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A》考试大纲(48 学时)一、使用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二、考试方法、时间、题型大致比例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考试时间:120 分钟。
3、题型大致比例:共100分,其中单选题:10%(每题1 分);名词解释题:15% (每题3 分);计算题:20%(每题10 分);简答题:40%(每题8 分);应用分析题:15%(1 题)。
三、考试的内容及考试要求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与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及其相关概念;国民收入基本公式等。
考试内容要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三、国民收入核算方法1.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2.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四、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1.国内生产总值(GDP)2.国内生产净值(NDP)3.国民收入(NI )4.个人收入(PI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六、名义GDP和实际GDP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了解和掌握:均衡产出的概念,凯恩斯消费理论,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等。
考试内容要点一、均衡产出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2.储蓄函数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4. 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三、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四、乘数论五、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六、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七、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了解和掌握:投资的决定,IS 和LM曲线,IS—LM分析,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考试内容要点一、投资的决定二、IS 曲线1.IS 曲线及其推导2.IS 曲线的斜率3.IS 曲线的移动三、利率的决定四、LM曲线1.LM曲线及其推导2.LM曲线的斜率3.LM曲线的移动五、IS—LM分析六、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IS —LM图形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等。
考试内容要点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二、财政政策效果1 .财政政策效果的IS —LM图形分析2 .凯恩期主义的极端情况3 .挤出效应三、货币政策效果1 .货币政策效果的IS —LM图形分析2 .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3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等。
考试内容要点一、经济政策目标二、财政政策1 .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3.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4.充分就业预见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三、货币政策1.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2 .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3.货币政策及其工具4.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其他途径第十七章总供给—总需求模型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总需求曲线推导的公式及几何图示,的几种类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应用等。
考试内容要点一、总需求曲线1.总需求曲线的推导2.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二、总供给曲线1.总供给的一般说明2.几种总供给曲线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1 .宏观经济短期目标2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3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四、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失业的基本知识,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期曲线的政策含义等。
考试内容要点供给曲线失业一、失业的概述1.失业的概念及分类2.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3.失业的影响及降低失业的措施二、通货膨胀的概述1 .通货膨胀的概念及衡量2 .通货膨胀的分类及成因3 .通货膨胀的影响及治理的措施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 .菲利普期曲线2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期曲线3 .长期的菲利普期曲线4 .菲利普期曲线的政策含义第二十章国际经济部门的作用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国际收支平衡的确切含义,均衡汇率的决定因素,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推导,国际收支曲线(即BP曲线)的推导,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的调整过程,IS 曲线的斜率在封闭经济中和开放经济中的差异。
本章的重点是IS-LM-BP 模型,难点是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
考试内容要点一、汇率和对外贸易1、汇率及标价2、均衡汇率的决定因素二、国际收支的平衡1、国际收支平衡的确切含义三、IS-LM-BP 模型1、国际收支曲线(即BP曲线)的推导2、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的调整过程四、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 模型1、资本完全流动时的BP曲线2、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资本完全流动3、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第二十一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乘数—加速数模型,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的基本知识,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经济增长与经济政策等。
考试内容要点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二、经济周期理论的的简要回顾1 .二战前的经济周期理论概述2.二战后的经济周期理论概述三、经济周期分析框架1 .AD—AS模型简介2 .总需求冲击3 .总供给冲击四、乘数—加速数模型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六、经济增长理论概述七、经济政策与经济增长注:本课程要求以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作为先修课程。
由于校内各专业要求不同,专业基础不同,在具体执行时教师可不完全拘泥于本大纲。
《宏观经济学B》考试大纲(32学时)一、使用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二、考试方法、时间、题型大致比例1、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2、考试时间:120 分钟。
3、题型大致比例:共100 分。
其中,单选题:10%(每题1 分);名词解释题:20%(每题4分);计算题:20%(每题10分);简答题:34%(每题6分);应用分析题:16%(1 题)。
三、考试的内容及考试要求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与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及其相关概念;国民收入基本公式等。
考试内容要点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三、国民收入核算方法1.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2.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四、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1.国内生产总值(GDP)2.国内生产净值(NDP)3.国民收入(NI )4.个人收入(PI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六、名义GDP和实际GDP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了解和掌握:均衡产出的概念,凯恩斯消费理论,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等。
考试内容要点一、均衡产出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2.储蓄函数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4. 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三、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四、乘数论五、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六、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了解和掌握:投资的决定,IS 和LM曲线,IS—LM分析,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等。
考试内容要点一、投资的决定二、IS 曲线1.IS 曲线及其推导2.IS 曲线的斜率3.IS 曲线的移动三、利率的决定四、LM曲线1.LM曲线及其推导2.LM曲线的斜率3.LM曲线的移动五、IS—LM分析六、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IS —LM图形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等。
考试内容要点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二、财政政策效果1 .财政政策效果的IS —LM图形分析2 .凯恩期主义的极端情况3 .挤出效应三、货币政策效果1 .货币政策效果的IS —LM图形分析2 .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3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等。
考试内容要点一、经济政策目标二、财政政策1.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3.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4.充分就业预见算盈余与财政政策方向三、货币政策1.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2 .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3.货币政策及其工具4.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其他途径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失业的基本知识,通货膨胀的基本知识,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期曲线的政策含义等。
考试内容要点一、失业的概述1.失业的概念及分类2.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3.失业的影响及降低失业的措施二、通货膨胀的概述1 .通货膨胀的概念及衡量2 .通货膨胀的分类及成因3 .通货膨胀的影响及治理的措施三、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 .菲利普期曲线2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期曲线3 .长期的菲利普期曲线4 .菲利普期曲线的政策含义第二十一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经济增长的基本知识考试内容要点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注:本课程要求以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作为先修课程,主要面向校内非经济学专业学生。
由于各专业要求不同,专业基础不同,在具体执行时教师可不完全拘泥于本大纲。