯及沈周,与吴中名士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交游,时人称此四人为“吴中四才子”。

数次应举未中,54岁时由诸生举荐为翰林待诏。

居官四年辞归,归乡筑玉磐山房,从事书画创作30余年。

名声显赫一时。

文徵明书画造诣全面,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皆精。

山水多描写江南景物,法出沈周,融汇赵孟頫、王蒙和吴镇笔意,自成一格。

早年以工细为主,所绘青绿细笔山水,笔墨藉含蓄,格调文雅恬静,山水中之人物,则直仿赵孟頫;此时山水画间或有一种粗笔面貌。

至晚年,则粗细兼能,笔墨愈加苍秀,人物画师法李公麟及其以上传统,用线工细流畅;花鸟画取法远法元人,近师沈周,风骨秀逸。

因其成就卓著,所以继其师沈周之后称为吴门派的领袖。

吴门派的主力大多来自其门下,他一家子侄和弟子得其真传、各有成就者甚众:子文彭、文嘉、侄文伯仁,弟子钱榖、陆师道、陆治、陈道复、居节、朱朗等。

文徵明传世作品很多,以山水画为最,中年时精品尤多,面貌也有不同。

如天津艺术博物馆藏的师法王蒙的《林榭煎茶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的画法秀润的《浒溪草堂图》卷,故宫博物院藏的描绘文氏自己与朋友郊游情形的《惠山茶会图》卷则直仿赵孟頫,工笔青绿,风骨细秀文雅,类似者还有同藏一处的《猗兰室图》。

晚年的文徵明有粗细两种风格,愈晚愈工。

如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江南春图》,细笔设色,作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是78岁的文徵明的精心之作。

晚年粗笔风格的作品,则以故宫博物院藏的《溪桥策杖图》轴为代表,以水墨画古木溪桥,笔墨粗简劲挺,气势磅礴。

其花鸟代表作有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花鸟册》及故宫博物院和辽宁省博物馆各藏一卷的《兰竹》长卷,前者法出沈周而细秀过之。

后者法赵孟頫,但运笔更为随意洒脱。

唐寅(1470-1523),字子畏,一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吴县(今苏州)人。

出身商人家庭,少年有才名,二十九岁时因科场舞弊案受累入狱,罢为吏。

后以诗文书画为生。

据载,其性格狂放不羁,才气横溢。

绘画造诣全面,书法学赵孟頫。

曾学画于周臣,后远师李唐、刘松年、马远等院体传统,吸取元四家水墨浅绛法之长,融院体的工笔与文人画的笔墨于一体,自树一帜。

其画题材面貌多样,山水画多表现崇山峻岭、楼阁溪桥的四时朝暮,描绘文人生活者则取法元人一路;人物画多以古今仕女生活和历史故事为题,造型优美,早年工细艳丽,后来则以水墨写意为之,线条更见细劲流畅,风格洒脱;花鸟画有工笔与水墨写意两种面貌,介于沈周与林良之间,有元人余韵。

唐寅传世作品中,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王蜀宫妓图》轴代表其早年人物画面貌,用工笔重彩法,色调浓艳。

中年时的人物画面貌则从上海博物馆所藏《秋风纨扇图》轴中得见,写仕女独立平坡,受执纨扇,若有所思。

此画已略带写意笔意,较杜堇画风更加流利洒脱。

故宫博物院藏其《风木图》卷,为水墨淡色写意人物画,描写思亲的士子,于树下掩面哭泣,情状十分悲痛。

此画构图简括,风格苍秀,为其晚年代表之作。

唐寅的山水画,则以仿宋院体的风格为主。

早年作《骑驴归思图》轴,绢本淡设色,画陡壑飞泉,一人骑驴攀登于半山,一樵夫于山下木桥上向山间行进。

景物具高远、深远之致。

山石作淡设色带水长皴,气韵湿润。

中年时所作《山路松声图》、《落霞孤骛图》(藏于上海博物馆)都为绢本设色,表现高山复岭中的人物情怀。

表现文人雅士生活的则有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春山伴侣图》轴、故宫博物院藏《事茗图》卷等,则在院体风格中掺入了较多的元人水墨技法,是其成熟期具有独创风格的作品。

花鸟画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墨梅》轴及上海博物馆藏的《枯枝鸜鹆图》等,多以水墨为之。

仇英(约1505-1552),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后居苏州。

出身工匠,以善画结识许多当时名家,为文徵明、唐寅器重,又师周臣学画,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见识大量古代名作后刻意临仿,技艺大进。

工人物、山水、花鸟及界画,长于临摹,功力精湛。

以临仿唐宋名家稿本为多,主要师承赵伯驹及南宋院画,以工笔重彩为主。

所画青绿山水及人物故事画,形象准确,工细雅秀,有文人画笔韵。

他的仕女画形象秀美,线条流畅,有别于时流的刻板习气,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及清代宫廷仕女画有很大影响。

尤以苏、扬地区民间摹仇之风最盛,最终形成所谓的“苏州片”的流行。

仇英传世作品中摹古之作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临摹南宋萧照的《中兴瑞应图》卷等。

青绿山水中有两种风貌,一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莲溪渔隐图》轴,描绘渔家风光,布局爽朗,笔墨含蓄,界画工细而不板滞,别具清新之气;二是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的《桃泾仙境图》轴及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桃村草堂图》轴、《玉洞仙源图》轴,都是大青绿山水,面貌相近,但与《莲溪渔隐图》的清疏淡雅不同,画面布局繁密,意境深邃,具有高远深远之景,是从赵伯驹画法中变化而来。

仇英工笔重彩人物画的代表作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人物山水》册,共十幅,每幅描写历史人物和神话故事,笔法分别仿周文矩、马和之等五代、宋人。

其水墨写意人物画有上海博物馆藏的《柳下眠琴图》轴和《右军书扇图》轴,有文雅秀逸之气。

花鸟画则有故宫博物院藏的一片双钩兰花散页及上海博物馆藏的《沙汀鸳鸯图》轴传世,同样为精工之作。

文彭文徵明长子,明代杰出的篆刻家、书画家,善书画,尤精篆刻,与何震并称“文何”。

文嘉(1501-1583),字休承,号文水,长洲(今苏州)人,文徵明次子。

官和州学正,工诗文书画,画承家学,画风传乃父衣钵,几无发展。

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仿董源溪山行旅图》轴及南京博物院藏《停琴听阮图》轴等。

文元善字子张,征明孙,嘉子。

书画逼似其父,生于嘉靖三十三年,卒于万历十七年,年三十六。

妇翁王百谷铭其墓曰:画品第一,诗品第一。

以祖孙相从附征明后。

王樨登(1535-1612年),字百谷,明文学家。

先世江阴(一说武进)人,移居苏州。

少有文名,十岁能诗,名满吴门。

嘉靖末入太学。

师从文徵明。

文从简字彦可,号枕烟老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文徵明曾孙,元善子。

崇祯十三年(1640)拔贡,入清不仕。

书法李北海,得其韵致。

山水似文徵明、文嘉,能传家法;兼学王蒙、倪瓒,喜用枯笔皴斫,较少变化。

文伯仁(1502-1575),字德承,号五峰山人,文徵明侄。

工山水人物、传家法,参以王蒙笔意,笔墨细劲缜密,有独到之处。

传世代表作有上海博物馆藏《花溪渔隐图》轴、故宫博物院藏《太湖图》轴及辽宁省博物馆藏《万壑松风图》轴,技巧较文嘉为高。

陈道复(1483-1544),初名淳,后以字行,更字复父,号白阳山人,吴(今苏州)人。

文徵明弟子。

中年以后,笔墨放纵,诗文书画皆显个性,自立门户。

工山水,效法米友仁及高克恭,尤长于花鸟画,师法沈周、文徵明,中年后用淡色或水墨大写意,水墨淋漓,对明清以来的画家,影响很大,与稍后的徐渭并称“白阳青藤”。

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葵石图》轴和《花卉》卷,山水画有天津艺术博物馆藏《罨画山图》卷。

钱榖(1508-?),字叔宝,号磐室,吴(今苏州)人。

文徵明弟子,工山水、兰竹,画风近乃师,少有新意。

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虎丘前山图》轴、《求志图》卷及上海博物馆藏《苍山茅屋图》轴,但都为应酬之作,不见精品。

王榖祥(1501-1568),字禄之,号酉室,长洲(今苏州)人。

官吏部员外郎,官场失意后弃官归里,拜于文徵明门下。

工书画篆刻,长于花鸟,介于工笔于写意之间。

中年后不作画,因此传世作品极少,所见多为赝品,从故宫博物院藏《桂石图》轴和辽宁省博物馆藏《书画合册》中可以看出他是文徵明的忠实追随者。

谢时臣(1488-1567?),字思忠,号樗仙,吴(今苏州)人。

长于山水,画史称他师法梅道人,学沈周而稍变其意。

多作屏幛大幅,构图雄伟严密,气势纵横。

传世作品有辽宁省博物馆藏的《虎阜春晴图》、《江山胜揽图》卷,上海博物馆藏《夏山飞瀑图》轴,故宫博物院藏《杜陵诗意图》册,山东省博物馆藏《武当霁雪图》轴等。

上海博物馆还藏有其水墨花卉册,颇有风致。

周天球1514-1595 明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诸生。

少游文徵明门下,习为书法。

徵明亟许可之曰“他日得吾笔者周生也。

”善大小篆、古隶、行、楷,晚能自得蹊径,一时丰碑大碣,无不出其手。

善画兰,写兰草法。

陈淳在绘画史上,陈淳与徐渭并称为“白阳、青藤”,陈淳的绘画当属文人隽雅一路的,即“白阳”一派画家。

陈淳后名道复,更字复父,号白阳山人。

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生于1482年,卒于1544年。

陈淳自幼饱学,对于经学、古文、词章、书法,诗、画,都有相当造诣。

曾尝游文征明门下,文征明曾笑着对他说:“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

”,后为文征明弟子。

中年以后,笔墨放纵,诗文书画均有明显个性,自立门户。

陈淳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

他的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

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

他绘山水,效法米友仁、高克恭,水墨淋漓,颇得氤氲之气。

他的泼墨之功,往往见于画烟云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