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浆膜腔积液及图文报告

浆膜腔积液及图文报告


2.细胞学特点:
⑴涂片成熟淋巴细胞显著增生,且百分率达85%以上 ,
⑵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间皮细胞等很少,一般 均小于5%;
⑶未见肿瘤细胞;偶见中度核异质细胞。
⑷少见轻度核异质细胞。
可整理ppt
20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四. 结核性浆膜积液 的图文报告模式
3.临床特点: 结核性浆膜腔积液多见于青少年或老年人。 积液一般为单侧, 渗出性为主,少见为血性或乳糜性。 临床上可伴有全身中毒性症状或继发肺、肠等脏 器结核病史。
可整理ppt
21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四. 结核性浆膜积液 的图文报告模式
积液淋巴细胞 与血片细胞有所不同:
核稍不规则
刺激淋巴更多
退变细胞更易见
可见少量淋巴母细胞
可整理ppt
22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可整理ppt
淋巴母细胞
23
淋巴母细胞
淋巴母细胞胞体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 浆量较多,染深蓝色;部分细胞胞浆增多、 透明,可见少量颗粒和空泡;核大、规则, 核染色质粗颗粒状,核仁明显;有些细胞 核不规则,核畸形,核染色质成块状,排 列较致密,可见隐约核仁。淋巴母细胞可 能为异常分裂增殖后的淋巴细胞。
可整理ppt
9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间皮细胞 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可整理ppt
10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可整理ppt
11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轻度核异质细胞
可整理ppt
12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中度核异质细胞
可整理ppt
13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几种较成熟的图文报告模式:
1 非特异性炎症的图文报告模式 2 非特异性炎症清扫期的图文报告模式 3 非特异性间皮细胞脱落的图文报告模式 4 结核性浆膜积液图文报告模式 5 早期结核性胸腹水文报告模式 6 化脓性浆膜积液图文报告模式 7变态反应性浆膜积液的图文报告模式 8 消化道损伤性化脓性浆膜积液图文报告模式 9 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图文报告模式 10 恶性淋巴瘤(或白血病)的图文报告模式
一般间皮细胞〉60%(可见散在或成堆间皮细胞出现
可见多核间皮细胞)
可整理ppt
18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三. 非特异性间皮细胞脱落 的图文报告模式
可整理ppt
19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四. 结核性浆膜积液 的图文报告模式
1.结核性浆膜腔积液的机理:
结核菌素刺激机体出现迟发性变态反应致淋巴细胞 明显增殖。
17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三. 非特异性间皮细胞脱落 的图文报告模式
1.非特异性间皮细胞脱落定义:
主要出现在化疗、放疗病人及心、肝、肾等
各种病因的积液病人(类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2.非特异性间皮细胞脱落机理:
由于间皮细胞长期浸泡在积液中或间皮细胞的缺氧、 水肿等反复损伤使间皮细胞大量脱落
(尚未引起炎症或炎症细胞大量介入或炎症轻微)
可整理ppt
24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五. 早期结核性浆膜积液 的图文报告模式
较一般结核早10天左右出现症状
积液细胞计数(有核细胞数)约高于一般结核1000/ul(早 期结核的炎症反应更重)
结核性浆膜腔积液一般为单侧性浆膜腔积液,早期由于急 性应急反应淋巴细胞增生的同时伴有中性粒细胞增生,早 期中性粒细胞可高达50℅以上
可整理ppt
14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一. 非特异性炎症 的图文报告模式
1. 非特异性炎症定义:
是由心衰、肺炎、糖尿病、肾病慢性肝病等 多种原因引发的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炎症。
2. 非特异性炎症机理:
浆膜腔处于长期积液损伤 积液中脱落的死亡成分或化学成分刺激 也可见于急性炎症后的恢复
可整理ppt
1 制片前,水分要充分吸走 2 在剩余沉渣中加入适量血清 3推片角度大,速度快,力求短而厚
可整理ppt
5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胸腹水推片清液,吸完上 清液为止。
2.红细胞明显过多时,应吸取白细胞层推片。
3 细胞少,角度大,速度快;细胞多,角度小, 速度慢。
15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一. 非特异性炎症 的图文报告模式
来源于血液的单核细胞 和组织内的组织细胞
具有较强的吞噬力
可以吞噬、消化细菌、
病原体、异物、组织
碎片等。
可整理ppt
细胞特点:不规则
16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二. 非特异性炎症清扫期 的图文报告模式
吞噬红细胞
可整理ppt
含铁血黄素颗粒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标准化操作===〉质量保障
第一步:临床取材
胸腹水专用抗凝管
标有刻度: 约10ml 带盖:减少生物污染 干粉抗凝剂:避免凝块干扰 干燥及无菌:保证不受杂菌污染 不能用反复洗涤的玻璃试管用可整来理pp装t 胸腹水、脑脊液来离心 1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标准化操作===〉质量保障
可整理ppt
7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核异质细胞
细胞不典型增生又称核异质细胞,属于“癌前 病变”。它本身不是癌,但发生癌的检出率 明显增高,该细胞是处于癌细胞与正常细 胞间的异常细胞。
重度核异质(重度不典型增生)见于高度 可疑癌,或癌细胞少,或浸润癌的癌旁细 胞,或原位癌。
可整理ppt
8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4 粘性标本,推片角度更小,速度更慢,必要时 用压片法。
5尽量将沉渣全部吸出制片,推2-3张,要求片子
有体尾部。
可整理ppt
6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积液细胞主要成份:
上皮来源非肿瘤细胞:间皮细胞(正常、轻/中度核异质) 上皮来源肿瘤细胞:癌细胞、恶性间皮瘤细胞 造血淋巴组织非肿瘤细胞:中性、淋巴、巨噬细胞等 造血淋巴组织肿瘤细胞:淋巴瘤细胞、白血病细胞 病原生物及其它:细菌、真菌、结晶、脂肪乳滴等
血性标本,离心后用加 样枪轻轻吸取中间有核 细胞层
可整理ppt
3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标准化操作===〉质量保障
• 第三步:推片、染色
推片分布有体尾部 细胞分布层次清晰 (一般推1/3-1/2玻片长)
如推片太长,增加看片时间,
时间,导致效率低。 可整理ppt
4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脑脊液推片注意事项:
• 第二步:高度浓缩
慢慢吸取上清液
沉渣以外的水份尽量吸干
留下液体约20ul左右
(通常制备2-3张片即可)
有核细胞浓集(离心后沉渣量)和制作推片
是提高恶性细胞检出率最关键的技术
可整理ppt
2
浆膜腔积液 形态学分析
操作注意:
少数有微小凝块的标本, 在离心前,挤压凝块后 挑去,以减少凝块对有 核细胞的吸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