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实务课件——儿童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实务课件——儿童社会工作实务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 (2)科学进步的儿童观是儿童社会工作的伦 理基础
•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儿童的权利体现 了关于儿童价值评价的基本理念。主要有:
• ①生存的权利(生命存活、基本生活保障的 权利)
• ②受保护的权利(保护儿童免受歧视、虐待 或疏忽照料、对难民儿童保护等)
• ③发展的权利(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 利)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 首先,就普遍状况来说,我国儿童的青春期 约在13—14岁之间,特别是男童,其青春期 大多数在14岁左右,这样,将儿童的年龄界 定为0—14岁,比较符合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
• 其次,我国青年、少年、儿童工作在体制上 划分为三个阶段:0—5岁主要由全国的妇联 组织负责,6—14岁主要由共青团组织的少年 儿童工作部负责,14岁以上为共青团组织的 工作对象。将儿童年龄界定为0—14岁有利于 和实际工作的接轨。
• 被解救儿童王某今年只有11岁,从小患有小儿麻 痹症。记者见到他时,他被暂时寄养在深圳市救助管 理站。2005年,他被一个叫宫继兰的女人以2300元 租用后,从安徽带到深圳。在被警方解救之前,王某 在宫继兰的操控下,必须每天向路人乞讨,然后将讨 来的钱如数上交给宫继兰。
• 被救助儿童:“要不到钱他打我。” •
• 一.儿童的年龄界定
• “儿童”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语,但 是儿童具体指那个年龄段的孩子,如何 界定,不同的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儿童年 龄的界定不尽相同,皮亚杰认为儿童的 年龄的界限是0—15岁,中国学者陆士 桢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等等。 具体应该采取那种界定方式,应该根据 儿童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特征以及 我国儿童工作的具体情况而定:
• 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随时了解儿童的发展需求,评估 国家、社会采取的儿童福利措施,认识儿童问题,为 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此外,儿童社会工作还存 在于公共关系层面上,即宣传儿童权利、解释儿童福 利与服务的需求。
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主要内
容
• 二.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 • 1.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的救助 • 这一层面的服务一直是儿童社会工作的重点所在。一
• 儿童社会工作人员坚持:尊重主体、接纳、 自决、个别化、正面引导、一致性等原则。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 4.儿童社会工作依据科学的儿童发展理论 • 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依
据和具体工作指导。主要包括:
• (1)生物学方面的理论 • 生物学理论重视生物性力量对儿童个体成长
发展的影响,强调自然法则的作用,强调内 在的生理遗传对儿童心理和行为的作用,更 多地把儿童的成长发展看成是个体适应环境 的一种现象。认识这种理论,将有助于我们 了解、认识儿童生理发展的规律,科学地认 识儿童问题的生物学根源,更有针对性地做 好儿童工作。
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主要内
容
• 一.宏观的儿童社会工作
• 儿童社会工作有很大的一部分是面向全社会的、宏观 性的,主要包括:
• 1.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
• 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政府在儿童福利、权 益保护方面的立法,敦促政府在儿童营养、卫生等方 面的投入,并积极为政府出谋划策,提出更多关于儿 童福利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案例
• 和王某在一起行讨的还有一个姓宫的孩子。经查明,他是被一个叫宫 春备的人租用后又转给宫继兰的。两个小伙伴长期在一起,只有王某 能听懂他含糊的语言。
• 被救助儿童:“他叫他妈,他说他想他妈妈。” • 记者 申宇红:“他这个样子,怎么可以去讨饭呢?” • 被救助儿童:“他讨不到了,打他的这个头嘛。” • 一这些流浪儿童被犯罪嫌疑人以或租或买的形式逼迫他们进行乞讨。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 (2)心理学方面的理论 • 从心理学的角度描述儿童发展,主要是对儿
童的知觉、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发展规 律的解释。掌握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是熟练运 用社会工作技巧的基础。 • (3)社会学方面的理论 • 社会学基本理论是儿童社会工作的最为重要 的指导理论。儿童的成长发展与社会结构性 因素,如家庭、社区、组织等关系重大。涉 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有一些概念,如 角色、角色冲突、角色紧张、互动等,明确 这些概念的具体含义,有助于我们做好儿童 社会工作。
第八章 儿童社会工作实务
1.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2.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3.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 案例:现在在有些城市的街头经常会看到一些流浪儿 童在沿街乞讨,有的身患残疾的孩子更加令人同情, 但估计你怎么也想不到,这其中的一些孩子竟然是被 犯罪团伙以几千元不等的价格租来进行乞讨的。他们 的残疾被当作博取人们同情以赚钱的工具。最近,深 圳市公安局连续出击,打掉了12个这样的黑心团伙, 解救出47名儿童。
般而言,这类儿童服务可分为支持性、保护性、补充 性、替代性四种类型。 • 支持性服务是指通过个案、团体或家庭咨询等方式, 提高家庭的功能,强化父母的责任,促进儿童福利; • 保护性服务则讲求最小程度地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 维护其发展过程的稳定; • 补充性服务则是对儿童生活的基本生活状况作必要的 改善,但仍有部分保留; • 替代服务指完全用替代性的措施改变其生存环境,此 类服务是最底线的保护措施,针对需要短暂地或永久 解除亲子关系的家庭。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 六.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 • 1.儿童社会工作是一个科学的专业体系 • (1)儿童社会工作的对象是所有儿童
以及儿童所有方面的问题 • (2)儿童社会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激发
儿童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 • (3)儿童社会工作需要运用专业的手
段(专业技巧、专业人员)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 满足学习的需要(受教育的需要) • 结合九年义务教育制度谈谈学习的需
要对于这些孩子的重要性。 • 满足休闲和娱乐的需要 • 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人际交往
技巧、适应能力、价值观) • 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自我认同) • 8.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 二.儿童的需要 • 获得基本生活照顾的需要(基础性需要) • 这些儿童和我们看到的福利院的儿童都是被
遗弃的儿童,若没有人救助,这个最基本的 需要都得不到。 • 获得健康照顾的需要(身心照顾、医疗保健 服务等) • 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物质的、精神的) • 经常会有爱心认识到儿童福利院认养孤儿, 有的是将其领养,有的是周末接到家里,总 之,是要给于这些孩子良好的家庭生活,主 要是在精神上让孩子们得到慰籍。
• 多采取机构服务的方式,救助和保护那些家 庭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或者有各种问题的 儿童。(案例1)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 广义的儿童社会工作 • 广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指面向所有儿
童的社会工作,其对象是所有儿童, 是处于各种不同境遇的儿童,是儿童 的所有成长阶段,是儿童成长发展中 的所有问题,是影响儿童发展的而他 自我的及社会的所有因素。灌一点饿 儿童社会工作是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生活上得不到任何照料,身体上的疾病更得不到及时救治,许多孩子 都有着同样的经历。 • 记者:“要不到咋办?” • 被救助儿童:“要不到挨打。” • 记者:“挨打?” • 被救助儿童:“嗯。” • 记者:怎么打呀? • 被救助儿童:要不上钱的话,拿扫帚打头,打我的头,打我的脸 呀。”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 3.儿童社会工作具备坚实的社会基础,恪守 专业的价值伦理
• (1)儿童福利及儿童福利政策是儿童社会工 作的坚实基础
• 儿童福利包含着理念、社会政策、机制建设、 社会行为等多方面的内容。它强调社会公平、 平等、公平、尊重儿童的独特性,保障儿童 的权利,支持儿童的发展,为儿童提供服务; 它不仅是伦理认识,也是具体社会构成;它 是宏观提导思想,也是一项一项政策;它是 基础理论,也是社会工作实务。
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主要内
容
• 7.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
• 通过流浪儿童救助、辍学失学儿童助学、发展偏差儿 童矫治、残疾儿童康复等手段,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保护儿童的健康成长,即对危害儿童健康的行为予以 打击;教会孩子自我保护、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等 方法实施对儿童的保护。
• 8.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
问题 • 如:学习压力和智力发展问题 • 代际冲突带来的儿童发展障碍 • 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困惑 • 儿童道德发展中的问题 • 未成年人犯罪 • 特殊境况中的儿童的问题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 五、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 • 儿童社会工作,是指以全体儿童为工作对象,
在有关儿童发展理论的指引下,运用科学的 方法和技术,帮助解决儿童问题、满足儿童 需求、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和 谐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 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 • 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事后补救性工作, 它以处于特殊困难境地的儿童为对象,
• 2.儿童社会工作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 • 儿童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制度化的儿童服务的
活动,其功能在于对儿童和社会的贡献。包括: • (1)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 • 儿童社会工作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是从对处于困难境
地的儿童的解困和解难、对所有适龄儿童进行成长辅 导、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等几个方面来实现的。 • (2)促进社会安全与发展的功能 • 儿童社会工作直接的结果是减少目前儿童的痛苦和问 题,促进儿童的幸福与发展,间接结果则是防止将来 社会问题的产生,为未来社会提供大批高素质的人材。 儿童社会工作担负着社会人力资源前期开发的重要任 务,对于社会的总体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主要内
容
• 2.对孤儿、弃儿的救助
• 从社会工作角度,救助方式主要有家庭寄养、收养、 儿童福利院安置等,
• 家庭寄养的服务对象是孤儿、弃儿或因故父母无法照 顾的儿童,选择能够为儿童提供健康全面发展的条件, 及在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生活水平、教育程度诸方 面都是适宜的家庭,经社会工作者联系协助并予以督 导,逐渐使双方能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