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对于处理中国城市公共性空间的作用■ 黄健二■ Huang JianerThe Function of Urban Design Dealing With Public Space of Cities in China[摘 要] 本文通过对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与市民生活的关联的说明,阐述了城市设计的意义及其与公共空间环境质量和都市景观的关系,重点阐述了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及其设计方式。
[关键词] 公共性空间 生活景 城市文化 城市魅力[Abstract] Through the explanation of urban plan and urban design with the relation to civilian life, the essay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 design,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public area and city view, with the emphasis on China’s urban public areas and their design patterns.[Key words] Public area, City view, Urban culture, Urban charm 一、前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可以从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来检视,城市规划设计关系着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优劣。
一个城市逐步迈入富裕时,首先追求的是个人衣食住行的质量,然后才会追求公共空间环境的质量,这要由城市规划设计来处理。
从历史来看,中国对私领域空间的规划设计是非常讲究的,留下了不少精致豪宅和庭园,但对公领域的公共性空间(如道路、广场、市场以及都市景观等)并不重视。
而如今,城市的公共性空间角色日益重要,关系着城市环境质量,而城市设计在处理公共性空间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与市民生活城市规划是做市民生活活动所需的土地规划,然后在土地上设计活动所需的空间设施,也就是将平面的土地设计成为立体的空间和设施。
城市设计是其后续工作,共同创造出供市民生活的空间和设施。
城市规划的对象包括公私部门的土地,而城市设计主要是公领域的空间,没有办法去设计私领域的空间,但可制定设计规范要求私领域的设计原则。
城市规划的实施主要是依土地利用计划并依相关法令管制其开发和使用。
而在土地上的建筑行为,是依相关建筑法令来管制,由单一建筑集合成建筑群的都市景观是前述两者的相关法令所无法规范的。
城市设计的另一功能是协调规范两者所形成的城市空间质量和景观。
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关系着市民生活是否便利、顺畅、舒适、安全、高效,以及是否拥有美好的城市景观。
三、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城市空间,此是市民共同使用的空间,亦是市民维持社会、经济活动关系的空间,使这空间内的活动更多样化和丰富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城市设计可以提升城市质量,创造城市特色和城市魅力,进而活化城市,提升城市竞争力,所以近年来备受各级政府的重视。
城市设计是设计城市空间内的实体物以及如何作者单位:中国文化大学环境设计学院市政暨环境规划学系所收稿日期:2010-12-28供人使用,并考虑其所形成空间的相互关系事宜,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良好的居住生活空间和优美的都市景观。
城市设计要考虑的因素不应仅局限于实体物的素材,也要涵盖地方人文社会、传统历史、风土文化和自然,这样才能设计出富有当地特色的城市空间和景观。
城市设计思考的原点应从市民的生活活动需求开始,并兼顾市民中各年龄段和属性的特别需求,如高龄者、幼者、青少年、妇女、身心障碍者等活动需求和对应的空间设施的设计。
城市空间从属性上可分为:公共性空间——是供公共使用或观赏的空间;私密性空间—不论是公有或私有的土地,不开放供人使用且以高墙围绕;半公共性空间—公有或私有的建筑基地内的空地或庭院,开放供公共使用;可视透的公有或私有建筑基地—以低矮围墙或栏杆围绕,不能进入使用,只能看其基地内的庭院和建筑物。
四、中国城市空间中国早期对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和管制不如欧美各国严谨,可以说也没重视城市设计和要求城市生活环境的概念,忽视城市公共空间和都市景观的重要性和对市民的意义。
近三十年来,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急速地都市化,人口向都市集中的速度和数量前所未有,是都市发展史上未曾有过的经验。
都市发展难以应付如此集中的人口,于是产生了很多问题,而管理者和设计者时常以旧的思维来处理新的都市问题,使都市的质量产生了一些落差,影响了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
这三十年来,中国由落后贫穷发展到今日的进步富裕,人民的生活也逐步迈入小康,追求本身衣食住行的质量之后,也开始关心自己周边环境的品质。
在新开发的市街追求良好的环境质量比较容易。
但旧市街区因有其发展的历史和纹理,是对应过去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城市空间,当时没有环境质量的概念,都市公共空间大概只有道路的公共性空间和私人产业的私人空间,不像今日有那么多种类的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水面、水滨等)。
公共空间的有与无、多与寡以及规划设计的好与坏,都影响14城市建筑|主题专栏|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Feature-Theme着城市空间环境的质量、都市景观以及市民的生活方式。
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公共空间的质量,特别是人们容易接触到的公共空间,如道路空间中的步道空间及其所构成的城市景观,所以步道空间质量的好坏给人的印象决定了城市空间环境的好坏。
市民在广场中举办种种活动,广场是最有活力和最有人性的空间。
同时其宽阔的开放性,衬托广场外围的建筑,使得城市景观更壮观。
所以这种公共广场空间的存在对都市空间环境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城市空间,在前述城市空间的四种类型之外,还有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界面的设计问题,都会影响到城市公共空间的质量。
以下就分别说明,希望可供中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参考。
城市的景观除了实质空间的景观外,更应包括在这实质空间内市民的活动共同结合而成的动态城市景观——所谓的“生活景”的问题。
1.公共性空间是供大家使用的空间,主要有公园、广场、水滨、水面、道路(包括步道,自行车道)等,这些在空间性质上都属于开放空间,但也有少数是属于室内的公共性空间。
其中公园是市民们平日最常去的休憩场所,也是城市最重要的开放空间,因此,城市规划中适当地规划大小公园有其必要性。
城市的公园多、绿地多,城市会更美,同时这也是城市的骄傲。
此外公园是市民日常散步、运动、社交聊天的场所,是润滑日常生活的空间。
基于上述公园的功能,不仅在规划上要有公园,公园内部的设计也要能满足市民活动的需要。
另外,公园的规划和设计上应依地区之不同思考其规模、设计其空间形态和设施。
住宅区的公园是其附近居民休憩的场所,其内部的设施要符合散步、聊天、运动等需求;设置于城市中心地区的公园,附近的上班族时常会来此休憩,一般的游客在逛街后会来此休息一下,或有的以公园为约会场所,因此公园内的设施就要有一些地标性场所,便于约会指定地点,如人物铜像、公共艺术、大树、凉亭等,另外要有座椅以供休息之用。
广场通常是城市的核心地区,大城市可以在其城市的各大据点规划广场。
广场于都市的意义非常之大,是政府与市民举办各种活动的场所,是创造城市活力的空间场所,广场与其周边地区通常是城市最热闹繁华、最有活力的地区,通常被称作是城市的心脏。
今日于城市中心要规划一个广场不容易,但可经由旧城改造之际,规划小广场与周边建筑物形成一体性的规划设计,同时这些小广场也可举办各种活动,包括政令倡导、公益活动、商业活动、地方工艺品或农产品的展售等,变动性的活动是创造城市活力最好的空间。
2.私密性空间以高围墙围绕,表示私人占有,是防御性空间,同时带有神秘性。
但是,我们关心的是高大的围墙与城市景观的关系,高围墙给人的多少是有压迫感的负面影响,所以,设计围墙时,就要考虑其外墙的绿化,以多层式植栽的绿化或以树篱来遮蔽围墙,增加绿化面积,美化地区环境,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压迫感。
3.半公共性空间私密性空间提供给公共使用,产权私有。
在高密度的城市发展中,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不足,为了疏解城市的平面拥挤感,增加城市的宽阔度和城市的景观时常有半公共性空间的设计。
今日城市设计的理念已经跨越闭锁性空间的理念,迈入了开放性空间的理念。
大型建物逐渐摆脱了以围墙围绕建筑基地的闭锁性、防御性的想法,而将建物本身以外的私人基地开放供众人自由出入。
同时将此空间美化、庭园化,人们可以进入休憩,今日我们可看到很多大型建筑都有这种设计方式。
让公共空间的领域延伸到私人空间,增加了可供公共活动的空间。
美化了都市景观的同时也增加了大楼良好的社会形象,这一类型的空间设计是今后城市设计上应积极鼓励的。
4.私密性空间只能观赏而不能进入这是前面私密性空间的围墙改用低矮围墙或栏杆围绕,可看到私人基地内的建筑物和庭园,也就是只能观赏不能进入,但仍具有防御性、占有性,放弃神秘性。
这种形态的设计于都市设计上亦是值得鼓励的,至少都市的空间景观已经延伸到私人空间,对降低拥挤的都市压迫感和增进都市景观都有很大的帮助。
5.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界面的问题这可分两个层面来说明:一是步道或广场的空间与其毗邻空间的关系和设计的问题,二是从广场或步道可看到的毗邻建物群所形成的都市景观问题。
城市空间的环境质量是访客对该城市的第一印象,其内涵包括城市是否清洁、步道是否宽敞、铺面材质的感觉以及是否易于行走、步道的美化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步行者的心理感受。
主要商店街步道有良好的空间质量加上沿街商店有良好的橱窗设计和展示,街道必然成为集客场所,是城市的活力场所,这种人性空间亦是城市规划设计的目标之一。
旧市街区的都市景观最主要的是由道路和邻街的建筑群所构成,在全球化和地方化的趋势下,保持地方的人文历史、风土文化是对抗全球化最佳的方法,所以在旧市街区,不要一味地追求全球化的建筑造型,而应走保存、整修、维护的方向,维护地方特色都市景观。
6.城市生活景城市设计的对象是城市空间,其设计思考的原点是能够对应市民生活活动所需要的空间与设施。
所以城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设计市民生活活动空间,而市民生活方式也就是生活形态是市民文化的表现,生活空间和设施的设计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市民生活方式与所使用空间、设施之关系所形成的景象是所谓的“城市生活景”,是将静态的城市空间设计配上动态的市民活动使用空间的景象,是市民生活内涵和空间结合的表现,亦是城市文化和文明的表现。
所以在城市空间设计时,要融入与地方文化有关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文、城市纹理等因素。
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市民最常接触到的活动空间,亦是最容易看出一个城市文化和文明的“生活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