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答案卷

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答案卷

《爱莲说》《陋室铭》比较阅读
[甲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3分)
1、斯.是陋室(这)
2、惟吾德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3、白丁
..(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4、甚蕃.(多)5、濯.(洗涤)6、妖.(美丽而不端庄)
二、句子翻译:(6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4、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译: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三、内容理解:
1、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陋室铭和莲的形象表达作者的志向与抱负,但也有所不同,《陋室铭》开头运用类比立论,引出全文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爱莲说》从始至终以“菊之爱”“牡丹之爱”来衬托“莲之爱”,引出文章主旨莲,花之君子者也。

2、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情操。

乙文表达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洁白的操守和正直品德的生活态度。

3、甲乙两文所谈的都是人的品德修养,其中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答: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志趣。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依然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逐流的选择,更应注重品德修养,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4、《陋室铭》谈到“山”“水”,《爱莲说》提到“晋陶渊明独爱菊”与“世人甚爱牡丹”作用相同吗?为什么?
答:不相同。

《陋室铭》开篇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是运用类比立论,引出本文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爱莲说》以“晋陶渊明独爱菊”与“世人甚爱牡丹”作衬托,含蓄表明自己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突出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洁白的操守和正直品德,层层深入,意蕴无穷。

五、内容拓展:
你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答:我喜欢梅花。

因为它绽放在百花凋谢的寒冬,让我明白了做人应不怕困难,坚韧顽强的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